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2024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试题库(604题)


背景资料

某公共建筑工程,建筑面积22000m2,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层高3.2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堂一至三层中空,大堂顶板为钢筋混凝土井字梁结构。地下室外墙南北向距离40m,东西向距离120m。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承担施工任务。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总承包单位进场后,采购了110吨II级钢筋,钢筋出厂合格证明资料齐全。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同一炉罐号的钢筋组批,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取样复试。复试合格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在现场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冷拉率控制为3%。监理工程师责令施工总承包单位停止钢筋加工工作。

事件二: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相关人员,聘请了外单位五位专家及本单位总工程师共计六人组成专家组,对《土方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专家组提出了口头论证意见后离开,论证会结束。

事件三: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在施工总承包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的审查意见基础上,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组织施工单位质量部门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分部工程验收。

事件四: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事件五:项目经理部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立即交由施工人员按此进行施工。在基坑上口周边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了临时消火栓,在60m2的木工棚内配备了2只灭火器及相关消防辅助工具。消防检查时对此提出了整改意见。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2.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

4.指出事件四中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5.事件五中存在哪些不妥之处?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



知识点:第1篇 第3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

1.事件1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

不妥之处一: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同一炉罐号的钢筋组批进行取样复试。

正确做法:按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类型、同一生产批次的进场材料组批进行取样复试。

不妥之处二:调直钢筋时,冷拉率控制为3%。

正确做法:调直钢筋时,冷拉率不应超过1%。

2.不妥之处一:施工总承包单位总工程师作为专项方案论证专家组成员。

理由:与本工程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不妥之处二:专家组提出了口头论证意见后离开。

理由:专家组应当提交论证报告,对论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论证报告上签字。

3.(1)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不妥当。理由: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基础工程验收。

(2)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的人员: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等。

4.不妥之处一: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正确做法:混凝土浇筑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不妥之处二:混凝土保湿养护持续7d。

正确做法:保湿养护持续时间不少于14d。

不妥之处三: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正确做法:表面以内40~100mm处,养护阶段与表面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拆模后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0℃。

5.不妥之处一:项目经理部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立即交由施工人员按此进行施工;

正确做法:施工组织设计要有消防方案及防火设施平面图,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公安监督机关审批或备案。

不妥之处二:在基坑上口周边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了临时消火栓;东西向距离120m,加上基坑工作面、支护等距离,临时消火栓间距超过东西向距离120m。

正确做法:东西向增设1个临时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距拟建房屋不小于5m,不大于25m,距路边不大于2m。

不妥之处三:在60m2的木工棚内配备了2只灭火器;

正确做法:在60m2的木工棚内至少配备3只灭火器,因为临时木工间、油漆间、木机具间等,每25m2必须配备一只灭火器。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