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01题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将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
B.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类型由渗透设施、存储和净化设施三类构成
C.渗透设施主要有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调节塘、调节池
D.转输设施主要有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类型。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将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实现“灰”“绿”互补,将源头低影响开发、传统雨水管渠、超标雨水径流蓄排设施相结合,统筹应用“滞、蓄、渗、净、用、排”等技术手段,实现多重径流雨水控制目标,同时具备适用性、目标性、生态性、效益性及组合性原则。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类型主要有渗透设施、存储与调节设施、转输设施、截污净化设施。
渗透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
存储与调节设施主要有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调节塘、调节池。
转输设施有植草沟、渗透管渠。
第402题
透水砖是市政工程中常用的渗透设施,一般透水砖铺装下要设置透水找平层和( )。
A.透水基层
B.不透水基层
C.不透水底基层
D.混凝土垫层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类型。
第403题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类型主要有渗透设施、转输设施、截污净化设施和( )设施。
A.回收
B.储存与调节
C.消毒
D.导排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类型。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类型主要有渗透设施、存储与调节设施、转输设施、截污净化设施。
第404题
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滨水带等区域内的地势较低的地带或水体有自然净化需求的区域,宜设置( )。
A.湿塘
B.雨水湿地
C.蓄水池
D.调节池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选择。
建筑小区、城市绿地、广场等区域的低洼水塘或其他具有空间条件的场地,宜设置湿塘。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滨水带等区域内的地势较低的地带或水体有自然净化需求的区域,宜设置雨水湿地。
有绿化、道路喷洒、景观补水等雨水回用需求的小区、城市绿地等,宜根据雨水回用用途及用量设置蓄水池。蓄水池宜采用露天的景观水池或水体,在用地紧张时可采用地下式蓄水池。
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等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宜设置调节塘。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较难改造时,可采用调节池 。
第405题
有绿化、道路喷洒、景观补水等雨水回用需求的小区、城市绿地等,宜根据雨水回用用途及用量设置( )。
A.雨水湿地
B.调节塘
C.蓄水池
D.湿塘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选择。
有绿化、道路喷洒、景观补水等雨水回用需求的小区、城市绿地等,宜根据雨水回用用途及用量设置蓄水池。蓄水池宜采用露天的景观水池或水体,在用地紧张时可采用地下式蓄水池。
第406题
在建设海绵城市渗透设施时,道路、广场、其他硬化铺装区及周边绿地应优先考虑采用( )。
A.下沉式绿地
B.透水铺装
C.渗透塘
D.渗渠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选择。
城市道路人行道、人行广场、建筑小区人行道等荷载较小的区域宜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等透水铺装,小型车的停车场宜采用植草砖、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等透水铺装。园林绿地等场所也可采用鹅卵石、碎石、碎拼、踏步石铺地等透水铺装。
道路、广场、其他硬化铺装区及周边绿地应优先考虑采用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应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下沉深度应根据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mm。
汇水面积大于1公顷、地势较低的低洼地带等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宜采用渗透塘。
第407题
下沉式绿地应根据土壤渗透性能设置,一般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 )mm。
A.50~100
B.100~200
C.150~300
D.200~300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选择。
道路、广场、其他硬化铺装区及周边绿地应优先考虑采用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应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下沉深度应根据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mm。
第408题
关于市政海绵城市渗透技术的施工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透水砖路面一般应用于城市人行道、建筑小区及城市广场人行通道
B.采用透水铺装时,铺装面层孔隙率不小于20%
C.透水铺装结构与不透水铺装结构之间应采用防渗措施
D.存在冬季冻融风险的城市,应优先选择透水铺装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渗透技术。
(1)透水砖路面一般应用于城市人行道、建筑小区及城市广场人行通道。
(2)采用透水铺装时,铺装面层孔隙率不小于20%,透水基层孔隙率不小于30%。透水铺装路面横坡宜采用1.0%~1.5%。存在冬季冻融风险的城市,应慎重选择透水铺装。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铺装结构。
(3)当土壤透水能力有限或容易出现地质灾害时,应在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及时排除雨水。透水铺装结构与不透水铺装结构之间应采用防渗措施。
第409题
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处理。
A.夯实
B.防渗
C.固化
D.改良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渗透技术。
