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筑施工安全》历史真题(173题)


第101题

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关于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塔式起重机可以和其他用电设备共用一台开关

B.塔式起重机的使用单位应当对使用中的吊具、索具进行定期检验

C.塔式起重机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完成顶升、附着后,即可投入使用

D.塔式起重机停止作业时应收起吊钩,将起重臂锁死并切断电源


参考答案:B


解析:

选项A:不满足施工现场“一机一闸”的原则;

选项C:塔式起重机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完成顶升、附着后,按照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选项D:作业完毕后,应松开回转制动器,各部件应置于非工作状态,控制开关应置于零位,并应切断总电源。


第102题

施工升降机是施工现场常用的垂直运输设备。在下列使用情形中,错误的是(  )。


A.定期对施工升降机进行坠落试验

B.每天作业前检查齿轮与齿条啮合是否正常

C.在最高层站的停靠处,使用上限位装置停机

D.每天作业结束后,将两个吊笼停放到底层并切断电源


参考答案:C


解析:

严禁用限位装置代替操纵机构。


第103题

某工程在装修阶段选用了ZLP630型高处作业吊篮,吊篮安装完成后,施工单位按规定组织验收。下列高处作业吊篮安装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A.悬挂机构前支架支撑在女儿墙上,安放平稳

B.悬挂机构前支架与支撑面保持垂直,脚轮不受力

C.配重件稳定可靠地安放在配重架上,并有防止随意移动的措施

D.安全钢丝绳、工作钢丝绳分别独立悬挂,无松散、断股、打结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5.4.7悬挂机构前支架严禁支撑在女儿墙上、女儿墙外或建筑物挑檐边缘


第104题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施工现场配电系统采用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的TN-S接零保护系统。漏电保护器应分别装设在(  )。


A.分配电箱和开关箱

B.总配电箱和开关箱

C.分配电箱和设备控制箱

D.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


参考答案:B


解析:

所谓二级漏电保护系统是指在施工现场基本供配电系统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首、末二级配电装置中,设置漏电保护器,其中总配电箱中的漏电保护器可以设置在总路,也可以设置在支路。

施工现场供配电实行分级分段漏电保护


第105题

接地装置由埋入地下的接地体和连接用的接地线构成.接地体可分为自然和人工接地体两类。下列材料中,不能用作人工垂直接地体的是(  )。


A.圆钢

B.角钢

C.螺纹钢

D.钢管


参考答案:C


解析: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光面圆钢,不得采用螺纹钢(难与土壤紧密接触,接地电阻不稳定)。


第106题

某工程因变压器容量无法满足施工用电负载要求,施工现场需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组补充供电。关于柴油发电机组设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电机组电源中性点应直接接地

B.发电机组供电系统可不装设漏电保护电器

C.发电机组电源应与外电线路电源并列运行

D.配电室内存放贮油桶时,应配备灭火器


参考答案:A


解析:

(1)发电机组电源必须与外电线路电源连锁,严禁并列运行。

(2)发电机供电系统应设置电源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电器。电源隔离开关分断时应有明显可见分断点。

(3)发电机组并列运行时,必须装设同期装置,并在机组同步运行后再向负载供电。

发电机组的排烟管道必须伸出室外,发电机组及其控制、配电室内必须配置可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严禁存放贮油桶。JGJ466.2.2


第107题

施工现场电缆线路采用埋地敷设时,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至少应为(  )。


A.0.40m

B.0.50m

C.0.60m

D.0.70m


参考答案:D


解析: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m,并应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


第108题

为保证施工现场交叉作业安全,下层作业位置应处于上层作业的坠落半径之外。在高度24m的楼层作业面施工时,其坠落半径是(  )。


A.3m

B.4m

C.5m

D.6m


参考答案:C


解析:

作业高度h(m)

级别

坠落半径R(m)

2≤h≤5

一级

3

5<h≤15

二级

4

15<h≤30

三级

5

h>30

特级

6


第109题

悬挑式操作平台是施工现场物料转运的一种常用设施。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悬挑式操作平台的均布荷载最大为(  )。


A.5.50kN/㎡

B.6.50kN/㎡

C.7.50kN/㎡

D.8.50kN/㎡


参考答案:A


解析:

6.4.1悬挑式操作平台的悬挑长度不宜大于5m,均布荷载不应大于5.5kN/㎡,集中荷载不应大于15kN,悬挑梁应锚固固定。


第110题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脚手架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并使用安全网兜底。下列安全网兜底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安全平网单层兜底

B.用安全平网双层兜底

C.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单层兜底

D.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双层兜底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9.0.11规定

脚手板应铺设牢靠、严实,并应用安全网双层兜底,施工层以下每隔10m应用安全网封闭。

采用平网防护时,严禁使用密目式安全立网代替平网(使用承受冲击荷载作用的能力相差5倍)


第111题

某住宅工程基坑开挖深度6m,工程项目部在施工前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下列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中,错误的是(  )。


A.土石方机械、运输车辆行走坡道坡度为1:5

B.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坡,面层厚度为50mm

C.基坑周边的施工用水应有排放系统,不得渗入土体内

D.基坑周边设立防护栏杆,且在危险处设置红色警示灯和悬挂警告标志


参考答案:A


解析:

挖土机械、运输车辆等直接进人基坑进行施工作业时,应采取保证坡道稳定的措施,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坡道的宽度应满足车辆行驶的安全要求。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8.2.1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表面护坡应符合:

坡面可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或现浇钢筋混凝土覆盖,现浇混凝土可采用钢板网喷射混凝土,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配筋根据计算确定,混凝土面层应采用短土钉固定



