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02题 下列不属于片剂中润湿剂与黏合剂的是
A.硬脂酸镁
B.淀粉浆
C.糖浆
D.乙醇
E.胶浆
参考答案:A
解析:
片剂中常用的润湿剂与黏合剂简介如下:
(1)水:润湿剂。一般应使用制药纯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等),采用喷雾法加入。由于水易造成结块,一般配制成不同浓度的乙醇。不适于易溶于水或易水解的药物。
(2)乙醇:润湿剂。常用浓度为30%~70%。凡药物具有黏性,遇水后黏性过强而不易制粒;或遇水受热易变质;或药物易溶于水,难以制粒;或干燥后颗粒过硬时,均宜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润湿剂。如中药浸膏粉、半浸膏粉制粒时均采用乙醇作润湿剂,用大量淀粉、糊精或糖粉作赋形剂者亦常用乙醇作润湿剂。乙醇浓度愈高,粉料被润湿后黏性愈小。
(3)淀粉浆:黏合剂。浓度一般为8%~15%,以10%最为常用。能均匀地润湿片剂粉料,制出的片剂崩解性能好;对药物的溶出影响小,同时它也是色素的良好载体。适用于对湿热稳定,且药物本身不太松散的品种。
(4)糖浆:黏合剂。为蔗糖水溶液。不宜用于酸性或碱性较强的药物,以免产生转化糖,增加引湿性而不利于制片。其他还有饴糖、炼蜜和液状葡萄糖,都具有较强的黏性,适用范围与糖浆类似,但均具一定引湿性,应控制其用量。
(5)胶浆类:黏合剂。如阿拉伯胶浆和明胶浆。均具有强黏合性,压成的片剂硬度大,适用于可压性差的松散性药物或硬度要求大的口含片。常用浓度为10%~20%。使用时应注意浓度和用量,若浓度过高、用量过大会影响片剂的崩解和药物的溶出。
(6)纤维素衍生物:黏合剂。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常用浓度为1%~5%。此外还有乙基纤维素,溶于乙醇而不溶于水,对片剂的崩解和释药有阻滞作用,可用作缓释制剂的辅料。
另外,还有微晶纤维素、改性淀粉均为干燥黏合剂,具有稀释一黏合一崩解作用,因此多用于粉末直接压片。
第403题 可作为片剂润滑剂的是
A.干燥淀粉
B.二甲基淀粉钠
C.糊精
D.液体葡萄糖
E.微粉硅胶
参考答案:E
解析:
常用的片剂润滑剂有:①硬脂酸镁(钙);②滑石粉;③氢化植物油;④聚乙二醇4000或6000;⑤微粉硅胶。
第404题 以下关于中药原料处理说法有误的是
A.含贵重药的药材一般粉碎成100目左右细粉
B.含毒剧药的药材一般粉碎成100目左右细粉
C.含树脂类的药材一般粉碎成180目左右细粉
D.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药材宜用双提法
E.含淀粉较多的药材一般粉碎成100目左右细粉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药原料处理的一般原则:①有效成分明确的药材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溶剂提取后制片。②含淀粉较多的药材、贵重药、毒剧药、树脂类药及受热有效成分易破坏的药材等,一般粉碎成100目左右细粉,用适当方法灭菌后备用。③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药材宜用双提法,先提取挥发性成分另置,药渣再加水煎煮或将蒸馏后剩余药液制成稠膏或干浸膏粉;也可单提挥发油。④含脂溶性有效成分的药材,可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或其他溶剂以适当的方法提取,再浓缩成稠膏。⑤含水溶性有效成分,或含纤维较多、黏性较大、质地泡松或坚硬的药材,以水煎煮,浓缩成稠膏,必要时采用高速离心或加乙醇等纯化方法去除杂质,再制成稠膏或于浸膏。
第405题 片剂中如果含少量挥发油,应应采用什么方法加入
A.制粒时加入
B.混入药粉中加入制粒
C.混入黏合剂或湿润剂中加入
D.加入从混匀的颗粒中筛出的部分细粉中,再与其他颗粒混匀
E.在包衣之前加入
参考答案:D
解析:
处方中含有挥发油时,最好加于整粒时从干颗粒中筛出的部分细粒或细粉中。混匀后,再与其他干粒混匀。或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喷雾在颗粒上混匀。
第406题 对片剂包衣目的陈述错误的是
A.增加药物稳定性
B.减少服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
C.提高药物溶出度
D.改善外观
E.避免配伍禁忌
参考答案:C
解析:
片剂包衣的目的:①增加药物的稳定性。防潮,避光,隔绝空气。②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避免吞服后恶心、呕吐。③控制药物释放的部位。如包肠溶衣,使药物在肠道释放和吸收,或防止胃酸或胃酶对药物的破坏及药物对胃的刺激。④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如利用包衣技术制备缓释或控释片剂,减少服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⑤改善片剂的外观。使患者乐于服用,便于识别。
第407题 用于糖衣片打光的是
A.白蜡
B.糖浆
C.胶浆
D.有色糖浆
E.滑石粉
参考答案:A
解析:
糖衣料包括糖浆(有色糖浆)、胶浆、滑石粉、白蜡等。
①糖浆:浓度为65%~75%(g/g),用于粉衣层的粘结或作为糖衣层衣料。
②有色糖浆:为含可溶性食用色素的糖浆。常用色素有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姜黄、亮蓝和靛蓝等,用量为0.03%左右,可单独或配合应用,用于有色糖衣层。
③胶浆:常用作黏结剂,可增加衣层黏性、塑性和牢固性,并对片心起保护作用。常用品种有15%明胶浆、35%阿拉伯胶浆、4%白及胶浆等。用于隔离层。
