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01题
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302题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 )。
A.同步发展
B.优先发展
C.快速发展
D.共同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第303题
( )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第304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 )。
A.优先发展
B.持续发展
C.重点发展
D.均衡发展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提出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要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第305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参考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306题 下列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主体是( )。
A.特殊教育儿童
B.少数民族儿童
C.孤儿
D.留学生
参考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留学生是留居外国学习或研究的学生,依据的是所在国的有关教育的相关法律。
第307题
小苏由于在学校一时冲动,犯了错误,学校以安全不能保证为由对小苏停课2日,该学校的行为侵犯了小苏的(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D.隐私权
参考答案:C
解析:
学校对小苏停课,侵犯了小苏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第308题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 )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A.国家统一管理
B.各级政府各自管理
C.国家管理为主,地方政府为辅
D.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第309题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
A.行政途径、刑事途径、司法途径、民事途径
B.行政途径、刑事途径、司法途径、调解途径
C.行政途径、刑事途径、司法途径、仲裁途径
D.行政途径、司法途径、仲裁途径、调解途径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有四种:行政途径、司法途径、仲裁途径和调解途径。
第310题 高先生把自己收藏的书画捐给某幼儿园。园长在整理书画时发现其中一张山水画意境很美,仔细观赏后拿回家挂在书房里。关于园长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园长有权处理教育捐赠
B.园长不得挪用教育捐赠
C.园长侵犯了高先生的财产权
D.园长拿回家前应征得高先生的同意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教育的捐赠,必须用于教育,不得挪用、克扣。题干中,园长将高先生捐赠给幼儿园的—副山水画拿回家挪为己用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园长不得挪用教育捐赠。故选B项。
第311题
调解途径有哪几种形式( )。
A.司法调解、诉讼调解、民间调解
B.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
C.刑事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
D.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
参考答案:B
解析:
调解有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三种形式。
第313题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 )。
A.制度保障
B.安全保障
C.经费保障
D.卫生保障
参考答案:B
解析:有关部门应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第314题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匀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 )的建设。
A.城市学校
B.薄弱学校
C.农村学校
D.山区学校
参考答案:B
解析:
《义务教育法》规定,应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第315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参考答案:B
解析: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
第316题
特殊教育学校(班)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 )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D.不高于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317题
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 )的建设。
A.农村学校
B.城市学校
C.偏远地区学校
D.薄弱学校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第318题
小强的腿有残疾,但具有接受普通教育的能力。当小强准备入学时,当地普通学校以小强腿有残疾为由,拒绝其入校学校学习,该做法( )。
A.合理,学校有招生自主权
B.合理,学校有办学自主权
C.不合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不合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319题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 )。”
A.辞职
B.引咎辞职
C.被撤职
D.受处分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320题
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
A.中等教育
B.幼儿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