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预防医学题库(57题)


第21题 下述病例对照研究错误的是


A.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

B.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

C.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

D.病例对照研究不能追溯研究对象既往可疑危险因素暴露史

E.研究因素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因而可以观察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联


参考答案:D


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可追溯研究对象既往可疑危险因素暴露史,其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是由“果”至“因”的。


第22题 下述队列研究观点错误的是


A.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

B.可用于检验病因假设和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C.队列研究的对照组应是暴露者的全部或其随机样本

D.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使用的样本含量估计公式一样

E.队列研究中,最受关注的是暴露因素导致疾病的强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队列研究的对照组应是暴露组来源的人群中非暴露者的全部或其随机样本


第23题 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观察法

B.分析性研究

C.预测疾病发生的危害因素

D.由果及因

E.可以直接获得研究人群的发病率


参考答案:D


解析:

队列研究是选择接触与未接触某种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是由“因”及“果”的方法,而不是由“果”及“因”。


第24题 某医师欲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高血压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指标为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二代发病率

E.病死率


参考答案:C


解析:

现况调查的主要测量治疗为患病率。


第25题 在炎热的夏季,下列何种化学物,经日光照射,可发生光化学烟雾


A.SiO2和CO2

B.CO2和H2S

C.氮氧化物和烃类

D.ZnCl2

E.SO2


参考答案:C


解析:

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烃类在强烈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具有很强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第26题 某地区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则认为该病


A.散发

B.有季节性

C.暴发

D.流行

E.大流行


参考答案:D


解析:

①散发:散发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现历年来的一般水平,且病例间无明显联系。
②流行:流行是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③大流行:大流行是指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在短时间内可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的情况。、
④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的现象。


第27题

03年我国发生的非典型肺炎很快波及到许多个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


A.暴发

B.大流行

C.扩散

D.周期性流行

E.蔓延


参考答案:B


解析:

大流行:某病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其发病率大大超过该地区的流行水平,流行范围超过省、国,甚至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第28题 对某地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6/10万,而未服用者为3/10万。据此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


A.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是通过对该地的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即从样本到总体的推断,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所以从样本到总体推断时需要进行假设检验即显著性检验,因为本题没有进行显著性检验,所以不知道差异是由于误差引起还是真实存在,所以本题的答案是E。


第29题 下述哪项不是“队列研究局限性”特点


A.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B.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

C.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

D.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E.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


参考答案:E


解析:

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属于队列研究的优点,而非局限性的特点。


第30题

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相对危险度为5.0,95%的可信限为6.0-3.2,下列哪种证明不正确


A.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比对照组高

B.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为“正”关联

C.暴露因素是危险因素

D.归因危险度为2.8

E.暴露组的发病危险与对照组的发病危险的比值为5.0


参考答案:D


解析:

归因危险度为2.8的说法不正确,此题未提供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资料,因此无法计算归因危险度。可信区间的上下限差值不表示归因危险度。


第31题 合理营养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摄取食物应保持各种营养素的平衡

B.食物对人体无害

C.洽理烹调加工,提高消化率,减少营养的损失

D.食品多样化,感观性状良好,促进食欲,增加饱腹感

E.多食用含蛋白质高的食物


参考答案:E


解析:

合理营养的基本原则:
能供给食用膳者必需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各种营养素间的比例均衡,可维持和调节各种生理活动,适应各种环境和条件下的机体需要;
食物的储存,加工烹调合理;
食物应对人体无毒害;
膳食制度合理,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且热量分配比例适宜;


第32题 正氮平衡就是为新增或修复组织的需要,有一部分氮将


A.在体内消耗掉

B.在体内储留

C.被机体吸收

D.被机体利用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解析:

正氮平衡即摄入的氮量多于排出的氮量时的氮平衡状态。这说明摄入的蛋白质,除用以补充分解了的组织蛋白外,还有新的合成组织蛋白出现,并被保留在机体中。对于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恢复期的病人,因机体内大量组织蛋白的新生成,所以往往会出现正氮平衡状态。


第33题 碘缺乏可引起机体产生下列哪种改变


A.免疫功能低下

B.发育障碍

C.视力降低

D.骨代谢障碍

E.肝脏损害


参考答案:B


解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其主要作用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第34题 我国居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热占总热能的适宜比是


A.<50%

B.50%

C.60%~70%

D.>70%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解析:

我国居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热占总热能的适宜比是60%~70%。


第35题 根据可预防的疾病负担和费用效果分析,下列临床预防服务项目中最优先推荐的措施是


A.血脂异常的筛检

B.糖尿病的筛检

C.骨质疏松的筛检

D.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E.流感的免疫接种


参考答案:D


解析: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后给病人带来的伤害及治疗费用都是非常大的,阿司匹林能控制和预防这种疾病,减少发病率,并且用于预防的费用还非常低所以,这项的疾病负担和费用效果都是最佳的。


第36题 癌症治疗原则中“早发现”对后续治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故在针对早期诊断性试验时应需要加强


A.提高阳性预测值

B.降低假阳性率

C.提高特异度

D.提高阴性预测值

E.提高灵敏度


参考答案:E


解析:

早期诊断性试验灵敏度越高检出率越大


第37题 健康危险度评价结果不可用于


A.制定环境卫生标准

B.进行环境卫生监督

C.预测病死率

D.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

E.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


参考答案:C


解析:

健康危险(度)评价(HRA)是利用现有的毒理学、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等最新成果,按一定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伤、残、病、出生缺陷、死亡等)进行综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的过程。通常包括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及危险特征分析四个步骤。其结果不能用于预测病死率。


第38题 下述哪项不是临床预防服务内容的是


A.健康筛查

B.免疫接种

C.化学预防

D.危险度评估

E.健康咨询


参考答案:D


解析:

D属于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的范畴,预防服务内容除EABC四项外,还包含预防性治疗共五项。


第39题 目前评价营养状况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方法是


A.体重

B.皮皱厚度

C.体重指数

D.上臂肌围

E.身高和体重


参考答案:C


解析:

体重指数是通过计算人体身高与体重之间的比值大小来判断是否发生肥胖的一种方法。测量人体体重指数的方法有许多种,但经多方使用比较后发现,使用不同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大同小异。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体重指数测量法是QUETELET指数法,亦称体重质量指数。


第40题 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是指


A.RDA

B.AI

C.EAR

D.RNI

E.UL


参考答案:D


解析: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referenceintakes,DRIs)是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全率,饮食习惯,食物生产,社会和经济条件而制定的适宜的需要量,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
(1)平均需要量(estimatedaveragerequirement,EAR):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2)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nutritionintake,RNI):指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相当于传统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
(3)适宜摄入量(adequateintake,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upperintakelevel,UL):指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