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医学心理学题库(136题)


第21题 根据不同的需要为基础,动机可划分为


A.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B.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C.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D.社会性动机和个人动机

E.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参考答案:E


解析:

像需要一样,动机也可以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两大类。生物性动机也可称为原始性动机或生理性动机,与解决基本的生物学需求有关。这些动机常常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社会性动机也可称为继发性动机或心理性动机,与心理和社会需求有关。这些动机是经过学习获得的。


第22题 知觉的定义


A.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B.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C.人脑对客观事物特殊属性的反映

D.人脑对客观事物发展属性的反映

E.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


参考答案:B


解析: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23题 人类心理过程的认识过程应除外


A.信念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E.感觉


参考答案:A


解析: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是人们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第24题 识记的内容遗忘最快的时向发生在识记后


A.第2天

B.第3天

C.第4天

D.第5天

E.第1天


参考答案:E


解析: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24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


第25题 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是下列哪种基本能力


A.判别能力

B.一般能力

C.特殊能力

D.语言能力

E.想象能力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作用方式不同,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后者指顺利完成某些特殊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26题 通过感觉、知觉、记忆等进行的活动称为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人格特征

D.意志过程

E.人格倾向


参考答案:A


解析:

认知过程又称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是人们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第27题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人格具有


A.独特性

B.功能性

C.稳定性

D.独立性

E.整体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人格心理特征形成之后就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28题 性格的特征不包括


A.意志特征

B.情绪特征

C.应激特征

D.智力特征

E.对现实的态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包括各个不同侧面,具有各种不同的性格特征,一般可以从对现实的态度、智力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29题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


A.心理过程和情感过程

B.心理过程和人格

C.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D.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E.认识过程和人格


参考答案:B


解析:

记忆性知识点,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即人格)。


第30题 比较微弱而持久的,具有一定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指的是


A.心境

B.激情

C.挫折

D.应激

E.情感


参考答案:A


解析:

持久的情感基调会影响人们的内心体验和行为,这称为心境。情感是人在认识和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对事物采取不同的态度,产生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应激为机体对外界不同因素的反应。挫折是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第31题 人格形成的标志是


A.社会化程度

B.社会角色认同

C.自我意识的确立和社会化

D.自我意识确立和社会角色认同

E.自我意识的确立


参考答案:C


解析:

人格形成的关键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社会化的完善。


第32题 以下各选项不符合妄想的定义是


A.内容与客观现实不符

B.具有自我卷入的特征

C.受教育越高越易出现妄想

D.内容与文化背景不符

E.一种病理的信念


参考答案:C


解析: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不符合患者所受的教育程度,但病人对此深信不疑,无法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第33题

从哪个时期开始个体自我意识开始发展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期

D.青春期

E.胎儿期


参考答案:B


解析:

个体的自我意识经历着一系列发展变化的过程,在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一岁末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开始使用“我”这一标志性词汇称呼自己,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和第一个飞跃。


第34题 人格的核心是下列哪项


A.性格

B.情绪

C.气质

D.智力

E.能力


参考答案:A


解析: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受人的意识倾向性的制约,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现了人格的社会性内涵,受社会规范的制约。


第35题 对于情绪情感的概念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人本身的生理状态也可以成为情绪情感的来源

B.在情绪和情感的产生过程中,需要起着关键性作用

C.情绪情感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态度

D.两极性是情绪情感的重要性质

E.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参考答案:C


解析:

情绪情感是对事物态度的体验而不是态度本身。


第36题

情绪三因素理论提出者是


A.兰格

B.阿诺德

C.沙赫特

D.冯特

E.坎农


参考答案:C


解析:

情绪三因素理论(情绪的认知学说之一)认为情绪产生包含三个要素: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其中认知因素起决定作用。坎农提出的是丘脑学说,兰格提出的是外周学说,阿诺德提出的是认知兴奋评价学说(情绪认知学说之一)。


第37题 关于情绪与情感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情感反应较持久

B.情绪反应较深沉

C.情绪与生理性需要有关

D.情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E.情绪较为稳定


参考答案:C


解析:

情绪是人与动物共有,与生理性需求相联系,不稳定,反应强烈,外部表现明显。
情感是较深沉,稳定,只有人才有的,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第38题 一种比较持久、微弱、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是


A.激情

B.心情

C.热情

D.应激

E.心境


参考答案:E


解析:

心理学将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状态的情绪比较微弱、持久,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感染性;而激情状态则剧烈、相对短暂,处于激情状态时,人的理性活动受限,有时会情绪失控。注意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情、热情都不是学术概念。


第39题 情绪情感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消极的情绪情感会影响工作效率

B.只有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C.情绪是心身联系的纽带,临床上许多常见病都与不良情绪有关

D.人际情感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

E.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考答案:B


解析:

表现在三个方面:学习工作效率、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因为适当的紧张情绪状态往往可以维持人们对任务的兴趣和警觉,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认为只有在身心放松状态下才能发挥最高效率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人际情感是在人际交往中与彼此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一旦形成或产生就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直接影响和反映人与人交往关系的亲近程度。


第40题 对于情绪来说情感具有下列哪种特点


A.带有明显的情境性

B.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

C.稳定而深刻

D.强烈而冲动

E.伴有明显的行为变化


参考答案:C


解析: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对需要的满足情绪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2.从进化上看情绪代表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人与动物共有;情感是人才有的高级心理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3.从发生上看情绪受情境影响大,不稳定;情感受情境影响小,较稳定。
4.从反应上看情绪反应强烈,外部表现明显;情感反应较深沉,外部表现不明显。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