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21题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422题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最低应该由所属( )责令限期改正。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423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参考答案:B
解析: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
第425题
某小学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实验班,安排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上课。该小学的做法( )。
A.合法,学校有自主办学及自主管理的权利
B.不合法,学校不得变相设重点班
C.合法,有助于教师分层分类教学
D.不合法,学校不应安排最优秀的教师上课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义务教育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故题干中小学的做法不合法。
第426题
户籍在某市的灵灵已满六周岁,要在本地上小学了,她应该选择( )。
A.户籍所在地的任意学校考试入学
B.家庭住址所在地的任意学校入学
C.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就近入学
D.家庭住址所在地的学校考试入学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结合题干,本题选C。
第427题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互访
参考答案:C
解析:
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第428题
现行《义务教育法》规定,加强教师培养工作,发展教师教育的部门是( )。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第429题
外地来打工的陈某向工作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请求批准他年满7周岁的孩子晓宣在工作地附近的公立小学就读,对这一申请,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当( )。
A.拒绝,晓宣可选择在当地民办学校就读
B.批准,但要求陈某缴纳额外的学费与杂费
C.拒绝,晓宣只能在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就读
D.批准,并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故本题答案为D。
第430题
(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故选A。
第431题
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 )。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个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材料中学校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第432题
小学教师王某劝退了两个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教师王某的做法( )。
A.合法,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力
B.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荣誉权
C.合法,教师有劝退学生的权力
D.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小学教师王某劝退两个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是对其受教育权利的侵犯。
第433题 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 )批准。
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
参考答案:C
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434题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
A.所有六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B.所有七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C.七、八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D.六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但是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参考答案:D
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第435题
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校长负责制。也就是说,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机制。
第436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中小学校实行( )。
A.校长负责制
B.校长责任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
参考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第437题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A.鼓励
B.支持
C.协调
D.鼓励和支持
参考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第438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D.学校应当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第439题 我国原《义务教育法》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是( )。
A.1986年9月1日和2006年9月1日
B.1986年7月1日和2006年7月1日
C.1986年7月1日和2006年9月1日
D.1986年9月1日和2006年7月1日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我国正式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故选C。
第440题
学校( )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饪工作人员。
A.可以
B.不得
C.特别情况可以
D.经批准可以
参考答案:B
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三章学校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