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61题
指出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并说明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
解析:
隐患(一):个别出现严重漏油的提升机补充了润滑油
正确做法:提升机出现漏油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隐患(二):工作钢丝绳盘好后放在吊篮平台内,并采取了防止人员踩踏的措施
正确做法:安全钢丝绳和工作钢丝绳均应在地面坠有重物
隐患(三):吊篮操作工从窗口进出吊篮平台
正确做法:吊篮正常工作时,人员应从地面进入吊篮,不得从建筑物顶部、窗口等处或其他孔洞出入吊篮
隐患(四):吊篮操作工专用安全绳固定在悬挂机构上
正确做法:高做作业吊篮应设置作业人员专用的挂设安全带的安全绳及安全锁扣,安全绳应固定在建筑物可靠位置上不得与吊篮上任何部位有连接。
第62题
某工程项目部组织塔式起重机顶升作业前,对顶升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下列交底内容中,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顶升作业前,塔式起重机下支座与顶升套架应可靠连接
B.顶升作业中,应调整变幅小车位置进行配平操作
C.顶升作业中,应保证塔式起重机的平衡
D.顶升作业中,不应进行回转操作
参考答案:B
解析: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规定:
3.4.6自升式塔式起重机的顶升加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升系统必须完好
(2)结构件必须完好。
(3)顶升前,塔式起重机下支座与顶升套架应可靠连接。
(4)顶升前,应确保顶升横梁搁置正确。
(5)顶升前,应将塔式起重机配平;顶升过程中,应确保塔式起重机的平衡。
(6)顶升加节的顺序,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7)顶升过程中,不应进行起升、回转、变幅等操作。
(8)顶升结束后,应将标准节与回转下支座可靠连接。
(9)塔式起重机加节后需进行附着的,应按照先装附着装置、后顶升加节的顺序进行,附着装置的位置和支撑点的强度应符合要求。
第63题
施工升降机拆卸作业是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关于施工升降机拆卸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全部拆除附墙架,再拆除导轨架
B.夜间进行拆卸作业时,应保证充足的照明
C.拆卸作业是安装作业的逆过程,可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D.拆卸作业不能连续完成时,应根据拆卸状态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参考答案:D
解析: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规定:
6.0.2施工升降机拆卸作业应符合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6.0.4夜间不得进行施工升降机的拆卸作业。
6.0.6应确保与基础相连的导轨架在最后一个附墙架拆除后,仍能保持各方向的稳定性。
6.0.7施工升降机拆卸应连续作业。
当拆卸作业不能连续完成时,应根据拆卸状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64题
某工程项目部组织高处作业吊篮验收,填写了《高处作业吊篮使用验收表》。下列验收结果中,不合格的是( )。
A.涤纶安全绳直径为10 mm
B.悬挑机构抗倾覆系数为2
C.离心触发式安全锁制动距离为200 mm
D.超高限位器止挡安装在距顶端800mm处
参考答案:A
解析: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表8.2.2 高处作业吊篮使用验收表:
(1)安全锁灵敏可靠,在标定有效期内。离心触发式制动距离小于等于200 mm,摆臂防倾3°-8°锁绳。
(2)独立设置涤纶安全绳,涤纶绳直径不小于16 mm,锁绳器符合要求,安全绳与结构固定点的连接可靠。
(3)行程限位装置是否正确稳固,灵敏可靠。
(4)超高限位器止挡安装在距顶端80cm处固定。
悬挑机构的检查标准:抗倾覆系数大于等于2。故选项A错误。
第65题
某工程项目使用高处作业吊篮进行外墙保温施工。下列高处作业吊篮的使用方式正确的是( )。
A.吊篮内有2人同时作业
B.作业人员利用吊篮运送物料
C.作业人员从建筑物顶部进入吊篮
D.吊篮内作业人员将安全带系挂在篮体上
参考答案:A
解析: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202-2010规定:
高处作业吊篮应设置作业人员专用的挂设安全带的安全绳及安全锁扣。
安全绳应固定在建筑物可靠位置上不得与吊篮上任何部位有连接,并应符合相关规定。
不得将吊篮作为垂直运输设备,不得采用吊篮运送物料。
吊篮内的作业人员不应超过2个。
吊篮正常工作时,人员应从地面进入吊篮内,不得从建筑物顶部、窗口等处或其他孔洞处出入吊篮。
第66题
某工程项目塔式起重机作业半径内有一条10kV架空线路。为保障施工安全,项目部搭设了防护设施,并制订了相关的管理规定。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下列架空线路的防护措施中,错误的是( )。
A.搭设防护设施时采取停电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B.防护设施与架空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为2 m
C.架空线路正下方的木工车间搭设防护棚
D.采用绝缘材料搭设防护设施
参考答案:C
解析: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规定:
4.1.1在建工程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故选项C错误。
第67题
某工程项目低压电力系统电缆采用埋地方式敷设,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中明确了直埋电缆安全技术措施。关于直埋电缆安全技术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埋地电缆穿越施工道路时,加设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1.5倍的防护套管
B.埋地电缆的接头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具备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性能
C.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小于1 m,交叉间距不小于0.50 m
D.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小于0.70 m,在电缆四周均匀敷设50 mm厚的细沙,设置硬质保护层
参考答案:C
解析: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规定:
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电缆类型应根据敷设方式、环境条件选择。
埋地敷设宜选用铠装电缆;当选用无铠装电缆时,应能防水、防腐。架空敷设宜选用无铠装电缆。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m,并应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 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
