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41题 下列关于支架安装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位于软土地基或软硬不均地基上的支架,宜通过预压的方式,消除地基 的不均匀沉降和支架的弹性变形
B.对位于刚性地基上的刚度较大且非弹性变形可确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支 架,在经计算并通过一定审核程序,确认其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要 求的前提下,可不预压
C.对支架进行预压时,预压荷载宜为支架所承受荷载的 1.15~1.25 倍,预压 荷载的分布宜模拟需承受的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
D.支架应结合模板的安装一并考虑设置预拱度,设置的预拱度值主要是施工 需要的预拱度这一项
参考答案:B
解析:
对位于软土地基或软硬不均地基上的支架,宜通过预压的方式,消除地基不均勻沉降和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所以A错误
对支架进行预压时,预压荷载宜为支架所承受荷载的1.05〜 1.10倍 ,预压荷载的分布宜模拟需承受的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C错误
设置的预拱度值,应包括结构本身需要的预拱度和施工需要的预拱度两部分,D错误
第142题 下列关于模板、支架的拆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拆除梁、板等结构承重模板时,横向、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
B.悬臂梁结构模板宜从 0 号块开始顺序卸落
C.简支梁、连续梁结构模板宜从支座向跨中方向依次循环卸落
D.应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顺序进行
参考答案:D
解析:
拆除梁、板等结构承重模板时,構向应同时、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A错误
悬臂梁结构模板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B错误
简支梁、连续梁结构模板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C错误
第143题 卸落拱架时,应设专人对拱圈挠度和( )等情况进行监测,当有异常时,应暂停卸落,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进行。
A.墩台位移
B.墩台沉降
C.拱圈温度
D.拱圈强度
参考答案:A
解析:
卸落拱架时,应设专人对拱圈挠度和墩台位移等情况进行监测。当有异常时,应暂停卸落,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进行。
第144题 下列关于拆除梁、板等结构的承重模板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B.在横向应同时、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
C.连续梁结构的模板宜从支座方向向跨中依次循环卸落
D.简支梁结构的模板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
E.悬臂梁结构的模板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
参考答案:BDE
解析:
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 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A错误。
简支梁、连续梁结构模板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C错误。
第145题 计算设于水中支架的强度和稳定时,应考虑的荷载有( )。
A.风力
B.水流压力
C.流冰压力
D.船只漂流物的冲击力
E.土压力
参考答案:ABCD
解析:计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强度和稳定性时,应考虑作用在模板、支架和拱架上的 风力。对于设于水中的支架,尚应考虑水流压力、流冰压力和船只漂流物的冲击力等
第146题 为便于支架和拱架的拆卸,应根据结构形式、承受的荷载大小及需要的卸落量,在支架和拱架适当部位设置相应的( )等落模设备。
A.横梁
B.木楔
C.砂筒
D.木马
E.千斤顶
参考答案:BCDE
解析:为便于支架和拱架的拆卸,应根据结构形式、承受的荷载大小及需要的卸落量, 在支架和拱架适当部位设置相应的木楔、木马、砂筒或千斤顶等落模设备
第147题 计算底模板、支架强度时,除了考虑模板、支架自重外,还应考虑的设计荷载有( )。
A.新浇筑混凝土、钢筋、预应力筋或其他施工结构物的重力
B.作用在模板、支架和拱架上的温度应力
C.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D.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振动荷载
E.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荷载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① 模板、支架自重;
② 新浇筑混凝土、钢筋、预应力筋或其他圬工结构物的重力;
③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荷载;
④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振动荷载;
⑤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⑥ 混凝土人模时产生的水平方向冲击荷载;
⑦ 水中支架须考虑水流压力、波浪力、流冰压力、船只及其他漂浮物的撞击力;
⑧ 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冬季保温设施荷载、温度应力等。
第148题 验算拱架各截面的强度时,应根据拱架结构形式和所承受的荷载大小,按分环分段浇筑或砌筑施工的工况,分别验算其( )等特征截面的应力,并对特征拱架节 点进行受力分析。
A.拱顶
B.整桩里程
C.拱脚
D.1/4跨
E.1/3跨
参考答案:ACD
解析:
验算拱架各截面的强度时,应根据拱架结构形式和所承受的荷载大小,按分环分段浇筑或砌筑施工的工况,分别验算其拱顶、拱脚和 1/4跨等特征截面的应力,并对特征拱架节点进行受力分析
第149题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 )进行校核。
A.平均张拉力
B.伸长值
C.截面面积
D.弹性模量
参考答案:B
解析: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 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
第150题 钢筋的焊接接头宜采用( )。
A.闪光对焊
B.电弧焊
C.气压焊
D.电渣压力焊
参考答案:A
解析:
钢筋筋焊接接头宜采用闪光对焊,或采用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或气压焊,但电渣压力焊仅可用于竖向钢筋连接,不得用作水平钢筋和斜筋连接。