第112题

某住宅小区工程、基坑开挖采用预应力锚杆组合支护结构,在雨季施工阶段,基坑坍塌事故风险增大。下列保证基坑安全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A.雨季施工期间,在坑顶、坑底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

B.发生暴雨、台风等灾害天气后,及时对基坑安全进行现场检查

C.基坑周边原有建筑物设置监测点,安排专人负责监测

D.基坑支护结构构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开挖下层土方


参考答案:D


解析:

当支护结构构件强度达到开挖阶段的设计强度时,方可向下开挖,对采用预应力锚杆的支护结构,应在施加预加力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


第113题

根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工程项目部技术员对碗扣式模板支撑体系立杆顶端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选取10个点进行抽测,抽测结果如表所示,本次抽测悬臂长度的合格率是(  )。

点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长度/mm

300

330

450

700

750

550

650

450

600

1000


A.40%

B.50%

C.70%

D.80%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3.3规定:

立杆顶端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不应超过650mm,题干选取的10个抽测点中有3个不符合规范要求,因此本次抽测悬臂长度的合格率是70%


第114题

某房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后,需对扣件式钢管双排脚手架进行拆除。下列脚手架拆除作业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拆除连墙件时,一次性拆除两层

B.划出拆除警戒区设专人看护后,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C.按照"先内后外”的顺序拆除同层杆件和构件

D.按照“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原则,进行拆除作业


参考答案:D


解析:

选项A:作业脚手架连墙件必须随架体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架体;选项B:架体的拆除应从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选项C:同层杆件和构配件必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拆除;剪刀撑、斜撑杆等加固杆件必须在拆卸至该杆件所在部位时再拆除。


第115题

某房屋建筑工程采用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撑体系。关于支架构造及安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模板支架总高度的1%

B.搭设高度超过8m的模板支架时,水平杆步距不得大于1.8m

C.可调底座螺杆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D.可调底座调节丝杆外露长度不得超过500mm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21

选项A:7.4.6

每搭完一步支模架后,应及时校正水平杆步距,立杆的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杆的水平偏差。

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模板支架总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50mm;

选项B:6.1.3

当搭设高度不超过8m的满堂模板支架时,步距不宜超过1.5m;

当搭设高度超过8m的模板支架时,竖向斜杆应满布设置,水平杆的步距不得大于1.5m;

选项D:6.1.5

模板支架可调托座伸出顶层水平杆或双槽钢托梁的悬臂长度严禁超过650mm,且丝杆外露长度严禁超过400mm,可调托座插入立杆或双槽钢托梁长度不得小于150mm。本题超出教材范围。

支撑架可调底座丝杆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丝杆外露长度不宜大于300mm.


第116题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采用暗挖法施工。下列隧道结构开挖和初期支护施工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坚持大流水步距,快速开挖

B.坚持先护顶后开挖的原则施工

C.开挖成型后需等待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完成,再进行初期支护

D.施做仰拱和封闭成环前需静置一段时间,确认无沉降后进行


参考答案:B


解析:

结构开挖初期支护安全技术:坚持先护顶后开挖的原则施工。

采用合理地开挖方式。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开挖成型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尽早施作仰拱封闭成环,对特殊地段缩小钢格栅的间距。

随时注意观察工作面的情况,发现地质情况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加强监测,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第117题

某在建体育场工程,准备进行跨度40m的钢结构屋顶安装,施工单位编制了钢结构安装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了专家论证。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施工单位组织了5名以上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专业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论证

B.专家论证结论为“修改后通过”的,施工单位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后实施

C.专家论证结论为“通过”的,施工单位参考专家意见自行修改完善后实施

D.专家论证的内容包括计算书、验算依据,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是否造价合理


参考答案:C


解析:

选项A: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立的专家库专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

二、从事相关专业工作15年以上或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

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选项B:

结论为:“通过”,施工单位可参考专家意见自行修改完善

结论为:“修改后通过”,专家意见要明确具体修改内容,施工单位应当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并履行有关审核和审查手续后方可实施,修改意见应及时告知专家。

结论为:“不通过”,施工单位修改后应当重新组织专家论证。

选项D:

专家论文内容包括:

(1)专项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

(2)专项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3)安全施工的基本条件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


第118题

有限空间由于自然通风不良,存在氧含量不足、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气体积聚等危险有害因素。关于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

B.二氧化碳是无色剧毒气体,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出现昏迷、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重者可窒息死亡

C.甲烷易燃,爆炸极限为5%~1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D.氧含量(体积百分比浓度)10%~12%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呼吸加深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参考答案:B


解析:

二氧化碳为无色气体,高浓度时略带酸味,比空气重,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在有限空间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时,因人体内组织缺氧、会出现昏迷、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以及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轻者有头痛、头晕、无力等不适症状、重者可窒息死亡


第119题

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土方坍塌应急演练活动前,编制了《土方坍塌应急演练工作方案》。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下列编制项目中,不属于应急演练工作方案内容的是(  )。


A.土方坍塌事故情景设计

B.应急演练效果评估总结

C.应急演练技术支撑及保障条件

D.参演单位和人员主要任务及职责


参考答案:B


解析:

应急演练工作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应急演练目的及要求、应急演练事故情境设计、应急演练规模及时间、参演单位和人员主要任务及职责、应急演练筹备工作内容、应急演练主要步骤、应急演练技术支撑及保障条件、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选项B为效果评估总结,而《指南》中是指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第120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目录)(GB6441).该工程2号整井发生的事故类别是()


A.物体打击

B.爆炸

C.起重伤害

D.机械伤害

E.高处坠落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次事故是违规操作起重机所导致的事故,故属于起重伤害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等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事故(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