埋地电缆在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介质腐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0 m高到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 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 m。
埋地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第68题
施工现场预留洞口一般采用盖板或防护栏杆进行防护。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洞口盖板承受的均布荷载应不小于( )。
A.0.50 kN/㎡
B.1.00 kN/㎡
C.1.50kN/㎡
D.2.00 kN/㎡
参考答案:D
解析: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规定:
洞口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1kN的集中荷载和不小于2kN/㎡的均布荷载,有特殊要求的盖板应另行设计。
第69题
工程项目部组织钢结构吊装和管道安装等悬空高处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下列悬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在作业层下方设置水平安全网
B.钢结构构件在地面组装,安全设施一并设置
C.利用钢梁作为水平通道时,设置连续的安全绳
D.在施工层搭设水平通道时,水平通道一侧设置防护栏杆
参考答案:D
解析: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规定:
悬空作业时,钢结构安装施工宜在施工层搭设水平通道,水平通道两侧应设置防护栏杆;
当利用钢梁作为水平通道时,应在钢梁一侧设置连续的安全绳,安全绳宜采用钢丝绳。故选项D错误。
第70题
某工程项目部组织悬挑式操作平台验收。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下列验收结果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悬挑式操作平台安装时,钢丝绳采用专用钢丝绳夹连接
B.悬挑式操作平台设置4个吊环,吊运时使用卡环
C.挑式操作平台支撑点设置在主体结构的脚手架上
D.悬挑式操作平台使用工字钢制作悬挑梁,节点采用焊接
参考答案:C
解析: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悬挑式操作平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平台的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应设置在稳定的主体结构上,且应可靠连接。
(2)严禁将操作平台设置在临时设施上。
(3)操作平台的结构应稳定可靠,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故选项C错误。
第71题
某工程项目深基坑开挖完毕后,因主体结构的特殊情况,需改变基坑支护结构工作状态,施工单位应报请进行复核的单位是( )。
A.监理单位
B.建设单位
C.设计单位
D.政府监督部门
参考答案:C
解析:
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应损坏基坑支护结构。当需改变支护结构工作状态时,应经设计单位进行复核。
第72题
施工现场人工开挖土方,作业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两人操作间距不得小于( )。
A.1.00m
B.1.50m
C.2.00m
D.2.50m
参考答案:D
解析:
基坑(槽)土方采用人工开挖时,作业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两人操作间距不得小于2.5m。
采用多台机械开挖时,挖土机间距不得小于10m;工作区域内,不得进行其他作业。
第73题
某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时,搭设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高度17 m。支撑架搭设完成后,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验收。下列验收结果中,合格的是( )。
A.连墙件水平间距6m
B.纵向水平杆搭接长度500mm
C.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500mm
D.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800mm
参考答案:A
解析:
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
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 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mm。故选项B错误。
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 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 mm。故选项C错误。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应不大于0.5 m。故选项D错误。
第74题
某项目模板工程采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支撑体系搭设前,项目部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下列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中,错误的是( )。
A.支撑体系相邻立杆连接套管接头的位置宜错开
B.支撑体系立杆搭设位置应按专项施工方案放线确定
C.每搭设完两步支撑架后,应及时校正水平杆、立杆的偏差
D.水平杆扣接头与连接盘的插销应用铁锤击紧至规定插入刻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每搭一步支模架后,应及时校正水平杆步距,立杆的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杆的水平偏差。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模板支架总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50 mm。
第75题
隧道模拆除作业,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下列隧道模拆除做法中错误的是( )。
A.放下支卸平台防护栏杆,将连接的隧道模整体推移至支卸平台
B.为使顶板不超过设计允许荷载,经设计核算加设临时支撑柱
C.新浇注混凝土强度在达到承重模板拆模要求后,方准拆模
D.拆除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参考答案:A
解析:
一种组合式的,可同时浇注墙体和楼板混凝土的,外形像隧道的定型模板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规定,7.7.1隧道模拆除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7.7.3拆除隧道模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1)新浇混凝土强度应在达到承重模板拆模要求后,方准拆模。