第151题 高强度混凝土的掺合料不可选用()。
A.硅灰
B.石灰粉
C.粒化高炉矿渣粉
D.粉煤灰
参考答案:B
解析:高强度混凝土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可选用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渣粉和硅灰等,粉煤灰等级应不低于Ⅱ级
第152题 在对预应力筋进行拉伸试验中,应同时测定其( )。
A.硬度
B.抗剪强度
C.密度
D.弹性模量
参考答案:D
解析:
预应力筋实际强度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预应力筋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用作拉伸试验的试件,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加工。对预应力筋进行拉伸试验时应同时测定其弹性模量。
第153题 预应力筋在实施张拉或放张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预应力筋两端的( )严禁站人和穿越。
A.侧面
B.下面
C.左面
D.正面
参考答案:D
解析:
预 应 力 筋 在 实 施 张 拉 或 放 张 作 业 时 ,应 采 取 有 效 的 安 全 防 护 措 施 ,预应力两端的正面严禁站人和穿越
第154题 夹片式等具有自锚性能的锚具,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的程序是( )。
A.0 →初应力→ 1.05 σcon(持荷 5min)→ 0 → σcon(锚固)
B.0 →初应力→ 1.05 σcon(持荷 5min)→ σcon(锚固)
C.0 →初应力→ σcon(持荷 5min 锚固)
D.0 →初应力→ 1.05 σcon(持荷 5min)→ 0.9 σcon → σcon(锚固)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155题 采用扭矩法施拧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时,初拧、复拧和终拧应在同一工作日内完成。复拧扭矩等于( )。
A.终拧扭矩的 75%
B.终拧扭矩的 90%
C.终拧扭矩
D.初拧扭矩
参考答案:D
解析:高强度螺栓施拧采用的扭矩扳手,作业前后均应进行校正,其扭矩误差不得超过 使用扭矩值的 ±5%。采用扭矩法施拧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时,初拧、复拧和终拧应在同 一工作日内完成。初拧扭矩宜为终拧扭矩的 50%,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
第156题 高性能混凝土水泥宜选用品质稳定、标准稠度需水量低、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的( )。
A.硅酸盐水泥
B.普通硅酸盐水泥
C.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D.矿渣硅酸盐水泥
E.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参考答案:AB
解析:
高性能混凝土水泥宜选用品质稳定、标准稠度需水量低、强度等级不低于42.5 的 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亦不宜采用早强水泥。
第157题 高性能混凝土的搅拌应采用( )。
A.卧轴式搅拌机
B.行星式搅拌机
C.逆流式强制式搅拌机
D.顺流式搅拌机
E.自落式搅拌机
参考答案:ABC
解析:
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搅拌效率高且均质性好的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式搅拌机。
第158题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要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台座长度
B.锚夹具厚度
C.预应力筋的松弛长度
D.千斤顶长度
E.弹性回缩值
参考答案:ABDE
解析: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并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 厚度、千斤顶长度、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张拉工作长 度等因素
第159题 对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应重新进行标定的情况有( )。
A.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
B.张拉次数超过300次
C.温度低于0℃
D.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情况
E.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 2 ) 张拉用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标定 、配套使用,标定应在经国家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标 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 当处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标定:
① 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
② 张拉次数超过300次 ;
③ 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情况;
④ 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
第160题 下列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75℃
B.内表温差不大于20℃
C.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5℃
D.新浇混凝土与下层已浇筑混凝土的温差宜小于20℃
E.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宜在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低5℃
参考答案:ADE
解析:
施工前应根据原材料、配合比、环境条件、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等因素,进行温控设计,浇筑后按该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实施监测和控制,应使其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75℃、内表温差不大于25℃, 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