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章节练习题库(282题)


第181题 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下列关于火灾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厨房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着火属于E类火灾

B.沥青、石蜡燃烧属于固体A类火灾

C.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D.D类火灾是指带电物体火灾


参考答案:C


解析:《火灾分类》(GB/T4968)规定的6类火灾如下:(1)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及其制品等燃烧的火灾。(2)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燃烧的火灾。(3)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燃烧的火灾。(4)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5)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6)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选项A错误,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属于F类火灾。选项B错误,沥青、石蜡发生的火灾属于B类火灾。选项D错误,D类火灾属于金属火灾。


第182题 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要求,依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6种不同的类别.下列可燃物不属于A类火灾的是()。


A.木材

B.衣物

C.沥青

D.纸壳


参考答案:C


解析:《火灾分类》(GB/T4968)规定的6类火灾如下:(1)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及其制品等燃烧的火灾。(2)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燃烧的火灾。(3)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燃烧的火灾。(4)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5)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6)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沥青属于B类火灾。


第183题 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第一过程的出现,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下列属于控制第一过程的出现的是()。


A.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B.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C.燃爆时开始就及时泄出压力

D.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


参考答案:A


解析:选项B、C属于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选项D属于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


第184题 广义地讲,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能量释放或转化的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


A.爆炸过程持续进行

B.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

C.周围介质发生振动

D.温度显著升高


参考答案:B


解析: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第185题 某化工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钙、碳化钙、硅化钙.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下列生产区和储存仓库火灾危险性类别的判定中,正确的是()类。


A.

B.

C.

D.


参考答案:D


解析:钙的微细粉末在室温下遇潮湿空气能自燃,受高热或接触强氧化剂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遇水或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及热量,能引起燃烧。碳化钙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发生爆炸性灾害;与酸类物质能发生剧烈反应。硅化钙与水强烈反应,放出易爆炸着火的氢气;遇酸放出易自燃的氢化硅气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常温下受到水或者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属于甲类,可知钙、碳化钙、硅化钙属于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甲类。


第186题 防爆泄压设备包括安全阀、爆破片(防爆片)、防爆门和放空管等.安全阀主要用于防止物理性爆炸,爆破片和防爆门主要用于防止化学性爆炸.关于防爆泄压设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得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一般按照设备的操作压力再增加5%~10%来进行调整

B.安全阀应铅直安装,并应装设在容器或管道气相界面上

C.安全阀应定期校验,一般每年至少一次

D.正常生产时压力很小的设备,可用石棉板、塑料片、橡胶板作为爆破片;操作压力较高的设备可采用铝板、铁板作为爆破片


参考答案:D


解析:选项D错误,正常生产时压力很小(微正压或微负压)的设备,可用石棉板、塑料片、橡胶板作为爆破片;操作压力较高的设备可采用铝板、铜板。铁片破裂时能够产生火花,可引起易燃易爆物质燃烧爆炸,所以不宜采用铁片作为爆破片。


第187题 根据贮存物品的火灾和爆炸性分类,电石库属于甲类物品库房,因此要加强乙炔发生站电石库的安全管理.下列关于电石库防火防爆要求和措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石库管道应有有效的回火防止器

B.冬季气候寒冷,安装采暖设备时一定要注意高温,防止其成为危险温度的释放源

C.电石库消防通道应为环形通道,并畅通无阻

D.电石库应有干砂、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严禁采用水系灭火器灭火


参考答案:B


解析:装设于库房的照明灯具、开关等电气装置,应采用防爆安全型;或者将灯具和开关装在室外,用反射方法把灯光从玻璃窗射入室内。库内严禁安装采暖设备。所以,电石库的库房内严禁安装采暖设备,选项B错误。


第188题 在化工、炼油、冶炼等工厂里,通过管道将许多机器设备互相连通起来.当管道中输送可燃介质和助燃介质等危险性较大的介质时,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爆措施十分必要.下列关于管道防火防爆的措施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沟铺设乙炔管道时,在沟里应填满不含杂质的砂子或砖块;埋地铺设时,应在管道下部先铺一层厚度约100mm的砖块或砂子

B.带有水分或其他杂质的气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超过一定的流速就会因摩擦产生静电集聚而放电,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管道内介质的流速

