“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题库(444题)


第41题 两岁小儿的头围正常值为


A.44Bm

B.46Bm

C.48Bm

D.50Bm

E.42Bm


参考答案:C


解析:

新生儿头围平均34Bm,在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约增长6Bm,故1岁时头围为46B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2岁时头围48Bm,5岁时为50Bm,15岁时接近成人约为54~58B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


第42题 小儿常用内治法中消食导滞法之消食化积常用方为


A.保和丸

B.健脾丸

C.枳实导滞丸

D.资生健脾丸

E.消乳丸


参考答案:A


解析:

消食导滞法主要适用于小儿饮食不节、乳食内滞之证。如积滞、疳证等。消乳化积常用消乳丸;消食化积常用保和丸;通导积滞常用枳实导滞丸;健脾消食常用健脾丸等。


第43题 按中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来分析内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的辨证方法属于


A.脏腑辨证

B.气血津液辨证

C.卫气营血辨证

D.以上都不是

E.八纲辨证


参考答案:A


解析:

脏腑辨证是按中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来分析内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第44题 小儿常用外治法中的打刺疗法主要用于治疗


A.小儿腹痛

B.小儿厌食

C.小儿斜颈

D.小儿脑瘫后遗症

E.小儿泄泻


参考答案:D


解析:

打刺疗法也称皮肤针刺法(梅花针、七星针),主要用于治疗脑瘫后遗症。


第45题

小儿,男,3岁,站位测身高96cm,体重14kg。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最恰当的是


A.身长体重低于正常

B.身长正常,体重低于标准

C.体重正常,身长低于标准

D.身长体重超过正常

E.正常范围


参考答案:E


解析:

根据公式: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年龄×2(kg)+7(或8)(kg)。临床可用以下公式估算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身高(cm)=75+7×年龄。结合题干中给出的信息,此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是在正常范围内。故正确的选项是E。


第46题 患儿,女,1岁,轻咳流涕,伴有喷嚏,心肺正常,指纹淡紫于风关。其病情判断是


A.病情较重

B.病情凶险

C.邪入气营

D.病邪入里

E.邪浅病轻


参考答案:E


解析:

根据指纹所显现的部位判别疾病的轻重,达风关者病轻,达气关者稍重,达命关者病重。题干中给出的信息是指纹淡紫于风关,因此可知患者的病情是轻的,所以最佳的选项是E。


第47题 患儿,女,1岁。轻咳无热,鼻流清涕,苔白而润。应首先考虑的是


A.外感风热

B.乳食内停

C.胃肠积冷

D.风热闭肺

E.外感风寒


参考答案:E


解析:

从题干中给出的信息,患儿有鼻流清涕,苔白而润,并伴有轻微的咳嗽但是无发热,因此可以初步的判断是因为外感风寒所致,所以根据所给的选项,最佳的是E


第48题

小儿的舒张压正常值应为收缩压的


A.1/4

B.1/5

C.2/3

D.1/6

E.1/3


参考答案:C


解析:

儿童时期正常血压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mmHg)=2×年龄(岁)+80;舒张压(mmHg)=收缩压×2/3。故最佳的选项是C。


第49题 3岁以下小儿正常指纹是


A.淡紫隐隐显于风关

B.色泽鲜红显于风关

C.淡紫隐隐显于气关

D.色泽青黑显于风关

E.淡紫隐隐显于风关之下


参考答案:E


解析:

正常小儿的指纹隐约可见,色泽淡紫,纹形伸直,不超过风关。


第50题 小儿,刚满月。生后母乳喂养,准备添加辅食,宜首先添加的辅食是


A.鱼泥

B.菜汤

C.肉末

D.软饭

E.蛋黄


参考答案:B


解析:

添加辅食的原则有:
(1)从少到多,以使婴儿有一个适应过程;
(2)由稀到稠,如从米汤开始到稀粥,再增稠到软饭;
(3)由细到粗,如从菜汁到菜泥,乳牙萌出后可试食碎菜;
(4)由一种到多种,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不能同时添加几种;如出现消化不良时应暂停喂食该种辅食,待恢复正常后,再从开始量或更小量喂起;
(5)天气炎热或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
故根据题干要求,最佳的选项是B。