(2)应采用长柄手摇螺帽杆将连接顶板的连接板上的螺栓松开,并应将隧道模分成2个半隧道模。
(3)拔除穿墙螺栓,并旋转垂直支撑杆和墙体模板的螺旋千斤顶,让滚轮落地,使隧道模脱离顶板和墙面。
(4)放下支卸平台防护栏杆,先将一边的半隧道模推移至支卸平台上,然后再推另一边半隧道模。
(5)为使顶板不超过设计允许荷载,经设计核算后,应加设临时支撑柱。
第76题
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隧道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围岩情况、环境要求以及施工单位的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开挖方式。关于浅埋暗挖法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期支护应具有一定的柔性
B.应充分考虑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
C.应对开挖面前方地层预加固预处理
D.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
参考答案:C
解析:
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只调动了部分围岩的自承能力,因此,要求初期支护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故选项A,B错误。
浅埋暗挖法是指在城市软弱围岩地层中,在浅埋条件下修建地下工程,以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以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以格栅(或其他钢结构)和喷锚作为初期支护手段,遵循新奥法”大部分原理,按照“十八字”原则(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进行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故选项D错误。
第77题
某地铁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因盾构机在使用过程中刀具磨损严重,结合现场条件,需要带压开仓更换刀具。为保证压力仓内照明条件,照明灯具应选用( )。
A.24 V以下的照明灯
B.24 V以下的防爆灯
C.36V以下的照明灯
D.36 v以下的防爆灯
参考答案:B
解析:
带压开仓更换刀具时,仓内的照明灯具须选用24 V以下的安全电压。
另外,在压力仓内作业时,对于仓内的照明要求更加严格,必须是经得起压力的防爆灯。
第78题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处置方式包括风险消除、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等四种。下列工程建设风险处置方式中,属于风险转移的是( )。
A.购买工程保险
B.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C.采取措施或修改技术方案
D.制定可行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处置对策包括:
(1)风险消除。
不让工程建设风险发生或将工程建设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小。
(2)风险降低。
通过采取措施或修改技术方案等降低工程建设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或)损失。
(3)风险转移。依法将工程建设风险的全部或部分转让或转移给第三方(专业单位),或通过保险等合法方式使第三方承担工程建设风险。
(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的前提是所接受的工程建设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比风险消除、风险降低和风险转移所需的成本低。采取风险自留对策时应制定可行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第79题
某工程项目包括多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开展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下列现场安全管理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危大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和具体责任人员
B.危大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现场履职时间为工作时间的80%
C.危大工程发生险情时,项目部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报告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D.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及审核、专家论证、交底、现场检查、验收及整改等相关资料纳入档案管理
参考答案:B
解析: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第十四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以下简称“危大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和具体责任人员,并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故选项A;正确。
第十七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对危大工程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登记,项目负责人应当在施工现场履职。故选项B错误。
第二十二条规定,危大工程发生险情或者事故时,施工单位应当 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报告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应当配合施工单位开展应急抢险工作。故选项C正确。
第二十四条规定:施工、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档案。
施工单位应当将专项施工方案及审核、专家论证、交底、现场检查、验收及整改等相关资料纳入档案管理。
监理单位应当将监理实施细则、专项施工方案审查、专项巡视检查验收及整改等相关资料纳入档案管理。故选项D正确。
第80题
有限空间内由于通风不良、生物的呼吸作用或物质的氧化作用,会形成缺氧状态,可能导致窒息事故的发生。为保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浓度最低允许值为( )。
A.17.50%
B.18.50%
C.19.50%
D.20.50%
参考答案:C
解析: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包括中毒、缺氧窒息、燃爆以及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高温高湿等。在某些环境下,上述风险可能共存,并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
空气中氧含量的体积分数约为20.9%,氧含量低于19.5%时就会缺氧。
缺氧会对人体多个系统及脏器造成影响,甚至使人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