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042题 运用心理测验指导咨询师进行评估和分类,并决策用何种咨询方法进行干预,这种评估是( )。
A.描述性评估
B.解释性评估
C.决策性评估
D.预测性评估
参考答案:C
解析:决策性评估是运用心理测验指导心理咨询师进行评估和分类,并决策用什么样的咨询方法进行干预。
第1043题 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 )。
A.给求助者提供释放压抑的空间
B.完整收集求助者的临床资料
C.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咨询目标
D.对求助者进行明确的诊断
参考答案:A
解析: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而在于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
第1045题 对于咨询过程中语言表达的要求,错误的是( )。
A.语速要适中
B.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C.吐字要清楚
D.避免使用影响交流的方言
参考答案:B
解析:语速要适中,吐字要清楚,避免使用影响言语交流的方言,每句话必须使求助者听清楚。会谈中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尽量使用专业术语是错误的。
第1047题 针对心理正常且心理健康的求助者所进行的会谈是( )。
A.鉴别性会谈
B.治疗性会谈
C.咨询性会谈
D.危机性会谈
参考答案:C
解析: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而进行的会谈。
第1048题 马隆和沃德提纲主要用于了解求助者的( )。
A.个人成长史资料
B.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C.婚姻及家庭资料
D.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
参考答案:B
解析:马隆和沃德于1976年总结出12个题目,作为在会谈过程中了解求助者思想(精神状态)和行为的(行为特点)工作提纲。
第1049题 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的提问是( )。
A.修饰性反问
B.解释性问题
C.责备性问题
D.反问性问题
参考答案:C
解析: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属于责备性问题。如:“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这件事你凭什么能肯定?”
第1050题 咨询师问求助者:“你现在的选择是什么,是离婚还是不离婚?”属于( )。
A.修饰性反问
B.解释性问题
C.多重选择性问题
D.多重问题
参考答案:C
解析:多重选择性问题。比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上星期日你是离开家还是在家里待着?”等等。这类问题并不是开放性问题,仍然是封闭性问题,使我们获得的信息仍然受到限制。
第1052题 对引发临床表现的关键点的描述,错误的是该因素( )。
A.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B.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
C.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形式
D.本身性质随着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参考答案:D
解析: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第1053题 在整理临床资料时,应该对来自求助者亲友和中介人的资料( )。
A.进行可靠性验证,并做必要的说明
B.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直接使用
C.先行筛选,避免对求助者构成伤害
D.注意排序,不对求助者形成暗示
参考答案:A
解析:来自亲友和中介人的资料,应首先判断其真实程度并给以附加说明后,方可使用。也就是需要进行可靠性验证,并做必要的说明。
第1054题 咨询师在心理诊断中为避免“贴标签”,应该以( )为依据。
A.现实的临床表现
B.成熟的治疗理论
C.丰富的临床经验
D.异常行为的原因
参考答案:A
解析:心理诊断中,应避免“贴标签”,要以现实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第1055题 心理咨询师提出如“您只谈学生学习不好,可当今的教师水平和学校纪律又是个什么情况呢?”这类问题,属于( )。
A.解释性问题
B.修饰性反问
C.责备性问题
D.掩饰型反问
参考答案:B
解析:修饰性反问,这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比如:“您只谈学生学习不好,可当今的教师水平和学校纪律又是个什么情况呢?”“您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
第1056题 属于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是( )。
A.家庭教养方式
B.躯体疾病
C.认知模式
D.人格特征
参考答案:A
解析:家庭教养方式属于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躯体疾病属于生理因素,认知模式和人格特征属于心理因素。
第1057题 桑德伯格提纲可以用来( )。
A.整理归纳求助者一般资料
B.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
C.采集求助者的背景资料
D.了解求助者的行为特点
参考答案:C
解析:在临床操作中都必须采集客观的背景材料。人们经常选用桑德伯格制定的一个提纲。
A.常形冲突
B.无明显冲突
C.变形冲突
D.精神病性冲突
参考答案:C
解析:根据心理冲突常形的特点: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存在的心理冲突;有明显道德性质,不论你持有什么观点,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另一方视为不道德。心理冲突的变形也存在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操心的,常人难以理解的,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经验都有的。求助者开始被领导批评出现担心等症状属于常形,但之后担心失业后妻子离婚,经常感觉胸闷气短、口千、出汗、心悸、两腿无力,身体不自主地发抖。到医院检查过几次,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明知自己的各种担心没有必要,但控制不住,为此内心非常痛苦,出现了一系列症状难以控制,属于变形冲突了。
A.0
B.1
C.2
D.3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许又新简易评定法。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为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为3。案例中求助者病程为2个月,为短程,评分为1分。
A.0
B.1
C.2
D.3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许又新简易评定法。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为1;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为2;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求助者在妻子的帮助下,方能缓解,评分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