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章节练习题库(282题)


第161题 根据国家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下列关于重点工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光气泄漏事故时,应通过自控联锁装置启动紧急停车并自动切断所有进出生产装置的物料,将反应装置迅速冷却降温

B.电解工艺重点监控的是电解槽和氯气储运单元

C.电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在反应过程中重点关注电解槽中的温度与压力

D.氯化工艺重点监控单元为氯化反应釜和氯气储运单元


参考答案:C


解析:电解反应不是放热反应,而是吸热反应。


第162题 硝化反应具有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反应物料具有燃爆的危险性.关于硝化工艺控制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硝化反应釜内温度与釜内搅拌、硝化剂流量、硝化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关系

B.硝化反应系统应设有泄爆管和紧急排放系统

C.硝化反应系统应设置反应温度和液位联锁控制系统

D.在硝化反应釜处设立紧急停车系统


参考答案:C


解析:硝化工艺宜采用的控制方式:(1)将硝化反应釜内温度与釜内搅拌、硝化剂流量、硝化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关系,在硝化反应釜处设立紧急停车系统,当硝化反应釜内温度超标或搅拌系统发生故障,能自动报警并自动停止加料。分离系统温度与加热、冷却形成联锁,温度超标时,能停止加热并紧急冷却。(2)硝化反应系统应设有泄爆管和紧急排放系统。


第163题 硝化工艺反应是强放热反应,下列反应釜的开停工阶段的安全措施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开工阶段防止反应速度过快,应先通入冷却水,控制体系温度,然后控制硝化剂投料量

B.出现热失控、失压等异常工况,同时切断进出釜进料和冷却水循环

C.注意体系的腐蚀性,防止操作人员灼伤

D.注意反应体系、反应产物的燃爆危险性


参考答案:B


解析:出现热失控、失压等异常工况,切断进出釜进料,保持冷却水循环强制冷却。


第164题 氨是由氮气和氢气按照1∶3比例组成的合成气,是在高温、高压下经催化反应产生的.合成氨工艺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包括物料过氧引起爆炸、物料泄漏引起火灾和空间爆炸、积碳燃烧或爆炸、物理爆炸以及液氨泄漏引起中毒等.下列合成氨工艺安全控制基本要求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A.将压缩机温度、压力与供电系统形成联锁关系

B.设置紧急停车系统

C.将合成氨装置内温度、压力与物料流量、冷却系统形成联锁关系

D.设置加入反应终止剂系统


参考答案:D


解析:合成氨工艺宜采用的控制方式:(1)将合成氨装置内温度、压力与物料流量、冷却系统形成联锁关系。(2)将压缩机温度、压力、入口分离器液位与供电系统形成联锁关系。(3)紧急停车系统。(4)合成单元自动控制还需要设置以下几个控制回路:氨分、冷交液位;废锅液位;循环量控制;废锅蒸汽流量;废锅蒸汽压力。(5)安全设施,包括安全阀、爆破片、紧急放空阀、液位计、单向阀及紧急切断装置等。


第165题 易燃气体是指一种在20℃和标准压力101.3kPa时与空气混合有一定易燃范围的气体.甲烷作为易燃气体,它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是()。


A.1%~5%

B.5%~15%

C.1%~10%

D.5%~10%


参考答案:B


解析:甲烷的危害主要在于它的爆炸性,它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为5%~15%,也就是说甲烷与空气(或氧气)在这个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第166题 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称为()。


A.闪燃

B.自燃

C.阴燃

D.燃爆


参考答案:B


解析: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下,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阴燃指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燃爆是指点火即爆炸。


第167题 可燃物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


A.燃点

B.自燃点

C.闪电

D.引火能


参考答案:A


解析:可燃物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是燃点,也称着火点。


第168题 气体、液体、固体的燃烧过程有所不同,其中简单固体物质燃烧过程较为复杂;在固体燃烧过程中,其吸收的热量首先用于()过程.