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道路纵坡不应大于设计要求;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渗处理。
第410题
对于土壤渗透性较差的地区,可适当缩小雨水溢流口高程与绿地高程的差值,使得下沉式绿地集蓄的雨水能够在( )内完全下渗。
A.12h
B.10h
C.24h
D.48h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渗透技术。
对于土壤渗透性较差的地区,可适当缩小雨水溢流口高程与绿地高程的差值,使得下沉式绿地集蓄的雨水能够在24h内完全下渗。
第411题
渗透塘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不大于( ),塘底至溢流水位一般不小于( )。
A.1:5,300
B.1:3,600
C.1:5,600
D.1:3,300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渗透技术。
渗透塘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不大于1:3,塘底至溢流水位一般不小于600mm。渗透塘底部构造一般为200~300mm的种植土、透水土工布及300~500mm的过滤介质层。渗透塘排空时间不应大于24h。放空管距池底不应小于100mm。
第412题
渗透塘适用于汇水面积( )且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
A.大于1公顷
B.小于5公顷
C.小于1公顷
D.小于10公顷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渗透技术。
渗透塘适用于汇水面积较大(大于1公顷)且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
第413题
雨水渗透设施分表面渗透和埋地渗透两大类,下列不属于表面入渗设施的是( )。
A.下沉式绿地
B.透水铺装
C.渗井
D.绿色屋顶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渗透技术。
雨水渗透技术通过将雨水汇流,引入雨水渗透设施。雨水渗透设施分表面渗透和埋地渗透两大类。表面入渗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与绿色屋顶等;渗井属于埋地渗透设施。
第414题
海绵城市建设中,储存与调节技术中的调节池主要用于( )。
A.消减下游雨水管渠峰值流量
B.雨水储存
C.雨水调蓄和净化
D.沉淀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储存与调节技术。
调节池主要用于消减下游雨水管渠峰值流量,减少下游雨水管渠断面。调节池常用于雨水管渠中游,是解决下游现状雨水管渠过水能力不足的有效办法,主要包括塑料模块调节池、管组式调节池和钢筋混凝土调节池等。
第415题
作为湿塘预处理设施,起到沉淀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的作用的设施是( )。
A.溢水口
B.进水口
C.前置塘
D.主塘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储存与调节技术。
前置塘为湿塘的预处理设施,起到沉淀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的作用;池底一般为混凝土或块石结构,便于清淤。
第416题
湿塘一般由( )、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
A.进水口
B.前置塘
C.沼泽区
D.出水池
E.主塘
参考答案:AB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储存与调节技术。
湿塘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
雨水湿地与湿塘的构造相似,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
第417题
关于海绵城市植草沟转输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草沟不宜作为泄洪通道
B.植草沟纵坡宜为1%~4%
C.植草沟断面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5
D.植草沟总高度不宜大于600mm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转输技术。
(1)植草沟草种应耐旱、耐淹。植草沟一般分为传输型、干式、湿式植草沟。
(2)植草沟总高度不宜大于600mm,上顶宽度应根据汇水面积确定,宜为600~2400mm,底部宽度宜为300~1500mm。
(3)植草沟断面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采取相关措施保证雨水能以较低流速在植草沟内流动,防止边坡侵蚀。
(4)植草沟不宜作为泄洪通道。
(5)植草沟纵坡宜为1%~4%,当纵坡较大时应设置成阶梯形或中途设置消能台坎;当植草沟纵坡偏小时,泄水能力降低,此时应选用干式植草沟。
第418题
关于海绵城市渗透管渠转输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渗透管渠开孔率应控制在1%~3%之间
B.渗透管渠设在行车路面下时覆土深度不应小于700mm
C.渗渠中的砂(砾石)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小于100mm
D.渗透管渠四周应填充灰土或粘土等低渗透性材料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转输技术。
渗透管渠开孔率应控制在1%~3%之间,无砂混凝土管的孔隙率应大于20%。
渗透管渠四周应填充砾石或其他多孔材料,砾石层外包透水土工布,土工布搭接宽度不应少于200mm。
渗透管渠设在行车路面下时覆土深度不应小于700mm。
渗渠中的砂(砾石)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小于100mm
第419题
人工土壤渗滤是一种人工强化的生态工程处理技术,主要作为雨水存储设施的配套雨水净化设施。关于人工土壤渗滤施工说法正确的是( )。
A.防渗膜铺贴应贴紧基坑底和基坑壁,适度张紧,不应有皱折
B.防渗膜接缝应采用热熔连接
C.渗滤体铺装填料时,应使用机械逐层倾倒
D.渗滤体应分层填筑,自沉密实,不得碾压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截污净化技术。
(1)防渗膜铺贴应贴紧基坑底和基坑壁,适度张紧,不应有皱折。防渗膜与溢流
井应连接良好、密闭,连接处不渗水。
(2)防渗膜接缝应采用焊接或专用胶粘剂粘合,不应有渗透现象。施工中应保护好防渗膜,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
(3)渗滤体铺装填料时,应均匀轻撒填料,严禁由高向低把承托料倾倒至前一层承托料之上。渗滤体应分层填筑,碾压密实,碾压时应保护好渗管、排水管及防渗膜等不受破坏。
第420题
道路更新改造对象包括沥青、水泥混凝土和砌块路面以及( )等,还包括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
A.人行步道
B.绿化照明
C.附属设施
D.交通标志
E.消防设施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道路改造施工。
道路更新改造对象包括沥青、水泥混凝土和砌块路面以及人行步道、绿化照明、附属设施、交通标志等,还包括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