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历史真题(815题)


第41题

为保证客运索道运行安全,考虑车厢定员,运行速度,索道类别等关键因素,客运索道应设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对车厢定员大于15人、运行速度大于3m/s的双线往复式客运架空式索道,吊架与运行小车之间应设置的安全防护装置是()。


A.阻车器

B.抱索器

C.减摆器

D.缓冲器


参考答案:C


解析:

吊架与车厢连接处应有减震措施。车厢定员大于15人和运行速度大于3m/s的索道客车吊架与运行小车之间应设减摆器。


第42题

大型游乐设施的使用单位应遵行大型游乐设施的自我检查,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年度检查。下列大型娱乐设施的检查项目中,属于每日检查的是()


A.动力装置,传动系统

B.限速装置,制动装置

C.绳索、链条和乘坐物

D.控制电路与电气元件


参考答案:B


解析:

日检要求检查下列项目:控制装置、限速装置、制动装置和其他安全装置是否有效及可靠;运行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的振动或者噪声;易磨损件状况;门联锁开关及安全带等是否完好;润滑点的检查和加添润滑油;重要部位(轨道、车轮等)是否正常。


第43题

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关于不同物质燃烧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在受热后,燃烧过程为:氧化分解→蒸发→燃物

B.木材在受热后,燃烧过程为:氧化分解→蒸发→燃物

C.红磷在受热后,燃烧过程为:熔化→蒸发→燃物

D.焦炭在受热后,燃烧过程为:分解→氧化→燃烧


参考答案:C


解析:

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可以看出,可燃气体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燃点或自燃点就燃烧。可燃液体则在热源作用下,首先蒸发为蒸气,然后蒸气被氧化、分解后,达到燃点或自燃点就燃烧。对于可燃固体燃烧来说,像硫、磷、石蜡等单质,受热后首先熔化或升华,然后蒸发成蒸气氧化分解后进行燃烧;对于复杂的可燃固体化合物,受热后首先分解,析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发生氧化分解后着火燃烧;有些可燃固体(如焦炭)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


第44题

分解爆炸性气体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时会产生分解热,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可能被点燃爆炸。下列可燃气体中,属于分解爆炸性气体的是()。


A.乙烷

B.甲烷

C.乙炔

D.氢气


参考答案:C


解析:

某些气体如乙炔、乙烯、环氧乙烷等,即使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能被点燃爆炸,其实质是一种分解爆炸。除上述气体外,分解爆炸性气体还有臭氧、联氨、丙二烯、甲基乙炔、乙烯基乙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氰化氢、四氟乙烯等。



第46题

某厂使用乙酸乙醇、乙酸正丁酯、丙酮等原料进行油漆生产,采取了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下列防火防爆措施中,不属于控制点火源措施的是()


A.采用防爆照明灯具

B.使用铜质维修工具

C.使用密封管道运输送易燃液体

D.采用白垩砂浆车间地面


参考答案:C


解析:

消除点火源是防火防爆的最基本措施,控制点火源对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明火;(二)摩擦和撞击;(三)电气设备;(四)静电和雷电放电;(五)化学能和太阳能。A选项属于采用电气设备,B选项是属于控制摩擦撞击;D选项是防止摩擦起火。


第47题

某人造板公司主要从事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和销售,在生产时纤维板的砂光(打磨)工艺中采取了电气防爆,湿法作业、除尘通风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关于粉尘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对粉尘爆炸特征参数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气防爆可降低最小点火能

B.湿法作业可提高最低着火温度

C.较长的除尘管道可降低爆炸压力

D.湿法作业可降低爆炸压力上升速率


参考答案:B


解析:

A选项错误,电气防爆是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的产生,因此在采取了电气防爆措施后最小点火能提高。C选项错误,粉尘爆炸在管道中传播碰到障碍片时,因湍流的影响,粉尘呈璇涡状态,使爆炸波阵面不断加速。当管道长度足够长时,甚至会转化为爆轰。D选项错误,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主要受粉尘粒度、初始压力、粉尘爆炸容器、湍流度等因素的影响。粒度对粉尘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比粉尘爆炸压力大得多。


