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
1.事件1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
不妥之处一: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同一炉罐号的钢筋组批进行取样复试。
正确做法:按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类型、同一生产批次的进场材料组批进行取样复试。
不妥之处二:调直钢筋时,冷拉率控制为3%。
正确做法:调直钢筋时,冷拉率不应超过1%。
2.不妥之处一:施工总承包单位总工程师作为专项方案论证专家组成员。
理由:与本工程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不妥之处二:专家组提出了口头论证意见后离开。
理由:专家组应当提交论证报告,对论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论证报告上签字。
3.(1)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不妥当。理由: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基础工程验收。
(2)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的人员: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等。
4.不妥之处一: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正确做法:混凝土浇筑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不妥之处二:混凝土保湿养护持续7d。
正确做法:保湿养护持续时间不少于14d。
不妥之处三: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正确做法:表面以内40~100mm处,养护阶段与表面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拆模后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0℃。
5.不妥之处一:项目经理部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立即交由施工人员按此进行施工;
正确做法:施工组织设计要有消防方案及防火设施平面图,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公安监督机关审批或备案。
不妥之处二:在基坑上口周边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了临时消火栓;东西向距离120m,加上基坑工作面、支护等距离,临时消火栓间距超过东西向距离120m。
正确做法:东西向增设1个临时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距拟建房屋不小于5m,不大于25m,距路边不大于2m。
不妥之处三:在60m2的木工棚内配备了2只灭火器;
正确做法:在60m2的木工棚内至少配备3只灭火器,因为临时木工间、油漆间、木机具间等,每25m2必须配备一只灭火器。
第242题
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最少要达到( )时才可拆模。
A.0.5N/mm2
B.1.0N/mm2
C.2.0N/mm2
D.5.0N/mm2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结构模板工程
【选项分析】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最少要达到1.0N/mm2时才可拆模。
第243题
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模板、支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钢管、门架的支架立杆可混用
B.模板接缝不应漏浆
C.模板脱模剂不得污染钢筋
D.梁柱节点的钢筋宜在模板安装后绑扎
E.后浇带的模板、支架应单独设置
参考答案:BCE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模板的设计原则及模板的安装要点。
【选项分析】钢管、门架的支架立杆不可混用;梁柱节点的模板宜在钢筋安装后安装。
第244题
跨度6m,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的板,拆除底模的同条件养护标准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至少应达到( )。
A.15N/mm2
B.18N/mm2
C.22.5N/mm2
D.30N/mm2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
【选项分析】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跨度6m,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的板,拆除底模的同条件养护标准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至少应达到
30×75%=22.5N/mm2。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施工总进度计划还需补充的内容有:分期(分批)实施工程的开、竣工日期及工期一览表,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等。
2.调整后的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双代号)如下:
关键线路:A→B→F→H→I、A→D→G→H→I。总工期=5+7+5+4+4=25月。
3.(1)工期索赔不成立。理由:C为非关键工作,总时差为1个月,停顿2个月后工期拖延只有1个月,所以只能索赔1个月。
费用索赔成立。理由:C工作停顿是非承包方原因导致的因此造成施工人员窝工损失费用为13.6*2=27.2万元。
(2)工期索赔不成立。理由:E为非关键工作,总时差为4,不可抗力延误的3个月没有影响总工期,所以工期索赔不成立。
费用索赔不成立。理由:32.7万元的费用索赔中施工设备损失费用8.2万元是不能索赔的,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承包人的施工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清理和修复工程费用24.5万元是可以索赔的,因为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4.搭设跨度10m及以上需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搭设跨度18m及以上还应组织专家论证。该工程主梁跨度为10.5m,所以只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不需要进行专家论证。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所以该工程梁的起拱高度为:10.5mm~31.5mm。所以:最小起拱高度为10.5mm
浇筑高度:900mm
第246题
某跨度8m的混凝土楼板,设计强度等级C30,模板采用快拆支架体系,支架立杆间距2m,拆模时混凝土的最低强度是( )MPa。
A.15
B.22.5
C.25.5
D.30
参考答案:A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模板工程。
【选项分析】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拆模时应保留立杆并顶托支承楼板,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可取构件跨度为2m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所以拆模时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30×50%=15MPa。
第247题
跨度8米的钢筋混凝土梁,当设计无要求时,其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大于或等于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
A.50%
B.75%
C.85%
D.100%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模板工程。
【选项分析】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当构件类型为梁,构件跨度不大于8m时,应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第248题
关于模板工程安装要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浇筑混凝土前,钢模板应浇水润湿,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B.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C.钢管、门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D.跨度6m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当设计无要求时,其梁底木模板跨中的起拱高度宜为20mm
E.梁柱节点的模板宜在钢筋安装前安装
参考答案:ADE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模板工程施工要点
【选项分析】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润湿,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钢管、门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跨度6m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当设计无要求时,其梁底木模板跨中可采用的起拱高度为6~18mm。模板安装应与钢筋安装配合进行,梁柱节点的模板宜在钢筋安装后安装。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项目疫情防控措施》规定的“四区”中除施工区外还有材料加工和存放区、办公区、生活区。
施工现场主要防疫物资有体温计、口罩、消毒剂。需要消毒的重点场所还有食堂、盥洗室、厕所。
