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21题
8岁的小强的腿有残疾,但具有接受普通教育的能力。当小强准备入学时,当地普通学校以小强腿有残疾为由,拒绝其入校学习,该做法( )。
A.合理,学校有招生自主权
B.合理,学校有办学自主权
C.不合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不合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322题
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第323题
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 ),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A.中学
B.寄宿学校
C.学校
D.小学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第324题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 )为主管理的体制。
A.县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学校
C.教育部县教育局
D.教育部学校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第325题
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 )批准。
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
参考答案:C
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327题
杨某六周岁的女儿小琳,因身体状况无法按时人学。杨某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让小琳延缓入学一年,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当( )。
A.拒绝。小琳已经六周岁。必须立刻接受义务教育
B.批准。可以延缓到七周岁入学
C.拒绝。必须延缓两年入学
D.批准。但必须多缴纳一年学费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第328题
学生李某因在上课时嬉戏打闹,被班主任打手30下,班主任的这种做法( )。
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
B.错误,不能对学生实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C.正确,这是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
D.错误,对学生的体罚应当适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329题
2007年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 )。
A.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B.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C.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D.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参考答案:A
解析:
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关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资金。
第330题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331题
特殊教育老师享受( )津贴。
A.特殊奉献补助
B.特殊岗位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生活补助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332题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 )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可推迟至7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故选D。
第333题
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
A.5;6
B.6;7
C.7;8
D.4;6
参考答案:B
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第334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D.学校应当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第335题
以下关于义务教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家收取学费,不收取杂费
B.适龄儿童、少年必须考试才能入学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D.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最早为七周岁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故A选项错误。根据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故B选项错误。根据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故D选项错误。
第336题
现行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 )。
A.单独开班
B.随班就读
C.混合编班
D.均分到班
参考答案:B
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337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 )。
A.应该引咎辞职
B.应该就地免职
C.应承担刑事责任
D.应收行政训诫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应该引咎辞职。
第338题
从外地来打工的陈某向工作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请求批准他年满7周岁的孩子晓宝在工作地附近的公立小学就读。对于这一申请,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当( )。
A.拒绝,晓宝只能选择当地的民办学校就读
B.拒绝,晓宝只能在户口所在地学校就读
C.批准,并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D.批准,但要求陈某缴纳额外的学费和杂费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第339题
户籍在某市的灵灵已满六周岁,要在本地上小学了,她应该选择( )。
A.户籍所在地的任意学校考试入学
B.家庭住址所在地的任意学校入学
C.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就近入学
D.家庭住址所在地的学校考试入学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结合题干,本题选C。
第340题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任何费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义务教育法》的了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因此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