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题库(2419题)


第1341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哪个学派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道教


参考答案:A


解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儒家学派的思想。


第1342题

豆腐原产于中国,以它为原材料的菜肴,做法多种多样。“文思豆腐”是将柔软脆弱的豆腐切成毛发粗细制作而成,以刀工见长。下列菜系中,擅长制作“文思豆腐”的是(  )。


A.鲁菜

B.苏菜

C.粤菜

D.徽菜


参考答案:B


解析:

文思豆腐是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江苏传统名菜,起源于扬州和淮安,属于淮扬菜、苏菜系。它选料极严,刀工精细,软嫰凊醇,入口即化,同时具有调理营养不良、补虚养身等功效,是老人、儿童选择的上好菜谱。


第1343题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参考答案:A


解析:

六大古都包括:洛阳(洛邑)、南京(金陵)、西安(长安)、北京(北平)、开封(汴梁)、杭州(临安)。选择A


第1344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的是(  )。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武当山是属于道教名山。


第1345题

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参考答案:A


解析:

汉朝开国皇帝是刘邦,改“相邦”为“相国”就是为了避讳刘邦的名字。


第1346题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于归之喜是指(  )。 


A.女子出嫁

B.生男孩

C.迁居

D.生女孩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我国文化常识中,女子出嫁是于归之喜,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生男孩是弄璋之喜,生女孩是弄瓦之喜,迁居是乔迁之喜。因此本题选A。


第1347题

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位于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  )。 


A.金文

B.大篆

C.隶书

D.草书


参考答案:C


解析:

汉字经历了6000多年的发展过程,其形体演变是从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再变为隶书、楷书、行书,其总的趋势是从繁到简


第1348题

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 )。


A.宋朝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参考答案:C


解析:

“梨园子弟”原指唐玄宗时期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第1349题

下列节日中,“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所描写的是(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参考答案:D


解析:

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崔国辅的《九月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诗句描写了重阳节人们赏菊饮酒的景色。


第1350题

“刘三姐”是我国民间传说中哪个少数民族的人物?(  )


A.壮族

B.满族

C.彝族

D.苗族


参考答案:A


解析:

“刘三姐”是我国民间传说中壮族的人物。因此本题选A。 


第1351题

冬至人们要吃什么食物(  )。


A.饺子

B.汤圆

C.饼子

D.粥


参考答案:A


解析:

冬至吃饺子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习俗。


第1352题

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


A.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参考答案:B


解析: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因此B项说法错误。


第1353题

我国不同民族的室内装饰与居住环境各有恃色。下图的民居室内装饰反映的民族特色是(  )。


A.彝族特色

B.壮族特色

C.藏族特色

D.汉族特色


参考答案:C


解析:

藏族民居大多采用纹饰,除了传统的卷草纹、龙凤等吉祥纹饰,还有大量符号化纹饰,如法轮、莲花座、宝瓶、华盖等,这些符号或者传递某种佛教意义,或者是佛教典故。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宝瓶,这是藏族供奉的一种圣物,所以选C。


第1354题

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是(  )节远在异乡的思亲之情。


A.端午

B.重阳

C.元宵

D.中秋


参考答案:B


解析:

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登高望远、插茱萸等习俗,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故选B。


第1355题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这句诗描绘的是中国哪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


A.春联

B.年画

C.窗花

D.皮影


参考答案:C


解析:

这句古诗体现的是山西的窗花艺术。


第1356题

以下不属于清明习俗的是(  )。


A.扫墓

B.踏青

C.放风筝

D.挂香袋


参考答案:D


解析:

挂香袋是端午的习俗。故选D。


第1357题

下列选项中,以“孔雀舞”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


A.土家族

B.傣族

C.藏族

D.蒙古族


参考答案:B


解析:

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盂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


第1358题

泼水节是我国哪一个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


A.彝族

B.傣族

C.瑶族

D.珞巴族


参考答案:B


解析:

泼水节是我国傣族最重要的节日。本题选B。 


第1359题

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的;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的;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  )。


A.贵州、内蒙古、黑龙江

B.贵州、西藏、新疆

C.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D.山西、西藏、新疆


参考答案:A


解析:

(1)贵州展馆抽取风雨桥、鼓楼、银饰和瀑布等极具贵州特色的视觉元素,高度凝炼贵州人文自然风貌。

(2)内蒙古馆以“城市发展与草原文明”为主题。以自由勇敢、英雄主义、诚信包容的草原文化精神。

(3)黑龙江馆是以冰雪为主线,展示黑龙江独特的“绿色生态”、“冰雪旅游”和“人文精神”,表现黑龙江人在神奇梦幻般的冰雪城乡中,快乐向上的生活情境。

(4)新疆展馆外墙以新疆建筑元素为参照,巧妙地融入文化符号,形成完美的色彩搭配以及浪漫艺术化的抽象符号。主题“新疆是个好地方”,用简洁明快的方式表达了新疆人的豁达开朗。

(5)西藏馆外立面是一幅拉萨城市画卷,展馆以“新西藏、新发展、新生活、新变化”为展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创造美满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展示理念,展现西藏独特的文化魅力。

(6)山西展馆外形以“门楼”为主要视觉符号,入口门楼则以古建筑晋祠为蓝图,按照城市发展脉络,全面展示山西的人文历史、能源科技与和谐未来。故选A。


第1360题

下列选项中,既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又是我国四大祭祖节日的是( )。


A.春节

B.重阳

C.除夕

D.清明


参考答案:D


解析:

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祭祖节日包括:清明,中元,重阳,除夕。其中清明既是传统节日也是祭祖节日。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