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考试题库(1162题)


第1题 根据行政法渊源效力冲突解决方式的规定,下列相冲突的规定中,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的是(  )。


A.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

B.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C.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D.各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


参考答案:B


解析:(1)选项AD:各部门规章之间、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2)选项C: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第2题 下列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法律的规定

B.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仅遵循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管理活动

C.有紧急危险的情况时,任何机关都可以行使应急权力

D.行政机关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时,应当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要求


参考答案:D


解析:

(1)选项A: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2)选项B: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不仅应遵循宪法、法律,还要遵循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规章等。(3)选项C:非法定机关不得行使应急权力,否则无效,除非事后经有权机关作出特别决定予以追认。(4)选项D: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要求,作出的行政行为才是合理的。


第3题 行政法律关系通常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时与相对方形成的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关于行政法律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C.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通常不能相互约定权利义务,不能自由选择权利义务

D.行政主体不必承担义务


参考答案:D


解析:

行政主体的义务即它的职责,主要包括正确适用法律、依法行使职权、遵守法定程序等。


第4题 下列有关行政法渊源的各项表述中,符合行政法律制度规定的有(    )。


A.国家税务总局有权制定行政规章,且其效力高于省级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

B.省级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只在本省范围内发生效力

C.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D.国务院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E.通常情况下,授权立法的,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5年。被授权机关应当在授权期限届满的6个月以前,向授权机关报告授权决定实施的情况


参考答案:BCE


解析:

(1)选项A:国家税务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有权制定国务院部门规章,但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2)选项B:地方性法规只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法律效力。(3)选项D:国务院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4)选项E: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5年,但是授权决定另有规定的除外。被授权机关应当在授权期限届满的6个月以前,向授权机关报告授权决定实施的情况。


第5题 根据行政法渊源效力冲突解决方式的规定,下列相冲突的规定,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的有(    )。


A.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

B.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C.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D.各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

E.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参考答案:BE


解析:

(1)选项AD:各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2)选项C: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第6题 关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行政机构不具有独立的编制和财政经费,一般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B.事业单位是行政机关,具有行政主体地位

C.行政机关的某些内部机构在得到法律、法规授权情况下,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D.被授权的社会团体多为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如消费者协会

E.审计署驻各地的办事处属于派出机关


参考答案:ACD


解析:选项ACD: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选项B:事业单位不是行政机关,不具有行政主体地位,但可以通过接受法律、法规的授权取得行政主体地位;选项E:审计署驻各地的办事处属于派出机构。


第7题 根据行政法的基本理论,下列属于行政职权的内容的有( )。


A.行政解释权

B.行政立法权

C.行政执行权

D.行政监督检査权

E.行政优益权


参考答案:ABCD


解析:选项ABCD:属于行政职权内容;选项E:行政优益权是行政职权的特征,不是行政职权的内容。


第8题 根据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要求,下列关于行政职权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政主体有权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B.行政许可权必须以书面证照方式允许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

C.所有的行政主体都享有行政处罚权

D.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行使的是行政执行权


参考答案:A


解析:

(1)选项A:行政立法权。(2)选项B:行政许可权,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在法定许可职权范围内,以书面证照或其他方式允许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力。(3)选项C:并不是所有的行政主体都具有行政处罚权,不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或其他组织,均不能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不能实施行政处罚。(4)选项D: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行使的是行政监督检查权。


第9题 根据行政法理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包括(    )。


A.行政受益权

B.行政参与权

C.行政强制权

D.行政请求权

E.行政决定权


参考答案:ABD


解析:

选项CE:属于行政主体的职权内容。


第10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的有(    )。


A.省以下税务局设立的稽查局

B.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C.税务机关下设的税务所

D.高等院校

E.省建设厅厅长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1)选项A:属于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可经授权取得行政主体资格。(2)选项B: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经授权成为行政主体。(3)选项C:为上级税务机关的派出机构,可在授权范围内成为行政主体。(4)选项D:是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取得行政主体资格。(5)选项E:个人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第11题 派出机构是指政府职能部门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置的,代表该职能部门管理有关行政事务的派出工作机构。下列属于派出机构的有(    )。


A.派出所

B.交警大队

C.妇联

D.村委会

E.财政所


参考答案:AE


解析:

(1)选项B:属于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2)选项C:属于社会团体;(3)选项D: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第12题 根据行政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委托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行政机关只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委托,超越权限的委托无效

