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01题 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按环境危险将化学品分为()等。
A.急性中毒
B.生物积累潜力
C.危害水生环境
D.快速降解性
E.慢性水生毒性
参考答案:BCDE
解析:《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按环境危险将化学品分为: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水生毒性、生物积累潜力、快速降解性、慢性水生毒性。
第202题 危险化学品会通过皮肤、眼睛、肺部、食道等,引起表皮细胞组织发生破坏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时,严重的会引起炎症甚至造成死亡,下列危险化学品特性中,会造成食道灼伤的是()。
A.燃烧性
B.爆炸性
C.腐蚀性
D.刺激性
参考答案:C
解析: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有燃烧性、爆炸性、毒害性、腐蚀性和放射性。其中,腐蚀性: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坏死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
第203题 在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中,消除点火源的具体做法有()。
A.惰性气体保护
B.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C.防火防爆分隔
D.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E.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参考答案:BDE
解析:消除点火源的具体做法: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第204题 有毒物质进人人体内并累积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这种危险特性属于()。
A.化学性
B.腐蚀性
C.毒害性
D.放射性
参考答案:C
解析: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有燃烧性、爆炸性、毒害性、腐蚀性和放射性。其中,毒害性:许多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当其在人体累计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A.理化、健康、环境
B.爆炸、中毒、污染
C.理化、中毒、环境
D.爆炸、中毒、环境
参考答案:A
解析:《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将危险化学品分为理化、健康、环境危险三大类。
第207题 人体吸人或经皮肤吸收苯、甲苯等苯系物质可引起刺激或灼伤。苯、甲苯的这种特性称为危险化学品的()。
A.腐蚀性
B.燃烧性
C.毒害性
D.放射性
参考答案:A
解析: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有燃烧性、爆炸性、毒害性、腐蚀性和放射性。其中,腐蚀性: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坏死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
第208题 危险化学品的爆炸按照爆炸反应物质分类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和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下列物质爆炸中,属于简单分解爆炸的有()。
A.乙炔银
B.环氧乙焼
C.甲烷
D.叠氮铅
E.梯恩梯
参考答案:ABD
解析:简单分解爆炸:引起简单分解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其爆炸所需要的热量是由爆炸物本身分解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有乙炔银、叠氮铅等,这类物质受轻微震动即可能引起爆炸,十分危险。此外,还有些可爆炸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在受压情况下,能发生简单分解爆炸。例如,乙炔、环氧乙烷等在压力下的分解爆炸。因此本题选A、B、D。复杂分解爆炸:这类可爆炸物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稍低。其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产生。例如,梯恩梯、黑索金等。因此排除选项E。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所有可燃性气体、蒸气、液体雾滴及粉尘与空气(氧)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均属此类。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因此甲烷与空气(氧)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属于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因此排除选项C。
第209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辨识机械加工车间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类型。
参考答案:↓
解析: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触电;
(5)灼烫;
(6)火灾;
(7)其他爆炸;
(8)其他伤害。
注:此问,包括但不限于以上答案内容,答出以上其中6条内容可得满分。
第210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辨识表面处理车间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致害物。
参考答案:↓
解析:
(1)其他爆炸:喷漆用品(漆料)、木制品加工产生的木粉尘。
(2)火灾:喷漆用品(漆料)、木制品、包装箱。
(3)灼烫:高温的烘干箱。
(4)机械伤害:制冷压缩机、烘干箱、木工锯床、刨床。
(5)物体打击:喷漆工具、包装箱的制作工具、辅助各类机械设备的作业工具。
(6)触电:各类设备、工具及车间内的用电。
(7)其他伤害:制冷压缩机所形成的冷冻伤害、人员在车间内出现的跌、打、扭等伤害。
注:此问,包括但不限于以上答案内容,答出以上内容可得满分。
第211题
简述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解析:
(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3)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设置专职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213题 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接受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
A.8学时
B.32学时
C.48学时
D.24学时
E.12学时
参考答案:C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九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由于该企业属于烟花爆竹企业,则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故本题选择C选项。