C.可采用水封法或采用火焰消除器,以防止火焰导入管道内部和阻止火焰在管道中蔓延

D.对于氧气管道应尽量减少拐弯.拐弯时宜采用弯曲半径较大或内壁光滑的弯头,不应采用褶皱或焊接弯头


参考答案:A


解析:地沟铺设乙炔管道时,在沟里应填满不含杂质的砂子;埋地铺设时,应在管道下部先铺一层厚度约100mm的砂子。如沟底有坚硬石块以及考虑到局部有不均匀下沉的可能性时,砂层的厚度还应大些,然后再在管子两侧和上部填以厚度不少于20mm的砂子。填充砂子的目的是保证管道周围回填密实,没有大的缝隙。当管道一旦发生不均匀下沉时,由于砂子有一定流动性,也随之下沉,不至于在管道附近形成过大的缝隙,造成爆炸性气体聚集停留有较大的空间。需特别注意,应用不含杂质的砂子填充,而不应为石块、砖块等带有棱角的物质填充,选项A错误。


第189题 泡沫灭火系统按发泡倍数分为低倍数、中倍数和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为()倍.


A.10~100

B.21~200

C.201~1000

D.21~100


参考答案:B


解析:泡沫灭火系统按发泡倍数分为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和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发泡倍数在20倍以下的称为低倍数泡沫,发泡倍数在21~200倍之间的称为中倍数泡沫,发泡倍数在201~1000倍之间的称为高倍数泡沫。


第190题 泡沫灭火系统按发泡倍数分为低倍数、中倍数和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为()倍.


A.10~30

B.21~200

C.201~1000

D.301~1000


参考答案:C


解析:泡沫灭火系统按发泡倍数分为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和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发泡倍数在20倍以下的称为低倍数,发泡倍数在21~200倍之间的称为中倍数泡沫,发泡倍数在201~1000倍之间的称为高倍数泡沫。


第191题 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主要有:一方面要控制静电的产生,另一方面要防止静电的积累和放电.关于静电防护措施和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接电源式中和器消除静电的方法属于泄漏导走法

B.输送液体物料时,可通过控制介质流速来限制静电的产生

C.添加抗静电添加剂,可使静电迅速消散,属于中和电荷法

D.轻质油罐收油作业结束后,即可进行检测温度和采样等作业


参考答案:B


解析:选项A错误,外接电源式中和器消除静电的方法属于中和电荷法。选项C错误,添加抗静电添加剂属于泄漏导走法。选项D错误,轻质油罐收油作业结束后,不准马上进行检测、取样,需静止一段时间,消除静电。


第192题 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包括建筑物地网、电源保护地、电源工作地、防雷地等,这些接地系统应连接在一起,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的,可采取的办法是()。


A.通过电位器实现等电位连接

B.通过地电位均衡器实现等电位连接

C.通过接闪器实现等电位连接

D.通过过电压保护器实现等电位连接


参考答案:B


解析:一般整个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地网、电源保护地、电源工作地、逻辑地、防雷地等。然而,有些情况要求各接地系统必须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因此,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时,应尽可能连接在一起,如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的,可通过地电位均衡器实现等电位连接。为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应每年定期用精密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接地电阻值。


第193题 控制助燃剂,就是使可燃性气体、液体、固体、粉体物料不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或者将它们隔离开,即使有点火源作用,也因为没有助燃物参混而不致发生燃烧、爆炸.以下措施中,属于控制助燃剂的措施有()。①密闭设备系统;②隔绝空气储存;③惰性气体保护;④防止撞击火花和控制摩擦;⑤控制温度;⑥通风置换;⑦严格工艺纪律.


