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筑施工安全》历史真题(173题)


第161题

说明群塔作业时任意两台塔式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要求。



参考答案:↓


解析:

群塔作业时任意两台塔式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要求:

低位塔式起重机与另一台塔式起重机的塔身间的距离不小于2m;

高位塔式起重机的最低的部件与低位塔式起重机最高部件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m。


第162题

列出该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人员。



参考答案:↓


解析:

该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人员:

施工升降机司机、塔式起重机司机、电工、焊接与切割作业工、起重信号司索工、架子工、吊篮安装拆卸工。


第163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辨识该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参考答案:↓


解析:

该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火灾、起重伤害、中毒窒息、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高处坠落、其他伤害。


第164题

根据《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列出施工现场的特种设备,并指出安装单位应当履行的安全职责。



参考答案:↓


解析:

现场的特种设备: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    

安装单位应当履行的安全职责:

(1)编制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经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后,告知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2)组织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    

(3)检查建筑起重机械及现场施工条件。    

(4)制定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事故应急预案。


第165题

指出工程项目部在悬挑式钢管脚手架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解析:

工程项目部在悬挑式钢管脚手架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木工搭设脚手架属违章作业。

(2)未对木工班组人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

(3)安全员而不是项目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专项施工方案未组织审批和论证。


第166题

悬挑式钢管脚手架验收时应参加的人员有哪些?



参考答案:↓


解析:

悬挑式钢管脚手架验收时应参加的人员:    

(1)总承包、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

(2)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3)专项方案的编制人员。

(4)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总监。


第167题

施工现场在预防高处坠落事故所采取的措施中存在哪些错误?并说明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


解析:

施工现场在预防高处坠落事故所采取的措施中存在的错误及正确做法:

(1)短边长度大于1500 mm的水平洞口仅设置防护栏杆错误,还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2)电梯井口设置高度为1200 mm的防护门错误,应不小于1500 mm。

(3)电梯井道内每隔三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错误,应每隔两层设置,且安全平网间距不应大干10 m。


第168题

工程项目部高处坠落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归档的资料有哪些?



参考答案:↓


解析:

工程项目部高处坠落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归档的资料:演练方案、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以及演练过程中有关音像图片等资料。


第169题

说明该起事故的类别和等级。



参考答案:↓


解析:

该起事故的类别和等级:事数类别为中毒窒息事故、级别为较大事故。


第170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计算该起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参考答案:↓


解析:

该起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5×3+30+5=290(万元)。


第171题

工程项目部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内容应有哪些?



参考答案:↓


解析:

工程项目部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内容:

(1)作业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

(2)安全作业规程。

(3)检测仪器的使用。

(4)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5)应急处置措施。


第172题

分析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参考答案:↓


解析:

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项目部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劳务分包单位未报工程项目部批准、未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和通风、作业人员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未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未设置警示标志、分包单位负责人违规安排作业。


第173题

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解析:

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1)项目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作业前要进行危险辨识,制定防范措施,对作业人员安全技术交底,并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和通风要求。

(3)配备所需的劳动防护用品、检测仪器和通风设备。    

(4)加强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5)现场设置警示标志。

(6)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