第48题

如果盛装可燃易爆介质的设备或系统密性不良,就会造成可燃易爆介质逸出,在其周围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设备或系统处于负压状态时空气就会渗入,使其内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为此,对此类设备或系统必须采取密封和正压措施。关于此类设备或系统密封和正压措施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设备或系统连接处应尽最采用法兰连接,减少焊接连接

B.在设备或系统中应设置压力报警器,当其压失常时报警

C.对于无味可燃气体,可在气体中加入显味剂,便于检漏

D.在设备或系统法兰连接处应尽量采用止口结合面连接


参考答案:A


解析:

对爆炸危险度大的可燃气体或可燃粉尘(如乙块、氢气、镁粉等)以及危险设备和系统,在连接处应尽量采用焊接接头,减少法兰连接,故A选项错误;如果必须使用法兰连接时,应尽量选用止口连接面型,故D选项正确。

设备内的压力必须加以控制,不能高于或低于额定的数值。通常可设置压力报警器,在设备内压力失常时及时报警,故B选项正确。

为了检查无味气体(氢、甲烷等)是否漏出,可在其中加入显味剂(硫醇、氨等)。故C选项正确。



第50题

下图是一种乙炔阻火器的结构示意图。该阻火器安装在乙炔管道上可以起到防回火作用,避免乙炔管道内发生爆炸。关于该阻火器安装和维护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定期检查阻火器是否有堵塞等缺陷

B.重新安装阻火器时应更换密封垫片

C.安装时应保证F→G是乙炔介质的流向

D.清洗阻火器时可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参考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的乙炔阻火器,通过图片可知,乙炔介质流向为G→F。


第51题

爆破片的作用是在设备、容器及系统压力超标时,爆破片碾平使过高的压力泄放出来,以保证系统安全。关于爆破片及其使用场合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炔发生器应安装爆破片,爆破压力应大于设计压力

B.选定爆破片的爆破压力应为系统最高工作压力

C.常压工作的系统不应选用玻璃材质的爆破片

D.对乙炔设备,爆破片泄压面积应按1m³容积取0.45㎡


参考答案:D


解析:

正常工作时操作压力较低或没有压力的系统,可选用石棉、塑料、橡胶或玻璃等材质的爆破片;操作压力较高的系统可选用铝、铜等材质;微负压操作时可选用2~3mm厚的橡胶板。爆破片应有足够的泄压面积,以保证膜片破裂时能及时泄放容器内的压力,防止压力迅速增加而致容器发生爆炸。一般按1m³容积取0.035~0.18㎡,但对氢和乙炔的设备则应大于0.4㎡。



第53题

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国防科工委、公安部公告2006年第1版)民用爆炸物品分为工业炸药、工业雷管、工业索类火工品、其他民用爆炸物品、原材料等五类。下列民用爆炸物品中,属于工业炸药类的是()


A.硝化甘油炸药

B.工业黑索金(RDX)

C.黑火药

D.奥克托金(HMX)


参考答案:A


解析:

民用爆炸物品包括工业炸药(27类)、工业雷管(10类)、工业索类火工品(5类)、其他民用爆炸品(5类)、原材料(12类)。

工业炸药包括:如乳化炸药、桉梯类炸药、膨化硝按炸药、水胶炸药及其他炸药制品等。B、C均属于原材料。

奥克托今-亦称“HMX”,学名“环四亚甲基四硝胺”。是一种热安定性和爆速都高于黑索今的高能硝胺类炸药,是现今军事上使用的综合性能最好的炸药。


第54题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对危险建筑物采暖系统作出严格规定,以防止生产过程中触发的燃爆性粉尘积在其表面,预防燃爆事故。关于危险性建筑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应采用带肋片的散热器或柱型散热