2.作为混凝土浇筑模板的材料种类有:钢材、木材、竹、铝合金。
3. 依据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4.3.7的内容
(1)底面模板承载力:G1+G2+G3+Q1
(2)支架立杆承载力:G1+G2+G3+Q1+Q4
(3)支架结构整体稳定:G1+G2+G3+Q1+Q3、G1+G2+G3+Q1+Q4
4.错误之处一:顶层水平杆步距1800mm
正确做法:对安全等级为Ⅰ级的模板支撑架,架体顶层两步距应比标准步距缩小至少一个节点间距
错误之处二:立杆底部没有垫板
正确做法:立杆底部必须设置垫板
错误之处三:立杆间距1800mm
正确做法:当立杆采用Q235级材质钢管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1.5m
错误之处四: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680mm
正确做法:立杆顶端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不应超过650mm
错误之处五:没有设置竖向斜撑杆
正确做法:模板支撑架应设置竖向斜撑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安全等级为Ⅰ级的模板支撑架应在架体周边、内部纵向和横向每隔4m~6m各设置一道竖向斜撑杆。
依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
第250题
钢筋配料时,弯起钢筋(不含搭接)的下料长度是( )。
A.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B.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C.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D.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钢筋工程。
【选项分析】筋配料中,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第251题
关于钢筋的绑扎做法,说法错误的是( )。
A.双向主筋的钢筋网,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B.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拉筋
C.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D.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要成八字形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主体结构钢筋工程施工
【选项分析】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第252题
关于钢筋连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B.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不宜采用绑扎连接
C.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纵向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D.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纵向钢筋仅能采用绑扎连接
参考答案:D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主体结构钢筋工程施工
【选项分析】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不宜采用绑扎连接。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纵向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第253题
关于钢筋加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钢筋弯折可采用专用设备一次弯折到位,不得反复弯折
B.当采用冷拉调直时,H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C.可采用机械除锈机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和手工除锈
D.弯折过度的钢筋,需要进行回弯
E.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参考答案:BD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主体结构钢筋工程
【选项分析】当采用冷拉调直时,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400、HRB500级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除锈,一是在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二是可采用机械除锈机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和手工除锈。钢筋弯折可采用专用设备一次弯折到位,不得反复弯折。钢筋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第254题
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次梁上层钢筋交叉处钢筋安装的通常做法,正确的是( )。
A.板的钢筋在下,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上
B.板的钢筋在上 ,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
C.板的钢筋居中,次梁钢筋在下,主梁钢筋在上
D.板的钢筋在下,次梁钢筋在上,主梁钢筋居中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钢筋工程
【选项分析】对于钢筋绑扎的规定,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第255题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直径为20mm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宜选用( )。
A.绑扎连接
B.直螺纹套筒连接
C.帮条焊
D.搭接焊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结构钢筋工程
【选项分析】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第256题
钢筋代换时应满足构造要求有( )。
A.裂缝宽度验算
B.配筋率
C.钢筋间距
D.保护层厚度
E.钢筋锚固长度
参考答案:CDE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钢筋工程
【选项分析】钢筋代换除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外,还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第257题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应在混凝土( )开始。
A.初凝前
B.终凝前
C.终凝后
D.强度达到1.2N/mm2以后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的养护。
【选项分析】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和加热养护两大类。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第258题
预应力楼盖的预应力筋张拉顺序是( )。
A.主梁—次梁—板
B.板—次梁—主梁
C.次梁—主梁—板
D.次梁—板—主梁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张拉顺序。
【选项分析】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张拉顺序:宜按均匀、对称的原则张拉;预应力楼盖宜先张拉楼板、次梁,后张拉主梁的预应力筋;对于平卧重叠构件,宜先上后下逐层张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不妥之一:采用热熔法施工。
理由: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应采用热熔法施工,但当卷材厚度小于3mm时,严禁采用热熔法,易烧穿卷材,影响防水效果。
不妥之二:采用满粘法施工。
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宜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
(2)墙体与底板: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墙体与顶板: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板与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
(3)施工单位说法不正确。
理由: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但本工程地下结构混凝土明显为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
第260题
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快插慢拔
B.与模板的距离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C.移动间距小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4倍
D.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为60mm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工程施工
【选项分析】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4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