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预防医学题库(57题)


第1题 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


A.疾病从单纯治疗向群体预防发展

B.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

C.个体摄生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

D.群体预防向社会医学发展

E.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一次卫生革命是针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展开的,是19世纪后半叶从欧洲开始的,通过控制传染源、预防接种、改善环境等措施,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标志是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故此题选B。


第2题 预防医学以下列哪一项为主线


A.环境-人类

B.环境-生物

C.环境-健康

D.环境-生物-健康

E.环境-人群-健康


参考答案:E


解析: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主线,强调的是整体,广义的讲就是人类生活中全部与健康有关的因素,所以选E。


第3题

医学模式经历过


A.2个阶段

B.3个阶段

C.4个阶段

D.5个阶段

E.6个阶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①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因此人们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祈祷。如:“巫医”等
②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其明朗化的结果。如古希腊医学,中医学等对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③生物医学模式:15世纪以后,欧洲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和实验科学的兴起,机械论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机械论医学模式,“生命活动是机械运动”。之后无菌术、血型、显微镜的发明,抗生素、疫苗、杀虫剂的应用等,产生了生态医学模式“宿主、环境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
④生态医学模式的最大缺点: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忽视了心理与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STD,Aids,自杀,精神病等。
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第4题 被称为第一次预防医学革命的是


A.环境卫生阶段

B.个体预防阶段

C.群体预防阶段

D.社会预防阶段

E.社区预防阶段


参考答案:C


解析:

群体预防阶段是预防医学上的第一次革命,或称卫生保健上的第一次革命,其主要目标是防治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由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物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进步,采用预防接种、杀菌灭虫、抗菌药物“三大法宝”,在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控制方面,成绩显著。


第5题 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


A.无病就是健康

B.身体各器官结构完好,功能正常

C.身体强壮,精神饱满

D.没有疾病,身体又不虚弱

E.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参考答案:E


解析:

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第6题 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在无病期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消除或减少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如针对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预防接种)、职业病(改善劳动环境)和某些地方病(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等。


第7题 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工作属于


A.第一级预防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四级预防

E.综合预防


参考答案:C


解析:

三级预防策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①第一级预防: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它既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也包括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②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做到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即“五早”。
③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三级预防措施的落实,可根据干预对象是群体或个体,分为社区预防服务和临床预防服务。社区预防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的预防工作。临床预防服务是在临床场所,以个体为对象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


第8题

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


A.个体

B.群体

C.个体和群体

D.健康人

E.病人


参考答案:C


解析:

预防医学的特点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又包括群体;既着眼于健康人群又着眼于个体亚健康者。


第9题 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人群的健康状况

B.环境因素的生物学效应

C.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D.人类疾病的预防措施

E.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增进人群健康


参考答案:C


解析:

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1、研究各种疾病和健康状况或生理特征在不同的空间,时间和人群间(具有各种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特征的人群)分布特点并比较其差异。
2、研究人类生活、劳动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改善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制定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并对措施的效果加以考核和评价,从而使预防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达到预防、控制以致消灭传染病,职业病、公害病和其他危害健康的疾病,提高人群身心健康水平。


第10题 第二级预防是指


A.临床期预防

B.病因预防

C.病残预防

D.临床前期预防

E.疾病后检测


参考答案:D


解析:

一级预防是最积极的,主要适用于病因明确的疾病的预防。如传染病、职业病。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主要是对病因不甚明确的或多病因的疾病采取的预防措施,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肿瘤。三级预防是防伤残,促康复,预防并发症,一般针对病因不明、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


第11题 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μ-1.96σ,μ+1.96σ)代表


A.68.27%

B.90%

C.95%

D.99%

E.100%


参考答案:C


解析:

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
(μ-σ,μ+σ)→68.27%
(μ-1.645σ,μ+1.645σ)→90%
(μ-1.96σ,μ+1.96σ)→95%
(μ-2.58σ,μ+2.58σ)→99%


第12题 表示某地2000至2008年肝炎病例的年龄分布,宜采用


A.直方图

B.线图

C.直条图

D.圆形图

E.散点图


参考答案:A


解析:

