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282题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下列传说人物中,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织娟之术,被后世奉为“先蚕圣母”的是( )
A.黄帝
B.神农
C.女娲
D.嫘祖
参考答案:D
解析:
嫘祖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在嫘祖的倡导下,开始了中原人们栽桑养蚕的历史。后世人为了纪念嫘祖这一功绩,就将她尊称为“先蚕娘娘”。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与炎帝、黄帝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为人文始祖。
第1283题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人们对佛经译文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有一位僧人有感于中国经律残缺,西行求法,前后凡十四年游历三十余国,带回大量梵本佛经并进行翻译,又将其旅行见闻撰成《佛国记》。这位僧人是()
A.法显
B.玄奘
C.朱士行
D.竺法护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在399年,法显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撰写《大唐西域记》。朱士行,三国魏高僧(203—282)。法号八戒。竺法护,鸠摩罗什尚未来中国前,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
第1284题
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考上者称为( ),第三名叫作( )。
A.进士、榜眼
B.贡士、探花
C.院士、榜眼
D.进士、探花
参考答案:D
解析: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从下到上依次为院试,也叫童试,考上者称为“生员”,即秀才;乡试,也叫秋闱,生员才能参加,考上者称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举人才能参加,考上者称为“贡士”;殿试,皇帝主考,贡士才能参加,考上者称为进士,前三名依次叫状元、榜眼、探花。因此本题选D。
第1285题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有“连中三元”只说,其中“三元”指的是( )
A.秀才举人进士
B.状元榜眼探花
C.解元会元状元
D.乡试会试殿试
参考答案:C
解析: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称: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了第一。所以本题选C。
第1286题
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时,列举了一些古诗文名句,其中跟科举有关的是( )。
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B.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C.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D.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参考答案:A
解析:
A项中诗句说的是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其他项与科举考试无关。
第1287题
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考上者为( ),第三名叫作( )。
A.进士 榜眼
B.贡士 探花
C.院士 榜眼
D.进士 探花
参考答案:D
解析: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从下到上依次为院试,也叫童试,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也叫秋闹,生员才能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举人才能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皇帝主考,贡士才能参加,考上为进士,前三名依次叫、榜眼、探花。因此本题选D。
第1289题
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考上者称为( ),第三名叫做( )。
A.进士、榜眼
B.贡士、探花
C.院士、榜眼
D.进士、探花
参考答案:D
解析: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从下到上依次为院试,也叫童试,考上者称为”生员”,即秀才;乡试,也叫秋闱,生员才能参加,考上者称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举人才能参加,考上者称为”贡士”;殿试,皇帝主考,贡士才能参加,考上者称为进士,前三名依次叫状元、榜眼、探花。因此本题选D。
第1290题
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中“户部”的行政职能是()。
A.掌管吏政
B.掌管财政
C.掌管军政
D.掌管学政
参考答案:B
解析: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其中“六部”包括吏部(掌管吏政)、户部(掌管财政)、礼部(掌管学政)、兵部(掌管军政)、刑部(掌管法律刑狱)、工部(掌管营造工程)。
第1294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把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
B.《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启明”和“长庚”分别指的是金星和水星
C.古人常把亲朋好友久别不能重逢比喻为“参辰”或“参商”
D.古代对星空的分区,除了二十八宿以外,还有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参考答案:B
解析:
“启明”和“长庚”都是金星的别称。
第1295题
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
A.8
B.10
C.12
D.14
参考答案:B
解析: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第1296题
下列节气不在秋季的是( )。
A.处暑
B.霜降
C.寒露
D.小满
参考答案:D
解析:
由二十四节气歌可知处于秋季的是“秋处露秋寒霜降”,四个选项中选项A、B、C三项都是秋季的节气,选项D是夏季的节气。
第1297题
关于我国的节气,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B.“杨花落尽子规啼”反映的是四川盆地谷雨时节的景象
C.节气反映了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过程
D.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其中,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
参考答案:C
解析:
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 故选C。
第1298题
在中国农历中,每月的第一天叫做( )。
A.朔日
B.望日
C.既望
D.晦日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中国的农历历法中,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十六为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日。因此本题选A。
第1299题
为了方便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编有二十四节气歌,其第三句为“秋处露秋寒霜降”,其中“处”的意思为( )。
A.秋季结束
B.正当秋季
C.霜降之际
D.夏季结束
参考答案:D
解析:
“处”为“结束”的意思,“处”即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意为夏天即将结束。因此本题选D。
第1300题
农历的干支纪年一直沿用至今,1958年,用干支纪年法应该指的是农历的( )。
A.乙丑年
B.己未年
C.戊戌年
D.戊午年
参考答案:C
解析:
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一轮回,1958年前的60年是1898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是戊戌年。故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