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01题 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分为防范措施和解危措施两大类。下列措施,可作为解危措施的是()。
A.卸载爆破
B.确定合理开采程序
C.加强顶板控制
D.大断面掘进
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发生冲击地压的成因和机理,防治措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防范措施,另一类是解危措施。 (1)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预留开采保护层;尽量少留矿柱和避免孤岛开采;尽量将主要巷道和铜室布置在底板岩层中;回采巷道采用大断面掘进;尽可能 避免巷道多处交叉,加强顶板控制;确定合理的开采程序;矿层预注水,以降 低矿体的弹性和强度等。 (2)冲击地压(岩爆)解危措施主要包括卸载钻孔、卸载爆破、诱发爆 破、煤层高压注水等。
第102题 矿井(竖井、斜井、平铜等)井口的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 ()m以上。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A
解析:矿井(竖井、斜井、平铜等)井口的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 洪水位1m以上。工业场地的地面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特殊情 况下达不到要求的,应以历史最高洪水位为防护标准修筑防洪堤,井口应筑人 工岛,使井口高于最高洪水位1m以上。
第103题 生产矿井各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得小于()m。
A.10
B.20
C.30
D.40
参考答案:C
解析:《煤矿安全规程》第八十七条提到,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2 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各个出口间距不得小于30m。
A.均压防灭火
B.将惰性气体或其他惰性物质送人拟处理区
C.抗压水泥泡沫防灭火
D.采取降温防灭火
参考答案:B
解析:惰化技术就是将惰性气体或其他惰性物质送人拟处理区,抑制煤 炭自燃的技术,主要包括黄泥灌浆、粉煤灰、阻化剂及阻化泥浆和惰气等。
第105题 按照引火源的不同,矿山火灾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下列火灾原因, 不属于外因火灾原因的是()。
A.岩层或含硫矿自燃
B.机械摩擦
C.电路短路
D.爆破
参考答案:A
解析:外因火灾是指由于外来热源,如明火、爆破、瓦斯煤尘爆炸、机 械摩擦、电路短路等原因造成的火灾。外因火灾的特点是突然发生,未势凶猛,如不能及时发现,往往可能酿成恶性事故。
第106题 矿井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
A.最大涌水量
B.最小涌水量
C.正常涌水量
D.中等涌水量
参考答案:A
解析: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包括充填水和其他用水)。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 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
第107题 地下矿山在各类突水事故发生前,一般均会显示出突水预兆。下列现象 中,属于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的是()。
A.瓦斯浓度降低
B.气温升高
C.压力增大,底板鼓起
D.瓦斯浓度升高
参考答案:C
解析: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有:①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鼓起,底鼓量有时可达500 mm以上。②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③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④底板破裂,沿裂缝 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⑤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色或黄色。
第108题 下列不属于矿井透水前预兆的是()。
A.挂汗
B.挂红
C.水叫
D.空气变热
参考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挂汗、挂红、水叫都属于矿井透水前的预兆,空气变冷也属于预兆之一,而并不是空气变热,因此选D选项。
第109题 地下矿山发生火灾时,有多种控制措施与救护方法,下列控制措施与救护 方法中,不符合地下矿山火灾事故救护的基本技术原则的是()。
A.控制烟雾蔓延,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
B.防止火灾扩大,避免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
C.停止全矿通风,避免火灾蔓延造成灾害
D.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而造成危害
参考答案:C
解析:处理地下矿山火灾事故时,应遵循以下基本技术原则:控制烟雾的蔓延,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防止火灾扩大;防止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而造成危害;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
第110题 组织救灾指挥部中,矿领导与救护队领导及有关业务部门的领导人员一起 研究的救灾措施不包括()。
A.派救护队员下井侦察火源性质、火区情况,侦察人员应注意顺新鲜风流 接近火源
B.组织险区人员自主救灾灭火
