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题 对微生物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绝大多数微生物对动物有益处
B.绝大多数微生物对植物有益处
C.微生物丛平衡失调可致病
D.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致病
E.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处
参考答案:D
解析: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有些还是必不可少的。
第3题 下列对细菌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种类繁多
B.新陈代谢能力旺盛
C.适应能力差,变异快
D.分布广、数量大
E.个体微小
参考答案:C
解析:微生物的特点:①多数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②新陈代谢能力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③变异快,适应能力强;④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⑤个体微小。
A.结构简单
B.繁殖迅速
C.分布广泛
D.专性寄生
E.个体微小
参考答案:D
解析: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繁殖迅速、容易变异和分布广泛。
第5题 下列对微生物概念表述错误的是
A.体型微小、结构简单
B.肉眼能直接看到
C.包括真菌和原虫
D.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
E.存在于自然界
参考答案:B
解析: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第6题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是
A.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用药的信息
B.为医院感染提供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动态信息
C.改进或更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
D.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
E.以上说法都正确
参考答案:E
解析: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主要包括:①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②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用药的信息;③为医院感染提供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动态信息;④改进或更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
第7题 鲎试验阳性表明有
A.外毒素血症
B.内毒素血症
C.革兰阳性菌存在
D.病毒存在
E.外毒素
参考答案:B
解析:鲎试验阳性表明有革兰染色阴性菌或内毒素血症,也可用于生物制品或注射液的内毒素污染检测。
第8题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是
A.检验人员需要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养成有菌观点和无菌操作的习惯
B.临床微生物检验必须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参加和接受质量控制考核
C.重视实验室消毒灭菌工作
D.快速、准确地发布检验报告
E.以上说法都正确
参考答案:E
解析: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主要有:①快速、准确地发布检验报告;②检验人员必须有较丰富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熟练、正确的操作技能,必须养成有菌观点和无菌操作的习惯;③临床微生物检验必须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参加和接受质量控制考核;④重视实验室消毒灭菌工作。
第10题
青霉素的发现者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一直到1940年Florey等将青霉素分离提纯后,才开始应用于临床。
第11题 关于动物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用实验动物有大鼠、小鼠、豚鼠、家兔及绵羊等
B.进行动物试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敏感动物和选用等级动物
C.动物接种法主要有皮内接种法、皮下接种法、肌肉接种法、静脉接种法、腹腔接种法和脑内接种法
D.动物接种后应每日观察3次以上,并按试验要求作详细试验记录
E.动物实验主要用于分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检测细菌毒性产物,观察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
参考答案:D
解析:动物接种后应每日观察1~2次,并按试验要求作详细试验记录。
第12题 下列对微生物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新陈代谢能力旺盛
B.生长繁殖速度快
C.种类多、分布广
D.个体微小
E.变异慢,适应能力强
参考答案:E
解析:微生物的特点:①多数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②新陈代谢能力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③变异快,适应能力强;④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⑤个体微小。
第13题 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表述错误的是
A.无核膜
B.无核仁
C.单个裸露DNA分子
D.进行有丝分裂
E.有原始核
参考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无核仁,染色体仅为单个裸露的DNA分子,不进行有丝分裂,缺乏完整的细胞器。
第14题 下列标本采集说法错误的是
A.必须在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之后采集
B.采集的标本应无外源性污染
C.如尿液标本,疑为厌氧菌感染时,应以无菌注射器从耻骨上缘行膀胱穿刺术抽取
D.若怀疑是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的感染,则可通过自然导尿获取标本
E.采集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
参考答案:A
解析:早期采集:采集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而且必须在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第16题 下列哪类微生物是非细胞型微生物
A.放线菌
B.真菌
C.病毒
D.立克次体
E.细菌
参考答案:C
解析:非细胞型微生物指无细胞结构的单一核酸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包括病毒、亚病毒和朊粒。
第17题 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为
A.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
B.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D.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E.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参考答案:C
解析: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原属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不会引起疾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丛(菌群)平衡失调,此时该菌可致病。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近年来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这些条件致病菌越来越显示其致病作用。
第18题 对非细胞型微生物结构和组成表述错误的是
A.体积微小
B.能通过细菌滤器
C.无细胞结构
D.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
E.结构简单
参考答案:D
解析:非细胞型微生物: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无细胞结构,有单一核酸(DNA或RNA)和(或)蛋白质外壳组成,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必须寄生在活的易感细胞内生长繁殖。
第19题 关于细菌L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时不易着色,革兰染色大多呈阴性
B.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
C.油煎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菌落较小,中心致密并深陷入琼脂中
D.细菌L型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对渗透压敏感
E.L型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细胞壁缺陷型
参考答案:B
解析:细菌L型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对渗透压敏感,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培养时必须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
第20题 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μm)
B.纳米(nm)
C.纳克(ng)
D.道尔顿(Dalton)
E.毫米(mm)
参考答案:A
解析:细菌形体微小,通常以微米为测量单位。须用显微镜放大数百至上千倍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