④滑石粉:作为包粉衣料,宜选用白色粉末,用前过100目筛。可增加片剂的洁白度和对油类的吸收。用于粉衣层。
⑤白蜡(虫蜡):用于糖衣片打光。
第408题 下列不能造成片重差异超限的是
A.润滑剂用量不足或混合不匀
B.颗粒流动性差
C.两侧加料器安装高度不同
D.压片颗粒粗细相差过大
E.压片颗粒粗硬或压力过大
参考答案:E
解析:
片重差异超限
①压片颗粒粗细相差过大,或颗粒流动性差,致模孔中颗粒填充量不均等,使片重差异增大。
②润滑剂用量不足或混合不匀,致压片加料时颗粒的流速不一,使填充量不等,片重差异变大。
③两侧加料器安装高度不同,或加料器堵塞,使填充颗粒的速度不一,或冲模不灵活,致颗粒填充量不一。
第410题 溶浆→加药、匀浆(脱泡)→涂膜→干燥、灭菌→分剂量、包装,此工艺流程是用来制备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膜剂的制备方法国内主要采用涂膜法,其工艺流程如下:溶浆→加药、匀浆(脱泡)→涂膜→干燥、灭菌→分剂量、包装。
第412题 体温下能融化、软化或溶化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栓剂基质的基本要求,室温时应有适当的硬度,当塞入腔道时不变形,不碎裂,在体温下易软化、熔化或溶解。
第413题 吸入气雾剂中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气管支气管
B.咽喉
C.鼻黏膜
D.肺泡
E.口腔
参考答案:D
解析:
气雾剂中的药物主要通过肺部吸收。人的呼吸系统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组成。肺泡为主要吸收部位,药物到达肺部能被很好的吸收。
第414题 关于气雾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给药剂量难以控制
B.加入丙酮,会升高抛射剂的蒸气压
C.抛射剂常是气雾剂的稀释剂
D.只能是溶液型,不能是混悬型
E.抛射剂的存在,降低了药物稳定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气雾剂的特点是:①奏效迅速。气雾剂喷出物为雾粒或雾滴,可直达吸收或作用部位。②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③使用方便,用药剂量较准确。④避免了胃肠道给药的副作用。喷雾给药可减少局部涂药的疼痛与感染。不足之处:①可因封装不严密、抛射剂的渗漏而引起失效。②具有一定的内压。遇热或受撞击易发生爆炸。③制备需冷却和灌装的特殊机械设备,生产成本较高。④中药气雾剂含量测定往往难以实施。可能影响给药剂量的准确性。抛射剂是气雾剂喷射药物的动力,也是药物的溶剂和稀释剂。气雾剂的抛射剂有高度挥发性,且具制冷效应,多次使用于受伤皮肤上,可引起不适。
第416题 可作为气雾剂抛射剂的是
A.二氯二氟甲烷
B.甲醛
C.氯仿
D.环氧乙烷
E.石油醚
参考答案:A
解析:
目前常用的抛射剂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氟氯烷烃类也称氟利昂类。目前常用的有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二氯四氟乙烷;其他类包括碳氢化合物,如丙烷、异丁烷、正丁烷等液化气体。③其他压缩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根据气雾剂所需压力,可将两种或几种抛射剂以适宜比例混合使用。
第417题 不能作为气雾剂抛射剂的是
A.丙烷
B.异丁烷
C.压缩惰性气体
D.甲烷
E.二氯二氟甲烷
参考答案:D
解析:
目前常用的抛射剂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氟氯烷烃类也称氟利昂类。目前常用的有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二氯四氟乙烷。其他类包括碳氢化合物,如丙烷、异丁烷、正丁烷等液化气体。③其他压缩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根据气雾剂所需压力,可将两种或几种抛射剂以适宜比例混合使用。
第418题
采用冷灌法充填抛射剂的特点不包括
A.在低温条件下操作,抛射剂消耗小
B.生产速度快
C.含水产品不宜采用本法
D.对阀门无影响
E.容器中空气易排出
参考答案:A
解析:
冷灌法:首先制备药液,将冷却的药液灌人容器后随即加入已冷却的抛射剂;也可将药液和抛射剂同时灌入。灌入之后,立即装阀并轧紧。全部操作过程均在低温下进行。优点是:抛射剂直接灌入容器,速度快,对阀门无影响;成品压力较稳定。缺点是需制冷设备及低温操作,抛射剂损耗较多。不适于含水产品的制备。
第419题 正确论述膜剂的是
A.只能外用
B.多采用热溶法制备
C.可以加入矫味剂,如蔗糖
D.为释药速度单一的制剂
E.最常用的成膜材料为聚乙二醇
参考答案:C
解析:
膜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剂型。可供口服、口腔、舌下、眼结膜囊、鼻腔、阴道、体内植入、皮肤和创面等应用。膜剂的制备采用涂膜法,制备中可以加入矫味剂,如蔗糖、甜叶菊糖苷等。最常用的成膜材料为聚乙烯醇。
第420题 下列膜剂不是按给药途径分类的是
A.皮肤外用膜剂
B.口腔用膜剂
C.口服膜剂
D.眼用膜剂
E.多层膜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按给药途径可分为:①口服膜剂,如丹参膜。②口腔用膜剂,包括口含膜、舌下膜和口腔贴膜等,如养阴生肌散膜。③眼用膜剂,用于眼结膜囊内,如毛果芸香碱膜。④鼻用膜剂,如辛夷花药膜。⑤阴道用药膜,如复方黄连膜。⑥皮肤外用膜剂,如灼创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