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道路运输安全》试题题库(224题)


第21题 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要求包括()。


A.标志应设在从车内最容易看见的地方

B.在一个地点不应设置多个交通标志

C.标志可以重复

D.道路应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预告标志

E.标志的设置不应增加驾驶员的视觉负荷


参考答案:ABE


解析:

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要求包括:

标志应设在从车内最容易看见的地方;在一个地点不应设置多个交通标志;标志之间不应有矛盾和重复;必要的地方应设置预告标志;标志的附近不应存在干扰因素;在道路环境复杂的地方,标志的设置不应增加驾驶员的视觉负荷等。



第22题 以下不属于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是(    )。


A.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

B.瓶装白酒运输车辆

C.烟花爆竹运输车辆

D.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车辆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危险品运输车辆,即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车辆。白酒虽然为乙醇,为甲类危险品,但是瓶装白酒属于日常生活食品饮料,一般不要求采用专业运输车辆运输。


第23题 对于道路运输,不属于“两客一危”的车辆是( )。


A.旅游包车

B.班线大型客车

C.危险品运输车辆

D.市内公共汽车


参考答案:D


解析:

“两客一危”车辆是指:旅游包车和班线大型客车以及危险品运输车辆。市内公共汽车不属于“两客一危”车辆。根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二章第七条,班车客运的线路根据经营区域和营运线路长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类客运班线:地区所在地与地区所在地之间的客运班线或者营运线路长度在800 km 以上的客运班线。

二类客运班线:地区所在地与县之间的客运班线。

三类客运班线:非毗邻县之间的客运班线。

四类客运班线:毗邻县之间的客运班线或者县境内的客运班线。



第24题 某客运公司大巴车在山区行驶中,由于速度过快导致侧翻坠沟,事故导致8人当场亡、12人重伤、25人轻伤,5日后重伤人员死亡1人,10日后又死亡1人,造成的经济损失2580万元。该起事故应由( )组织调查。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三个知识点,包括事故等级的划分、事故的补报时限和事故的调查。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第十三条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 7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25题 关于进入弯道行驶时要注意的事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进入弯道之前要注意观察,要看清路标和道路状况,弄清是单个弯还是连续弯、路面的宽度和视野,以及是平路还是坡道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处理情况要做到“远近兼顾”,避免错过转弯时机和突然情况的发生

B.通过弯道时应该减速、鸣号、靠右行,注意内轮差和转弯宽度,不能紧急制动和猛打方向

C.“控制车速”和“慢进快出”

D.进入弯道时紧急制动“慢进快出”


参考答案:D


解析:

弯道行驶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过大会造成车辆侧滑或侧翻。此外,弯道行驶视线受阻,影响驾驶安全。在进入弯道行驶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进入弯道之前要注意观察,要看清路标和道路状况,弄清是单个弯还是连续弯、路面的宽度和视野,以及是平路还是坡道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处理情况要做到“远近兼顾”,避免错过转弯时机和突然情况的发生。

通过弯道时应该减速、鸣号、靠右行,注意内轮差和转弯宽度,不能紧急制动和猛打方向。

“控制车速”和“慢进快出”。车辆在转弯时,会产生离心力,车辆速度越快, 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越大,导致前后车轮上的载荷重新分配。假如车速过快,大力制动时, 将进一步加重 4 个车轮的不平衡性,会出现汽车轮胎爆胎,甚至侧滑或翻车事故。车辆在转弯时,最好按照“慢进快出”的原则控制车速:进弯道前完成降低挡位和减缓速度的操作,将车速控制在不需要弯道中大力制动的程度; 在弯道出口,如车头已经对准出弯方向, 而且方向盘已经回正时,则可加速驶出弯道。



第26题 在实际行车过程中,造成制动效能恒定性下降的主影响因素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长大下坡连续制动时,应低挡低速行驶,采用发动机或排气辅助制动

B.选用耐热性强的制动器摩擦副材料

C.改进制动器的结构形式,如采用鼓式制动器

D.加快制动器的散热速度,如货车制动器强制性淋水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实际行车过程中,造成制动效能恒定性下降的主要是热衰退现象,其影响因素有:

在长大下坡连续制动时,应低挡低速行驶,采用发动机或排气辅助制动。

选用耐热性强的制动器摩擦副材料。

改进制动器的结构形式,如釆用盘式制动器。

加快制动器的散热速度,如货车制动器强制性淋水 



第27题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影响制动效能的主要因素”的是()。


A.制动器的结构形式。一般而言,气压制动的制动效能要高于液压制动,鼓式制动的制动效能要高于盘式制动。但盘式制动器在液力助力下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

B.路面附着系数越高,制动效能越高

C.超载率。随着超载率的增加,制动效能下降,因此,超载的大货车制动距离远大于正常装载车辆的制动距离

D.超车行驶时,加速时间越短,行车越安全


参考答案:D


解析:

影响制动效能的主要因素有:

制动器的结构形式。一般而言,气压制动的制动效能要高于液压制动,鼓式制动的制动效能要高于盘式制动。但盘式制动器在液力助力下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

制动协调时间。液压制动的汽车制动协调时间要求小于或等于 0.35 s;采用气压制动的汽车制动协调时间要小于或等于 0.6 s;汽车列车、铰接客车、铰接无轨电车的制动协调时间要小于或等于 0.8 s。

路面附着系数越高,制动效能越高。在积水的路面上容易发生“滑水效应”,路面附着系数急剧降低,导致丧失制动效能。

超载率。随着超载率的增加,制动效能下降,因此,超载的大货车制动距离远大于正常装载车辆的制动距离。



第28题 在疲劳驾驶的状态下,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应科学、合理地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h,连续行车4h,必须停车休息()min以上。


A.5

B.10

C.15

D.20


参考答案:D


解析:

科学、合理地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 4 h,连续行车 4 h,必须停车休息 20 min 以上。 


第29题 影响驾驶员信息处理的因素有()。


A.驾驶员自身的心理、生理特性,包括驾驶员的驾驶水平、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驾驶员对交通安全的认知水平

B.车辆设计,包括车辆的仪表、视野、操纵装置等

C.道路环境刺激等路面反馈特性

D.上述三项


参考答案:D


解析:

影响驾驶员信息处理的因素有:

驾驶员自身的心理、生理特性,包括驾驶员的驾驶水平、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驾驶员对交通安全的认知水平。

车辆设计,包括车辆的仪表、视野、操纵装置等。

道路环境刺激等路面反馈特性。



第30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


A.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B.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C.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D.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参考答案:A


解析:


机动车

营运机动车

酒驾

20mg≤酒精含量<80mg

首犯罚款一两千

暂扣驾照达半年

再犯吊销驾驶证

还要罚款拘10天

拘留半月罚五千

五年不能再挣钱

醉驾

酒精含量≥80mg

醒酒吊销追刑责

五年不开机动车

醒酒吊销追刑责

十年不开营运车



第31题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醉酒驾车指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mg。


A.20

B.40

C.60

D.80


参考答案:D


解析: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

饮酒驾车。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 20 mg、小于 80 mg。

醉酒驾车。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 80 mg。 




第33题 汽车在下坡过程中,如果制动失灵,正确的措施是(      )。


A.抢挂低速挡,利用发动机制动控制车速

B.利用驻车制动控制车速

C.汽车面临下滑、翻车或碰撞危险时,驾驶员应果断地利用道路上的草堆、土堆等天然障碍物,给汽车造成阻力

D.在山区发生情况紧急时,可将汽车靠向山体一侧,利用车厢侧面与山崖的擦碰,强制汽车减速停车,避免恶性事故发生

E.尝试挂倒车挡或鸣笛后撞击前方车辆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汽车在下坡过程中,如果制动失灵,首先抢挂低速挡,利用发动机制动和驻车制动若仍无法控制车速,汽车面临下滑、翻车或碰撞危险时,驾驶员应果断地利用道路上的路坎行道树、栏栅、挡护板、草堆、土堆等天然障碍物,给汽车造成阻力,以消耗汽车的惯性力,迫使汽车减速停车。在山区发生紧急情况时,可将汽车靠向山体一侧,利用车厢侧面与山崖的擦碰,强制汽车减速停车,避免恶性事故发生。 


第34题 车辆行驶中发现失火后,应采取的正确防护措施是(   )。


A.立即用车上现有物品覆盖或用灭火器灭火,防止火情扩大

B.马上停车熄火,切断油源,关闭油箱开关,并立即设法离开驾驶室

C.无论何种情况,都必须做好油箱的防火防爆工作

D.果货车起火危及车上货物时,应在扑救的同时迅速卸货

E.载客车辆要及时打开车门,组织乘客迅速下车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车辆行驶中发现失火后,应采取的正确防护措施是:

马上停车熄火,切断油源,关闭油箱开关,并立即设法离开驾驶室。

载客车辆要及时打开车门,组织乘客迅速下车。

如果着火范围比较小,可用车上现有物品覆盖或用灭火器灭火,防止火情扩大。

如果货车起火危及车上货物时,应在扑救的同时迅速卸货。

无论何种情况,都必须做好油箱的防火防爆工作。



第35题 下列关于高温天气行车时的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A.不定时查看水温表,当冷却液温度超过95度时,应及时停车降温