第51题 小儿常用内治法中利水消肿法之阳水常用方剂是


A.真武汤

B.五苓散

C.十灰散

D.防己黄芪汤

E.实脾饮


参考答案:B


解析:

利水消肿法主要适用于水湿停聚,小便短少而致水肿者。阳水常用五苓散、越婢加术汤。阴水常用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真武汤等。


第52题 下列关于望小儿姿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喜伏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

B.气促鼻扇,胸肋凹陷,常为哮喘

C.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肺炎喘嗽

D.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

E.喜蜷卧者,多为内伤乳食


参考答案:D


解析:

喜伏卧者,多为内伤乳食;喜蜷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气促鼻扇,胸肋凹陷,常为肺炎喘嗽。除了选项D的叙述正确外,其余选项叙述均不恰当。故根据题干要求,此题的正确选项为D。


第53题 下列关于望小儿面色中,五色主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面呈白色,多主寒证

B.面呈黄色,多为体虚

C.面呈青色,多主肾虚

D.面呈黑色,多主寒证

E.面呈红色,多主热证


参考答案:C


解析:

小儿面部皮肤薄嫩,故气血盈亏、色泽变化易于显露。色泽即颜色与光泽,皮肤颜色分红、白、黄、赤、黑五种,简称五色。面呈红色,多主热证;面呈白色,多主寒证、虚证;面呈黄色,多为体虚、湿盛;面呈青色,主寒、主痛、主惊、主瘀;面呈黑色,主寒证、肾虚、痛证、瘀证、水饮内停。故此题中,错误的描述是C选项。


第54题 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一般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3周后仍不消退,甚或持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均为病理性黄疸。


第55题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一般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


第56题

足月女婴,25天,出生后2周出现身黄,目黄,其色晦暗,持续不退,精神差,四肢欠温,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指纹色淡,首选的治疗方剂是


A.茵陈蒿汤加减

B.茵陈理中汤加减

C.血府逐瘀汤加减

D.羚角钩藤汤加减

E.茵陈四苓散加减


参考答案:B


解析:

此患儿为新生儿黄疸中的寒湿阻滞证的表现,首选的方剂是茵陈理中汤。
寒湿阻滞证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黄疸持久不退,精神倦怠,四肢欠温,不欲吮乳,时时啼哭,大便溏薄,或便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偏淡,舌苔白腻。
治法:温中化湿退黄。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第57题 新生儿硬肿症中医辨证论治应首先


A.辨别虚与实

B.辨别寒与热

C.辨别表与里

D.辨别阴与阳

E.辨卫气营血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生儿硬肿症首先辨别虚与实。凡早产儿、体弱儿,喂养反应迟钝、哭声低微、气息微弱者,属于阳虚;体质尚可,皮肤硬肿、凉、暗、发紫,有冷冻史者属于寒实。故最佳的选项是A。


第58题 下列不属于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疸证候表现的是


A.不欲饮食

B.小便短黄

C.舌苔黄腻

D.大便溏薄

E.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


参考答案:D


解析:

新生儿黄疸之湿热熏蒸证的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精神疲倦或烦躁啼哭,不欲吮乳,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腻。重者腹胀,呕吐,甚或神昏、抽搐。


第59题 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之阳气虚弱证的首选方剂是


A.四逆汤

B.参附汤

C.金匮肾气丸

D.当归四逆汤

E.血府逐瘀汤


参考答案:B


解析:

新生儿硬肿症之阳气虚弱证。
证候:体质虚弱,全身冰冷,僵卧少动,气息微弱,哭声低微无力,吸吮困难,肢体关节活动不利,全身硬肿,皮肤暗红,尿少或无尿,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或隐伏不现。
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方药:参附汤加减。


第60题 治疗新生儿黄疸之湿热熏蒸证的首选方剂是


A.茵陈蒿汤

B.茵陈理中汤

C.膈下逐瘀汤

D.羚角钩藤汤

E.茵陈四苓散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生儿黄疸之湿热熏蒸证。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精神疲倦或烦躁啼哭,不欲吮乳,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腻。重者腹胀,呕吐,甚或神昏、抽搐。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