第214题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下列关于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正确的是( )。
A.资料收集、成立编制工作组、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桌面推演、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评审、批准实施
B.成立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桌面推演、应急预案评审、批准实施
C.成立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应急资源调查、风险评估、桌面推演、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评审、批准实施
D.成立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桌面推演、应急资源调查、风险评估、应急预案评审、批准实施
E.资料收集、成立编制工作组、应急资源调查、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编制、桌面推演、应急预案评审、批准实施
参考答案:B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成立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桌面推演、应急预案评审、批准实施8个步骤。故本题选择B选项。
第215题 下列劳动防护用品中,属于躯干防护用品的有( )。
A.防静电服
B.防静电手套
C.防静电鞋
D.防尘口罩
E.无尘服
参考答案:AE
解析:
躯干防护用品就是防护服,如一般防护服、化学品防护服、防酸服、防碱服、防油服、防水服、防放射性服、浸水工作服、防寒服、热防护服、防静电服、无尘服、阻燃防护服等。故本题选择A、E选项。
第216题 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下列企业应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有( )。
A.建筑施工企业
B.矿山企业
C.机械制造企业
D.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
E.金属冶炼企业
参考答案:ABD
解析: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二条,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以下统称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第217题 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不包括( )。
A.吴某在装发射药时,未穿防静电服,直接接触药物,衣服外套带有大量药物粉尘,遇到静电意外释放,引发爆炸
B.该企业生产区内作业管理混乱,工棚间无安全距离,作业人员定员和药物定量未作限制,有限区域内人员集聚密度大
C.该企业未能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
D.该企业租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没有资质的场所,非法购进原材料,非法组织生产、销售烟花爆竹
E.原料、半成品、成品堆放过多,无防静电安全设施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结合案例背景,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装药工吴某未穿防静电服,在装药棚进行双响炮装发射药过程中,直接接触药物,在相对封闭的空气中漂浮有超过规定浓度的药物粉尘,衣服外套带有大量药物粉尘,遇到静电意外释放,引发爆炸。选项B、C、D、E均不属于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故本题选择B、C、D、E选项。
第218题 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划分,该起事故属于( )。
A.C类火灾
B.F类火灾
C.A类火灾
D.E类火灾
E.B类火灾
参考答案:D
解析:
《火灾分类》(GB/T 496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铿、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通过该案例背景可以得知,该起事故的原因是保鲜库内的冷风机供电线路接头处短路造成过热,引燃墙面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所致;应属于E类火灾。故本题选择D选项。
第219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93号)的规定,该起事故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重大隐患事故
D.一般事故
E.较大事故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通过该案例背景的描述可知:该起事故造成了7人死亡,10人重伤,50人轻伤,过火面积约2000㎡,直接经济损失4500万余元,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亿3000万余万元。发生该起事故5日后,重伤人员中的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也就是说,发生该起火灾事故5日后(在7日内)重伤中的3人死亡应计算在这起火灾事故的死亡人数中,则最终的死亡人数定格在10人,属于该起事故损失最严重的一项数据,因此,该起事故属于重大事故。故本题选择B选项。
第220题 下列符合该起事故上报时限要求的有( )。(此题各选项均为此案例事故的实际上报时间,各级上报单位及个人,均以各自接收到下级报告该事故情况为起点计算事故上报时限)
A.该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在发生该起事故的同时,立即向本企业负责人报告
B.该企业负责人于2020年10月20日3时40分向该事故发生地县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C.该事故发生地县级应急管理部门于2020年10月20日5时向该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D.该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应急管理部门于2020年10月20日7时向该事故发生地省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E.该事故发生地省级应急管理部门于2020年10月20日8时向国务院管理部门报告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依据上述法规内容并结合案例背景,由于该起事故属于重大事故,事故发生在2020年10月20日2时,则该企业负责人于2020年10月20日3时40分向该事故发生地县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是不妥的,应最晚不能超过2020年10月20日3时,因此,B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本题选择A、C、D、E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