B.受委托组织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行使委托的职权

C.必须履行书面委托手续

D.受委托组织必须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便行政权

E.受委托组织必须对自己行使委托职权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选项E:委托行政机关必须对受委托组织的行为加强监督,并对其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13题 根据《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申请人可依法一并提出对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下列文件中,属于可以审查的规定是( )。


A.县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B.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章

C.省级人民政府规章

D.县人大常委会的规定


参考答案:A


解析: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一并提出对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可以审查的“规定”是指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但这些规定不含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第14题 某地连续发生数起以低价出售物品引诱当事人至屋内后实抢劫的事件,当地公安局通过手机短信告知居民保持警惕,以免上当受骗。公安局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性质( )。


A.行政事实行为

B.负担行政行为

C.行政强制行为

D.行政执法行为


参考答案:A


解析:公安局的短信告知行为属于“通知性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机关作出的不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意见表示行为,不产生法律约束力。负担行政行为(损益行政行为)、行政强制行为和行政执法行为都属于行政法律行为。


第15题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下列关于政府信息公开限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的,可以予以公开

B.当事人申请公开依申请公开范围内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自收到当事人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答复

C.对于法定的主动公开范围内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该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自变更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D.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参考答案:A


解析:(1)选项A: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2)选项B: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3)选项C: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4)选项D: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不收取费用。但是,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行政机关可以收取信息处理费。


第16题 某市农业局根据李某的举报,对本巿菜生猪定点屠宰单位进行检查,检查发现该屠宰单位存在私屠滥宰等行为,因此责令屠宰单位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1万元。随后,农业局据以作出处罚的法律依据被依法撤销,该屠宰单位认为应返还已缴罚款并申请行政复议;李某也因农业局未兑现给予举报人3 000元奖励的承诺而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法基本理论,关于市农业局的行为认定正确的是( )。


A.行政奖励属于行政事实行为,不具有可诉性

B.行政奖励属于单方行政行为,不具有可诉性

C.农业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因丧失法律依据应予撤销

D.该生猪屠宰单位无权要求农业局返还已缴纳的1万元罚款


参考答案:D


解析:(1)选项AB:行政奖励属于单方、授益的行政法律行为,为行政相对人设定权利、给予利益;行政机关拒不履行已承诺的行政奖励的,行政相对人可提起行政诉讼。(2)选项C:行政行为据以作出的法律依据被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的,该行政行行政行为应“废止”。(3)选项D:行政行为被废止的,相对方已履行的义务不得要求返还利益,但可不再履行义务。


第17题 根据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规定,下列纠纷中、不适用行政裁决的是( )。


A.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纠纷

B.房屋拆迁补偿纠纷

C.对行政拘留行为不服引起的纠纷

D.专利权许可使用费纠纷


参考答案:C


解析:选项C:属于行政纠纷,不适用行政裁决。行政裁决是指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主体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权利归属”或者“侵权损害纠纷”进行审查,并就各方责任的承担作出裁断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18题 下列关于行政行为废止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不宜继续存在的,可依法定程序废止

B.行政行为被废止之前具有确定力,行政行为废止的效力可以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C.行政主体在行为被废止之前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相对方的权益应当收回

D.行政行为废止后,行政主体与相对方根据各自过错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参考答案:A


解析:(1)选项B: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一经作出不得随意废止。行政行为废止后,其效力从行为废止之日起失效;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2)选项C:行政主体在行为被废止之前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相对方的权益不再收回,也不再给予。(3)选项D:行政行为的废止谈不上哪一方过错的问题,如果给相对方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主体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19题 下列有关行政终局裁决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行政相对人对行政终局裁决行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法院可以对行政终局裁决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C.行政终局裁决行为由法院作出最终决定

D.行政终局裁决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参考答案:D


解析:(1)选项AB:对于行政终局裁决行为,行政相对人不得向法院起诉;法院无权对行政终局裁决行为的合法性予以审查。(2)选项C:行政终局裁决行为由有权的行政机关作出最终决定,法院无最终决定权。


第20题 某卫生局在一次执法活动中,发现个体工商户崔某经营的小饭店卫生环境严重不达标,于是对崔某作出罚款1 000元的处罚决定。该行为一经作出即推定为合法有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 )


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


参考答案:C


解析:(1)选项A: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争辩力、不可变更性,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者撤销;(2)选项B: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即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有关人员或组织必须遵守、服从;(3)选项C: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当事人都应当先予以遵守和服从;(4)选项D: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