A.着火

B.熔化

C.气化

D.氧化分解


参考答案:B


解析:固体燃烧过程:熔化→蒸发或分解→氧化分解→着火→燃烧。所以,起初吸收的热量用于固体的熔化。


第169题 关于爆炸性区域分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爆炸性气体释放源,可按照燃烧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一级释放源、二级释放源和三级释放源

B.爆炸性气体环境分区中,1区代表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混合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C.爆炸性粉尘释放源可按照释放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连续释放源、一级释放源、二级释放源

D.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性高于爆炸性粉尘环境


参考答案:C


解析:选项A错误,爆炸性气体释放源,可按照燃烧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连续释放源、一级释放源和二级释放源。选项B错误,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0区、1区、2区,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0区应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1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3)2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选项D错误,不能笼统地说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性高于爆炸性粉尘环境。


第170题 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0区、1区、2区,当出现特定情况可直接划分为非爆炸危险区域.下列环境条件中,不属于非爆炸危险区域的是()。


A.没有释放源且不可能有可燃物质侵入的区域

B.可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的20%

C.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可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

D.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可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B


解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1)没有释放源且不可能有可燃物质侵入的区域。(2)可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3)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可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4)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可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确定。选项B错误,应为10%,而不是20%。


第171题 防爆电气设备等级分为Ⅰ类、Ⅱ类、Ⅲ类,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应用于相应的爆炸性环境.关于电气设备的分类与使用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B.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

C.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

D.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参考答案:C


解析:爆炸性环境使用的电气设备与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相对应,防爆电气设备类型被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



第173题 爆炸性气体释放源应按可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连续释放源、一级释放源、二级释放源.下列情况不属于二级释放源的是()。


A.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

B.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

C.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储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

D.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可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


参考答案:C


解析:二级释放源应为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当出现释放时,仅是偶尔和短期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为二级释放源:(1)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2)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可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3)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孔和其他孔口处。(4)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选项C,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储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属于连续释放源。


第174题 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包括:防止燃烧、爆炸物质形成,消除点火源和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下列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措施中,属于消除点火源的措施是()。


A.设置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B.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

C.采用防爆泄压装置

D.加强气体监测的频率


参考答案:B


解析:穿防静电服、静防电鞋属于防止静电火花的措施。静电火花属于点火源的一种。


第175题 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释放源应按可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连续级释放源、一级释放源、二级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为二级释放源的是()。


A.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体顶盖储罐中的可燃液体表面

B.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

C.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可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

D.正常运行时,会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密封处


参考答案:C


解析:释放源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续级释放源应为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为连续级释放源:①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储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②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可燃液体的表面。③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的排气孔和其他孔口。(2)一级释放源应为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为一级释放源:①在正常运行时,会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②贮有可燃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口处,在正常运行中,当水排掉时,该处可能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③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④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泄压阀、排气口和其他孔口。(3)二级释放源应为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当出现释放时,仅是偶尔和短期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为二级释放源:①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②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可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③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孔和其他孔口处。④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选项A属于连续释放源;选项B、D属于一级释放源。


第176题 一级释放源应为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为一级释放源的是()。


A.没有释放源且不可能有可燃物质侵入的区域

B.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

C.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

D.可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


参考答案:B


解析:选项A、D属于非爆炸危险区域;选项C属于二级释放源。


第177题 我国火灾事故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了解火灾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是指()。


A.爆燃

B.闪点

C.燃点

D.自燃点


参考答案:B


解析:闪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一般情况下,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第178题 当燃烧失去控制而发生火灾时,将经历4个发展阶段.其中,火苗蹿起,火势迅速扩大,此阶段属于()。


A.衰灭期

B.酝酿期

C.发展期

D.全盛期


参考答案:C


解析: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一般采用t的平方特征火灾模型来简化描述该阶段非稳态火灾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火苗蹿起、火灾迅速扩大。


第179题 下列物质中,与水作用会发生化学自热着火的是()。


A.金属钠

B.甘油

C.有机过氧化物

D.黄磷


参考答案:A


解析:遇水反应发生自热着火的物质主要有活泼金属、金属氢化物、金属磷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粉末等。金属钠属于一种活泼金属。黄磷、烷基铝、有机过氧化物等物质,能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着火。乙炔与氯气混合、甘油遇高锰酸钾、甲醇遇氧化钠、松节油遇浓硫酸,均可立即发生自燃着火。


第180题 闪燃和阴燃是燃烧的不同形式.下列有关闪燃和阴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闪燃和阴燃均属于看不见的燃烧

B.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阴燃是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C.闪燃温度高,阴燃温度低

D.阴燃得到足够氧气会转变成闪燃


参考答案:B


解析: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阴燃指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