B.选择散热器外表面颜色时,应与粉尘颜色有别

C.散热器应装在壁龛内,以防止可燃粉尘沉积

D.热源管道入口及换热装置不应设在危险工作间


参考答案:C


解析: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规定:散热器不应装在壁龛内。


第55题

烟火药的成分包括有氧化剂、还原剂、黏合剂、添加剂等,其组分决定了其具有燃烧和爆炸的特性,在烟火药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下列烟火药生产过程防火防爆措施的要求中,正确的是()。


A.湿法配制含铝烟火药应及时通风

B.氯酸盐烟火药混合应采用球磨机

C.烟火药干燥后散热应及时翻动

D.手工制作引火线应在专用工房内


参考答案:A


解析:

采用湿法配制含铝、铝镁合金等活性金属粉末的烟火药时,应及时做好通风散热处理。故A选项正确。

不应使用球磨机混合氯酸盐烟火药等高感度药物,故B选项错误。

药物在干燥散热时,不应翻动和收取,应冷却至室温时收取。故C选项错误。

引火线应机械制作,并在专用工房操作。故D选项错误。


第56题

根据《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民用爆炸危险品应采用专用运输工具进行运输,以保证运输环节的安全。根据该标准,下列专用运输工具中,符合民用爆炸危险品短途运输安全要求的是()。


A.专用三轮车

B.专用汽车

C.专用挂车

D.专用拖拉机


参考答案:B


解析: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规定,危险品运输宜采用汽车运输,不应采用三轮车和畜力车运输。严禁采用翻斗车和各种挂车。


第57题

酸碱灭火器是一种内部装有65%的工业硫酸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灭火剂的灭火器。使用时,两种药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压力气体,灭火剂在二氧化碳气体压力下喷出进行灭火。下列火灾中,适用酸碱灭火器扑救的是()。


A.天然气火灾

B.金属钠火灾

C.配电柜火灾

D.纺织物火灾


参考答案:D


解析:

酸碱灭火器是一种内部装有65%的工业硫酸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灭火剂的灭火器。使用时,两种药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压力气体,灭火剂在二氧化碳气体压力下喷出进行灭火。该类灭火器适用于扑救A类物质的初起火灾,如木、竹、织物、纸张等燃烧的火灾。它不能用于扑救B类物质燃烧的火灾,也不能用于扑救C类可燃气体或D类轻金属火灾,同时也不能用于带电场合火灾的扑救。


第58题

某企业设计在危化品库房、理化性能测试室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其中,危化品库房存放有氯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等氧化剂;理化性能测试室有精密仪器及电气设备。下列拟定的自动灭火系统安装方案中,正确的是()。


A.在危化品库房安装二氧化碳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B.在危化品库房安装喷水或者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

C.在理化性能测试室安装喷水或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

D.在理化性能测试室安装二氧化碳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参考答案:D


解析: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的气体,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精密仪器仪表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


第59题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关于危险化学品特性及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性危险化学品,遇水放出燃气并燃烧

B.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接触人体会造成灼伤

C.毒害性危险化学品,侵入人体即可危及生命

D.放射性危险化学品,不进入人体不造成危害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注意每种危险性的具体危害特点。

爆炸物、易燃气体、易燃气溶胶、压力下可燃性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燃液体、自燃固体、自热物质和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在条件具备时均可能发生燃烧。故A选项错误。

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坏死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故B选项正确。

许多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当其在人体累积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故C选项错误。

放射性危险化学品通过放出的射线可阻碍和伤害人体细胞活动机能并导致细胞死亡。故D选项错误。


第60题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提供了化学品在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推荐了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措施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危害预防设施的操作技术规程

B.是危化品安全生产、流通、使用的指导性文件

C.是应急作业人员进行应急作业的技术指南

D.是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A


解析:

SDS是化学品的供应商向下游用户传递化学品基本危害信息(包括运输、操作处置、储存和应急行动信息)的一种载体。同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还可以向公共机构、服务机构和其他涉及该化学品的相关方传递这些信息。

其主要作用体现在:

(1)是化学品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使用的指导性文件。

(2)是应急作业人员进行应急作业时的技术指南。

(3)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处置、储存和使用各环节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提供技术信息。

(4)为危害控制和预防措施的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5)是企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