C.组织人力、设备器材,积极为救人灭火创造条件
D.确定控制风流的措施
参考答案:B
解析:矿领导与救护队领导及有关业务部门的领导人员一起研究的救灾措施包括: (1)派救护队员下井侦察火源性质、火区情况,侦察人员应注意顺新鲜风流接近火源。 (2)组织险区人员撤离(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3)组织人力、设备器材,积极为救人灭火创造条件。 (4)确定控制风流的措施。
第111题 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虽是多种多样,但构成火灾的三要素为()。
A.热源、可燃物和燃料
B.热源、助燃物和空气
C.热源、可燃物和空气
D.热源、助燃物和空气
参考答案:C
解析: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虽是多种多样,但构成火灾的基本要素归纳起来有热源、可燃物和空气三个方面,俗称火灾三要素。
第112题 以下矿井火灾哪个是燃烧物的不同分类的()。
A.井筒火灾
B.机电设备火灾
C.采面火灾
D.采空区火灾
参考答案:B
解析:按引火的热源不同分类: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按发火地点的不同分类:井筒火灾、巷道火灾、采面火灾、采空区火 灾等。 按燃烧物的不同分类:机电设备火灾、油料火灾、火药燃烧火灾、坑木火 灾、瓦斯燃烧火灾等。
第113题 关于井下火灾的特点,正确的是()。
A.很容易及时发现
B.井下空气供给充分
C.难以完全燃烧
D.不会引起爆炸
参考答案:C
解析:井下火灾的特点:很难及时发现,井下空气供给有限,难以完全燃烧,有毒有害烟雾大量产生,随风流到处扩散,毒化矿井空气,威胁工人的 生命安全。在有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还可能引起爆炸,酿成重大恶性事故。
第114题 矿井发生透水事故后,应判断被困井下人员的位置。当人员所在地点 ()时,可采用打钻等方法供给新鲜空气、饮料及食物。
A.低于透水后水位
B.高于透水后水位
C.位于透水点上方
D.位于透水点下方
参考答案:B
解析:矿井发生透水事故后,当遇险人员所在地点高于透水后水位时, 可采用打钻等方法供给新鲜空气、饮料以及食物。反之,则禁止打钻。
第115题 锚杆支护与锚喷支护是矿山井巷支护的两种方式。锚杆支护是单独采用锚 杆的支护,而锚喷支护是联合使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或()支护。
A.锚网
B.锚喷网
C.喷浆
D.锚索
参考答案:C
解析:锚喷支护又称喷锚支护,是联合使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或喷浆的支护。
第116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对矿山建设的安全保障规定,下列对矿井安全出口和运输通信设施的安全保障要求中,不属于强制要求的是()。
A.每个矿井必须有3个以上能行人的安全出口
B.矿井通信设施可以有所不同但必须与外界相通
C.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
D.矿山运输设施必须能够安全正常运行并预防事故
参考答案:A
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规定,每个矿井必须有两个 以上能行人的安全出口,出口之间的直线水平距离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矿山运输设施是保证矿山开采的运送传输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对于正常生产和预防事故必不可少。由于各类矿山的运输通信设施有所不同, 法律对此的最低要求是矿山必须有与外界相通的、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和通信 设施。
第117题 井巷突水点大小按()划分。
A.揭露突水点位置的高低
B.每小时突水量的大小
C.涌水裂隙分布密度的大小
D.岩溶含水量与其容积比值的大小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井巷突水点的划分依据。按照突水点每小时突水量的大小,将突水点划分为小突水点、中等突水点、大突水点、特大突水点4个 等级。
第118题 下列不属于副井系统的井下硐室是()。
A.等候室
B.调度室
C.水仓
D.管子道
参考答案:B
解析:副井系统硐室主要包括:①井筒与车场连接硐室。②主排水泵室和主变电所。③水仓。④管子道。除以上硐室外,副井系统的硐室还包括等候室和工具室以及井底水窝泵房等。
第119题 井下特定条件下,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带的一端应正确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下列情况不用佩戴安全带的是()。
A.拆除保护岩柱或保护台
B.在井筒内或井架上安装、维修或拆除设备
C.爆破后到井圈上清理浮石
D.运输物料、装卸车
参考答案:D
解析:《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16423)中第6 . 1 . 2 . 4款提到, 下列情况,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带的一端应正确拴在牢固的构件上: ——拆除保护岩柱或保护台; ——在井筒内或井架上安装、维修或拆除设备; ——在井筒内处理悬吊设备、管、缆,或在吊盘上进行作业; ——乘坐吊桶; ——爆破后到井圈上清理浮石; ——井筒施工时的吊泵作业; ——在暂告结束的中段井口进行支护、锁口作业。
第120题 每个矿井至少应有()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间距应不小于()。
A.两个、20m
B.三个、20m
C.两个、30m
D.三个、30m
参考答案:C
解析:《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16423)中第6 . 1 . 1 . 3款提到, 每个矿井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间距应不小于 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