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证券从业资格-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题库(762题)


第681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单位犯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

Ⅰ.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Ⅱ.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Ⅲ.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

Ⅳ.对单位判处罚金


A.Ⅰ、Ⅳ

B.Ⅱ、Ⅲ

C.Ⅲ、Ⅳ

D.Ⅰ、Ⅱ、Ⅲ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单位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682题

未经法定机关核准,公司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对其实施的以下处罚中,错误的是()。


A.责令停止发行,退还所募资金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B.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C.对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设立的公司,由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机构或者部门会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取缔

D.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参考答案:B


解析:

未经法定机关核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责令停止发行,退还所募资金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对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设立的公司,由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机构或者部门会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取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683题

下列属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是()。

Ⅰ.虚假记载

Ⅱ.误导性陈述

Ⅲ.重大遗漏

Ⅳ.不正当披露


A.Ⅰ、Ⅱ、Ⅳ

B.Ⅰ、Ⅱ、Ⅲ

C.Ⅰ、Ⅱ、Ⅲ、Ⅳ

D.Ⅱ、Ⅲ、Ⅳ


参考答案:C


解析: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证券法律规定,在证券发行或者交易过程中,对重大事件作出违背事实真相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在披露信息时发生重大遗漏、不正当披露信息的行为。


第684题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Ⅰ.发行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Ⅱ.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Ⅲ.利用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Ⅳ.转移或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A.Ⅰ、Ⅱ、Ⅳ

B.Ⅰ、Ⅱ、Ⅲ、Ⅳ

C.Ⅰ、Ⅱ、Ⅲ

D.Ⅰ、Ⅱ、Ⅳ


参考答案:B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①发行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②伪造、变造国家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相关凭证、单据的;③利用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④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⑤其他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第685题

甲以银行定期存款4倍的高息放贷,很快赚了钱。随后,四处散发宣传单,声称为加盟店筹资,承诺3个月后还款并支付银行定息存款2倍的利息。甲从社会上筹得资金1 000万,高利息贷出,赚取息差。甲资金链断裂无仍继续扩大宣传,又吸纳社会资金2 000万,以后期借款归还前期借款1 000万。后因亏空巨大,甲将余款500万元交给其子,跳楼自杀。关于本案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Ⅰ.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吸纳资金,构成集资诈骗罪

Ⅱ.甲集资诈骗的数额为2 000万元

Ⅲ.根据《刑法》规定,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可判处死刑

Ⅳ.甲已死亡,导致刑罚消灭,法院对余款500万元不能进行追缴


A.Ⅰ、Ⅱ、Ⅲ、Ⅳ

B.Ⅱ、Ⅲ

C.Ⅰ、Ⅱ、Ⅲ

D.Ⅰ、Ⅱ


参考答案:D


解析: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构成集资诈骗罪。故第Ⅰ项正确。根据《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甲开始吸纳了社会资金1 000万,后又吸纳了社会资金2 000万,共吸纳了社会资金3 000万。之后,用后吸纳的2 000万资金中的1 000万归还了之前吸纳的1 000万资金,那么扣除已归还的数额后,还剩2 000万的诈骗数额未还。因此,甲的集资诈骗数额是2 000万。故第Ⅱ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已删除“犯本节第192条规定之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法条。故第Ⅲ项不正确。甲的死亡会导致其刑事责任的消灭,但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并不必然消灭,甲的死亡不影响对其余款的追缴。故第Ⅳ项错误。


第686题

非法集资罪的犯罪主体是()。

Ⅰ.一般主体

Ⅱ.复杂主体

Ⅲ.单位

Ⅳ.自然人


A.Ⅰ、Ⅱ、Ⅲ

B.Ⅱ、Ⅲ、Ⅳ

C.Ⅰ、Ⅱ、Ⅳ

D.Ⅰ、Ⅲ、Ⅳ


参考答案:D


解析:

非法集资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



第688题

非法集资罪的犯罪客体是( )。


A.债权人的权益

B.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C.股东的权益

D.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


参考答案:B


解析:

非法集资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


第689题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侵犯的客体是()。

Ⅰ.一般客体

Ⅱ.复杂客体

Ⅲ.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

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A.Ⅱ、Ⅲ、Ⅳ

B.Ⅰ、Ⅱ、Ⅲ

C.Ⅲ、Ⅳ

D.Ⅰ、Ⅱ、Ⅳ


参考答案:A


解析: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以及投资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第690题

下列关于非法集资罪的犯罪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只包括自然人

B.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C.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D.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


参考答案:A


解析:

非法集资罪的犯罪构成包括:①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②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③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④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非法集资罪主要是以非法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回报。


第691题

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涉嫌下列(   )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Ⅰ.造成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50万元以上的

Ⅱ.致使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公司、企业骗取发行核准并且上市交易的

Ⅲ.其他严重损害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Ⅳ.多次对依法应当披露的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的