B.宜每隔2小时停车检查轮胎压力、温度

C.每行驶150km停车检查轮胎压力、温度,发现胎温、胎压过高时,可采取放气或泼冷水的方式降压、降温

D.连续频繁使用行车制动器时,宜每行驶 3~4km 选择阴凉、安全区域停车,检查行车制动器状况, 采取自然降温方式降低行车制动器温度。


参考答案:C


解析:高温天行车时,按照以下要求操作:①不定时查看水温表,当冷却液温度超过 95 ℃时,应及时选择阴凉、安全区域停车降温;②直每隔 2 h 或每行驶 150km 停车检查轮胎压力、温度,发现胎温、胎压过高时,选择阴 凉、安全区域停车降温,不可采取放气或泼冷水方式降压、降温;③连续频繁使用行车制动器时,直每行驶 3~4km 选择阴凉、安全区域停车,检查行车制动器状况, 采取自然降温方式降低行车制动器温度。


第36题 关于夜间行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开启示廓灯,在路侧紧急停车时同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放置危险警告标志。

B.客车夜间22时至凌晨6时行驶速度不应超过该路段的限速

C.在没有路灯、照明不良的道路上行驶,开启近光灯

D.通过急弯时,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


参考答案:B


解析:4)夜间行驶夜间驾驶时,应按照以下要求正确使用车辆灯光:①开启示廓灯,在路侧紧急停车时同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放置危险警告标志。②在有路灯、照明良好的道路上行驶时,开启近光灯。③在没有路灯、照明不良的道路上行驶,速度超过30km/h时,开启远光灯;遇以下情况时改用近光灯:  与同车道前车的距离小于50m时;  与相对方向来车的距离小于150m时;  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④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⑤夜间驾驶时,应按照要求适当降低车速,加大跟车距离;客车夜间22时至凌晨6时行驶速度不应超过该路段限速的80%。


第37题 日间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  ),夜间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  )。


A.4h,2h

B.4h,1h

C.2h,4h

D.2h,1h


参考答案:A


解析:《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规定,客运企业在制定运输计划时应当严格遵守驾驶员驾驶时间和休息时间等规定:(1)日间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h,夜间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2h,每次停车休息时间应不少于20min;(2)在24h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h;(3)任意连续7日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4h,期间有效落地休息;(4)禁止在夜间驾驶客运车辆通行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及以下山区公路;(5)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实行接驳运输:从事线路固定的机场、高铁快线以及短途驳载,且单程运营里程在100km以内的客运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凌晨2时-至5时通行限制。


第38题 关于客运车辆安全关键部件安全技术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A.车长大于 9m 的营运客车右侧应至少配置两个乘客门

B.车长大于 9m 的营运客车,车身左侧设置驾驶员门时 ,应在车身左侧设置符合要求的应急门

C.车长大于 9m 的营运客车,左右两侧应至少各配置 2 个外推式应急窗

D.车长大于 9m 的营运客车,应至少配置 2 个安全顶窗


参考答案:B


解析:车身结构、强度、出口(4 )车长大于 9m 的营运客车右侧应至少配置两个乘客门。后置发动机的营运客车后轮后方不应设置乘客门。(5 )车长大于 9m 的营运客车,无论车身左侧是否设置驾驶员 门 ,均应在车身左侧设置符合要求的应急门。(6 )紧急情况下,当营运客车静止或以小于或等于 5 km/h 的速度运行时,每扇动力控制乘客门无论是否有动力供应,都应能从车内打开,当车门未锁住时,也能通过应急控制器从车外打开。(7 )操作乘客门应急控制器 8 s 内应使乘客门自动打开或用手轻易打开到相应的乘客门引道量规能通过的宽度。(8 )车长大于 9m 的营运客车,左右两侧应至少各配置 2 个外推式应急窗;车长大于 7m且小于或等于 9m 的营运客车,左右两侧应至少各配置 l 个外推式应急窗。(10)车长大于 9m 的营运客车,应至少配置 2 个安全顶窗;车长大于 7m 且小于或等于9m 的营运客车,应至少配置 1 个安全顶窗。(12 )驾驶员座位附近应配置1个应急锤。若配置动力控制乘客 门,应设置易于驾驶员操作的乘客门应急开关:若配置自动破窗器,应设置自动破窗器开关。( 13 ) 营运客车踏步区不应设置座椅 。通道中不应设置折叠座椅。应急门引道宽度应符合的规定,应急门引道处前排的座椅靠背应不可调节 。


第39题 下列属于强制报废情形的是(  )


A.达到规定行使里程的

B.达到规定使用年限的

C.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国家标准对在用车有关要求的

D.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在用车有关要求的


参考答案:B


解析:己注册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强制报废:(1)达到规定使用年限的(2)经修理和调整后,仍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国家标准对在用车有关要求的(3)经修理和调整或者采用控制技术后,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仍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在用车有关要求的(4)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


第40题 客运企业应当建立驾驶员从业行为定期考核制度,考核周期应(  )。


A.不大于3个月

B.不小于3个月

C.不大于6个月

D.不小月6个月


参考答案:A


解析:客运企业应当建立驾驶员从业行为定期考核制度,考核周期应不大于3个月。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