直条图是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各指标的数值大小,适用于各自独立的资料;直方图式用面积来表示某个连续型变量的频数分布;圆图是表示全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用于构成比的资料;散点图示用点的密集程度和趋势来表示两种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趋势。线图是用线段的升降来表示某事物随时间推移的发展变化情况,或某现象随另一现象变迁的情况。


第13题 在两变量X、Y直线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正负取决于


A.X的取值

B.Y的取值

C.Lxx

D.Lxy

E.Lyy


参考答案:D


解析:

r是反映两个变量线性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的指标,r没有单位,其值为-1≤r≤1,r值为正,说明变量X和v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即变量X和y的变化趋势是同向的;r值为负,说明变量X和y为负相关关系,表明X和y之间呈反方向变化;r的绝对值等于l,为完全相关;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l,线性关系越密切,反之,越接近于0,线性关系越不密切,r等于0,x和y之间无线性关系


第14题 关于正态分布不正确的叙述是


A.医学和生物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分布

B.为非连续性分布

C.可以从频数表和频数图对正态分布进行研究

D.身高可以用正态分布描述

E.体重可以用正态分布描述


参考答案:B


解析:

正态分布是医学和生物学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连续性分布,如正常人的身高,体重,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等。我们可以从频数表和频数图对正态分布进行研究


第15题 对50名40岁以上的山区健康男子测量血压(mmHg),用t检验与全国正常男子资料进行比较。按α=0.05的检验水准,自由度为


A.v=40

B.v=46

C.v=43

D.v=48

E.v=49


参考答案:E


解析:

自由度描述当均数选定时n个X中能自由变动的X的个数,一般自由度为n-1。
在t检验中自由度为n-1,本题中n=50,所以自由度为n-1=50-1=49。所以本题的答案是E。


第16题 欲用统计图比较1994~2003年城市和农村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变化趋势。选用何种统计图最为合适


A.散点图

B.线图

C.圆图

D.直方图

E.直条图


参考答案:B


解析:

直条图是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各指标的数值大小,适用于各自独立的资料;直方图式用面积来表示某个连续型变量的频数分布;圆图是表示全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用于构成比的资料;散点图示用点的密集程度和趋势来表示两种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趋势。线图是用线段的升降来表示某事物随时间推移的发展变化情况,或某现象随另一现象变迁的情况,故选择B。


第17题 同一批资料对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r作假设检验,其结论


A.是相同的

B.是不同的

C.不一定相同

D.肯定不同

E.r为负b为正


参考答案:A


解析:

1.对同一批资料,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的符号相同。r为正(或负)则b为正(或负),均表示X与Y呈同向(或反向)变化。(符号相反时,结论相同时)
2.对同一批资料,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显著性检验结果是等价的,有tr=tb的关系。


第18题 假设检验是为了


A.排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B.研究样本指标的变化

C.排除主观因素对抽样的影响

D.排除抽样误差的影响

E.研究总体指标的变化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答案为D。假设检验是抽样推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根据原资料作出一个总体指标是否等于某一个数值,某一随机变量是否服从某种概率分布的假设,然后利用样本资料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出有关检验的统计量,依据一定的概率原则,以较小的风险来判断估计数值与总体数值(或者估计分布与实际分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检验,对样本指标与假设的总体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差别作出判断,是否接受原假设。这里必须明确,进行检验的目的不是怀疑样本指标本身是否计算正确,而是为了分析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即排除抽样误差在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间误差的影响。


第19题 关于正态分布的特征不正确的叙述是


A.在直角坐标的横轴上方呈钟形曲线

B.两端与χ轴永不相交

C.以χ=μ为对称轴

D.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一个为位置参数σ,一个为形态参数μ

E.在χ=μ处,f(χ)取最大值


参考答案:D


解析: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一个为位置参数μ,一个为形态参数σ
其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的μ决定了其位置,σ决定了分布的幅度。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正态分布是μ=0,σ=1的正态分布。


第20题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的大小宜用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E.标准误


参考答案:D


解析:

变异系数用CV表示,CV是将标准差转化为算术均数的倍数,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CV常常用于比较度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变异程度。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