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41题 气不摄血多与哪一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A.心
B.脾
C.肺
D.肾
E.肝
参考答案:B
解析:
气不摄血,是指因气虚统摄无力,以致血逸脉外而出血的病理变化。由于脾主统血,所以气不摄血的病变,多与脾气亏虚有关。
第342题 导致湿浊内生的病因是
A.膀胱失司
B.肺失宣降
C.三焦气化失司
D.肾的气化功能减退
E.脾失健运
参考答案:E
解析:湿浊内生,又称“内湿”,是指因脾气运化水液功能障碍而引起湿浊停滞的病理状态。多因过食肥甘,嗜烟好酒,恣食生冷,内伤脾胃,以致脾失健运,或喜静少动,素体肥胖,情志抑郁,以致气机不利,津液输布障碍,聚而成湿所致。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
第343题 阴损及阳是指
A.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B.阴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虚
C.阴盛伤阳,阳气受损
D.以上均非
E.阴虚不能制约阳气
参考答案:B
解析:
阴损及阳,是阴液亏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病机上首先是阴虚,在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虚;从主次上讲,是以阴虚为主。
第344题 血燥生风的病因是
A.产后恶露,日久不净
B.血虚津亏,失润化燥
C.水不涵木,浮阳不潜
D.生血不足或外伤失血
E.热病后期,阴津亏损
参考答案:B
解析:
血燥生风,指血虚津亏,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而生风的病理变化。临床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屑等症状。
第345题 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
A.阴精阳气的盛衰
B.气血的盛衰
C.正邪的盛衰
D.阴阳的盛衰
E.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
参考答案:C
解析:
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所谓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因此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正邪的盛衰。
第346题
肝阳化风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肝阳化风,指肝阳偏亢,或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致肝阳亢逆无制而动风的病理状态。多由于情志所伤,肝郁化火;或年老肝肾阴亏;或操劳过度等,耗伤肝肾之阴,导致阴虚阳亢,风气内动。常见临床表现:轻者可见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见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严重者则因血随气升而发卒然仆倒,或为闭证,或为厥证。
第347题
阴虚风动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阴虚风动,指阴气衰竭,宁静、抑制功能减退而动风的病理状态。多见于热病后期,或由于久病耗伤,阴气和津液大量亏损,阴虚则阳亢,抑制能力减弱,加之筋脉失之滋润,变生内风。临床可见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并见低热起伏、舌光红少苔、脉细如丝等阴气衰少表现。
第348题 阳偏衰常见于
A.脾、心、肾
B.肺、心、肾
C.肝、脾、肾
D.脾、肺、肝
E.肝、心、肾
参考答案:A
解析:阳气不足可发于五脏六腑,如心阳、脾阳和肾阳等,皆可出现虚衰病变,但一般以肾阳虚衰最为重要。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所以肾阳虚衰在阳气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349题 热极生风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指邪热炽盛,燔灼津液,劫伤肝阴,筋脉失养而动风病理状态。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由于火热亢盛,煎灼津液,致使筋脉失养,动而生风。常见临床表现:在高热不退基础上出现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神昏谵语等。
第350题 血虚生风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血虚生风。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导致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虚无以荣络,则虚风内动。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
第351题
“实”的主要病机是
A.正气旺盛
B.气血瘀滞
C.水液蓄积
D.痰浊壅滞
E.邪气亢盛
参考答案:E
解析:
实,指以邪气亢盛为主,而正气未衰,正邪激烈相争,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以太过、亢奋、有余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第352题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了
A.气随津脱
B.津枯血燥
C.津亏血瘀
D.血瘀水停
E.水停气阻
参考答案:A
解析:
气随津脱是指津液大量耗失,气失其依附而出现暴脱亡失的病理变化。多由高热伤津,或大汗伤津,或严重吐泻耗伤津液等所致。
第353题 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的病理变化称为
A.水停气阻
B.气随津脱
C.血瘀水停
D.津亏血瘀
E.津枯血燥
参考答案:C
解析:
血瘀水停是指因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的病理变化。血瘀则津液不行,从而导致津停为水湿痰饮。
第354题 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称为
A.水停气阻
B.气随津脱
C.血瘀水停
D.津亏血瘀
E.津枯血燥
参考答案:D
解析:
津亏血瘀是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津液充足是保持血脉充盈,血行通畅的重要条件。若因高热、烧伤,或吐泻、大汗出等因素,致使血中津液大量亏耗,则血液循行滞涩不畅,从而发生血瘀之病变。
第355题
属于反治的是
A.热者寒之
B.以寒治寒
C.以寒治热
D.以热治寒
E.寒者热之
参考答案:B
解析:反治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相符的病证,即病有假象者。由于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假象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究其实质,仍然是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的治疗。包括:①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②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③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④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
第356题
塞因塞用适用于
A.肠热便结
B.瘀血闭经
C.脾虚腹胀
D.热结旁流
E.食滞腹泻
参考答案:C
解析:
塞因塞用:是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之法。适用于因虚而致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司所致的脘腹胀满等症,治疗时应采取补脾益胃的方法,恢复脾升胃降之职,气机升降正常,脘腹胀满自除。这种以补开塞之法,就是塞因塞用。
第357题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用寒远寒即气候寒凉之际不宜使用大寒大凉药物或食物,属于因时制宜。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第359题 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
A.治本
B.标本兼治
C.先治本后治标
D.反治
E.治标
参考答案:B
解析:
病变过程中标本错杂并重时,当标本兼治。如素体气虚,抗病力低下,反复感冒,如单补气则易留邪,只解表则易伤正,当标本兼顾,治宜益气解表等。
第360题 属于正治的是
A.以通治通
B.热者寒之
C.用热远热
D.以补开塞
E.热因热用
参考答案:B
解析:
正治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原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