A.Ⅰ、Ⅱ、Ⅲ、Ⅳ

B.Ⅰ、Ⅲ、Ⅳ

C.Ⅰ、Ⅱ、Ⅳ

D.Ⅱ、Ⅲ、Ⅳ


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业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①造成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50万元以上的;②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披露的资产总额30%以上的;③虚增或者虚减利润达到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30%以上的;④未按照规定披露的重大诉讼、仲裁、担保、关联交易或者其他重大事项所涉及的数额或者连续12个月的累计数额占净资产50%以上的;⑤致使公司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被终止上市交易或者多次被暂停上市交易的;⑥致使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公司、企业骗取发行核准并且上市交易的;⑦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将亏损披露为盈利,或者将盈利披露为亏损的;⑧多次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多次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的;⑨其他严重损害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第692题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五条规定,公司因欺诈发行股票、债券,哪一项中的情形应予立案追溯()。

I.利用募集的资金从事公司活动的

II.发行数额达到300万元的

III.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IV.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A.I、II

B.II、IV

C.I、III

D.III、IV


参考答案:D


解析: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五条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发行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2)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3)利用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4)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5)其他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第693题

下列关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犯罪主体是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

B.行为人在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构成本罪

C.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内幕交易或者泄露内幕信息的行为

D.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侵害的客体是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和证券、期货投资人的合法利益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是指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其在主体要件上,构成犯罪的主体是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和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其在主观要件上,行为人在主观上出于故意,即有让自己或者他人从中牟利的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其在客观要件上,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内幕交易或者泄露内幕信息的行为;其在客体要件上,侵害的客体是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和证券、期货投资人的合法利益。


第694题

关于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刑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Ⅰ.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Ⅱ.主观方面只能是获取不正当利益而不能是转嫁风险

Ⅲ.犯本罪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Ⅳ.单位犯此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的责任


A.Ⅰ、Ⅱ

B.Ⅱ、Ⅲ

C.Ⅰ、Ⅱ、Ⅲ

D.Ⅲ、Ⅳ


参考答案:D


解析: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本罪)是指以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为目的,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与他人串通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自买自卖期货合约,操纵证券、期货市场交易量、交易价格,制造证券、期货市场假相,诱导或者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投资决定,扰乱证券、期货市场秩序的行为。单位和个人都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故第Ⅰ项说法错误。本罪的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且以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为目的。故第Ⅱ项说法错误。操纵证券、期货市场,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故第Ⅲ项说法正确。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故第Ⅳ项说法正确。


第695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的犯罪主体的有( )。

Ⅰ.保险公司

Ⅱ.期货经纪公司

Ⅲ.个人

Ⅳ.证券交易所


A.Ⅱ、Ⅲ

B.Ⅰ、Ⅲ、Ⅳ

C.Ⅰ、Ⅱ、Ⅳ

D.Ⅲ、Ⅳ


参考答案:C


解析:

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金融机构,具体指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个人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第696题

下列关于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指证券交易所的从业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

B.个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涉嫌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5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D.涉嫌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参考答案:D


解析:选项D说法错误:涉嫌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3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第697题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属于( )。


A.结果犯

B.预测犯

C.原因犯

D.过程犯


参考答案:A


解析: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属于结果犯,即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必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才构成本罪,否则,即使行为人实施了前述行为,也只能按一般违法行为处理,依据情况追究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第698题

对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从事交易,可以采取的刑事处罚措施包括(  )。

Ⅰ.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Ⅱ.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Ⅲ.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Ⅳ.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A.Ⅱ、Ⅲ、Ⅳ

B.Ⅰ、Ⅱ、Ⅲ

C.Ⅰ、Ⅱ、Ⅲ、Ⅳ

D.Ⅱ、Ⅳ


参考答案:D


解析: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第699题

金融机构违背受托业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涉嫌(   )情形之一的,应以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予以立案追诉。

Ⅰ.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Ⅱ.虽未达到规定数额标准,但多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或者擅自运用多个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的

Ⅲ.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证券期货合约,影响证券期货价格的

Ⅳ.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A.Ⅰ、Ⅱ、Ⅲ、Ⅳ

B.Ⅰ、Ⅱ、Ⅳ

C.Ⅱ、Ⅲ、Ⅳ

D.Ⅰ、Ⅱ、Ⅲ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①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②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或者擅自运用多个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的;③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700题

下列行为构成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是(  )。

Ⅰ.期货经纪公司擅自运用受托客户期货交易资金获利后归还

Ⅱ.证券交易所擅自运用受托客户证券交易资金亏损后逃逸

Ⅲ.期货公司动用客户保证金支付贷款,一月后归还

Ⅳ.证券公司提前传递内幕消息给受托用户并协助操作账户获利


A.Ⅱ、Ⅲ、Ⅳ

B.Ⅰ、Ⅱ、Ⅲ

C.Ⅰ、Ⅱ、Ⅲ、Ⅳ

D.Ⅰ、Ⅱ、Ⅳ


参考答案:B


解析: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情节严重的行为。故第Ⅰ、Ⅱ、Ⅲ项构成了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第Ⅳ项属于泄露内幕信息罪。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