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⑥⑦

D.①③④⑥⑦


参考答案:C


解析:控制助燃剂的措施包括:(1)密闭设备系统。(2)隔绝空气储存。(3)惰性气体保护。(4)通风置换。(5)严格工艺纪律。“防止撞击火花和控制摩擦”属于控制点火源的措施,“控制温度”属于控制工艺参数的措施。


第194题 高温物体一般是指在一定环境中能够向可燃物传递热量,并能导致可燃物着火的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下列预防高温物体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禁止高温可燃物料与高温设备、管道表面接触

B.工艺装置中的高温设备和管道要有隔热的保护层

C.一般要求热水采暖不应超过110℃,蒸汽采暖不得超过130℃

D.在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集中采暖的热媒温度不应过高


参考答案:C


解析:选项C错误,一般要求热水采暖不应超过130℃,蒸汽采暖不得超过110℃。


第195题 化工生产过程中,应重视防火防爆的安全管理.下列安全措施中,属于控制点火源的是()。


A.生产场所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B.采用防爆泄压装置

C.控制助燃物

D.关闭容器或管道阀门


参考答案:A


解析:化工生产中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包括明火、高热物及高温表面、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冲击与摩擦、反应热光线及辐射线等。在化工生产中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点火源,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化工生产中,加热装置、高温物料输送管线及机泵等,表面温度都比较高,要防止易燃易爆物料与其接触而产生火灾爆炸。在生产场所应将油抹布、油棉纱头等放入有盖的桶内,放置在安全地点,并及时处理。对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应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即必须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第196题 控制可燃物,就是使可燃物达不到燃爆所需要的数量、浓度或者使可燃物难燃化或用不燃材料取而代之,从而消除发生燃爆的物质基础.对于固态可燃物一般采用的措施是()。


A.利用爆炸极限、相对密度等特性控制

B.利用闪点、自燃点等特性控制

C.利用燃点、自燃点等数据控制

D.利用负压操作


参考答案:C


解析:控制可燃物的措施包括:(1)利用爆炸极限、相对密度等特性控制气态可燃物。(2)利用闪点、自燃点等特性控制液态可燃物。(3)利用燃点、自燃点等数据控制一般的固态可燃物。(4)利用负压操作对易燃物料进行安全干燥、蒸馏、过滤或输送。


第197题 将燃烧物质与附近未燃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质而停止的灭火方法属于()。


A.窒息灭火法

B.化学抑制灭火法

C.隔离灭火法

D.冷却灭火法


参考答案:C


解析:隔离灭火法是将燃烧物质与附近未燃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质而停止。


第198题 在喷漆厂房内,硝基物质的漆料和稀释剂喷成雾状扩散后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便会发生燃烧爆炸.关于喷漆作业及场所安全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车间里的油漆和溶剂储存量以不超过两日用量为宜

B.采用无防爆灯具,可在墙外设强光灯通过玻璃照射

C.喷漆车间厂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结构

D.喷漆厂房与明火作业场所的距离应大于30m


参考答案:A


解析:车间里的油漆和溶剂储存量以不超过一日用量为宜。


第199题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及火灾扑救的实践经验,灭火的基本方法有窒息灭火法、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化学抑制灭火法.下列属于化学抑制灭火原理的是()。


A.发生火灾后,用石棉布、浸湿的棉被、帆布等覆盖到可燃物上达到灭火的效果

B.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的物体上,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以终止燃烧

C.利用干粉灭火剂灭火

D.当火灾发生后,关闭设备上的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域


参考答案:C


解析:窒息、冷却、隔离灭火法,在灭火过程中,灭火剂不参与燃烧反应,属于物理灭火方法。而化学抑制灭火法则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起到抑制反应的作用,使燃烧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与灭火剂中的卤素离子相结合,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自由基,从而切断了氢自由基与氧自由基的连锁反应链,使燃烧停止。干粉灭火剂以及卤代烷灭火剂是典型的化学抑制灭火剂。


第200题 火灾发生后,根据具体火情的特点选择适用的灭火方法,其中将燃烧区与液面隔开,阻止可燃蒸气进入燃烧区的方法属于()。


A.窒息灭火法

B.隔离灭火法

C.冷却灭火法

D.化学抑制灭火法


参考答案:B


解析:隔离灭火法即将燃烧物质与附近未燃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质而停止。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隔离灭火法常用的具体措施:(1)将可燃、易燃、易爆物质和氧化剂,从燃烧区移至安全地点。(2)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3)用泡沫覆盖已着火的易燃液体表面,把燃烧区与液面隔开,阻止可燃蒸气进入燃烧区。(4)拆除与燃烧物相连的易燃建筑物。(5)用水流或用爆炸等方法封闭井口,扑救油气井喷火灾。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