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主管药师 药学(中级)-基础知识题库(754题)


第41题 不属于红细胞特性的是


A.悬浮稳定性

B.可塑性

C.趋化性

D.渗透脆性

E.通透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红细胞膜的通透性,正常红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第42题 血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受EPO的调节

B.衰老的血小板在骨髓中被破坏

C.进入血液的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4小时

D.正常成人血液中数量为(100~300)×109/L

E.由成熟的单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而生成


参考答案:D


解析: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100×109~300×109/L。


第43题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错误的是


A.释放

B.沉淀

C.收缩

D.吸附

E.黏附


参考答案:B


解析:

血小板的生理性止血作用取决于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它包括:①粘附②释放③聚集④收缩⑤吸附。


第44题 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


A.维生素B12

B.叶酸

C.蛋白质和铁

D.维生素B12和铁

E.叶酸和铁


参考答案:C


解析: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


第45题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的正常值是


A.5.0×1013/L

B.5.0×1010/L

C.5.0×1012/L

D.5.0×1011/L

E.5.0×109/L


参考答案:C


解析: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的数量为4.5×1012~5.5×1012/L,女性为3.5×1012~5.0×1012/L。


第46题 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


A.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

B.红细胞叠连

C.红细胞皱缩

D.出现溶血

E.无明显变化


参考答案:D


解析: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随着溶液渗透压的逐渐下降,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子也逐渐增多,红细胞开始膨胀直至破裂发生溶血。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


第47题 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


A.嗜碱性粒细胞

B.血小板

C.中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B


解析:

血小板具有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多种凝血因子的特性,是生理止血必需的血细胞。


第48题

出血时间主要与何种成分有关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第49题

凝血时间主要与何种成分有关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第50题 肾脏分泌的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物质是


A.促红细胞生成素

B.雌激素

C.肾素

D.生长素

E.甲状腺素


参考答案:A


解析:

肾脏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是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


第51题 血液中的血小板的正常量为


A.(100~300)×106/L

B.(100~300)×107/L

C.(100~300)×108/L

D.(100~300)×109/L

E.(100~300)×1010/L


参考答案:D


解析: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100×109~300×109/L。


第52题 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去除Ca2+

B.抑制血小板活性

C.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E.抑制凝血因子活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肝素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的抗凝作用。


第53题 凝血过程的最后步骤是


A.激活因子Ⅻ

B.释放因子Ⅲ

C.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D.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E.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参考答案:E


解析:


第54题 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是


A.凝血因子Ⅻ

B.血小板因子

C.Ca2+

D.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E.磷脂


参考答案:D


解析:

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可分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三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它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酶和凝血因子FⅨA.FⅩA.FⅪA.FⅫ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抗凝血酶Ⅲ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作用可增强2000倍。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在肺、心、肝、肌肉等组织中含量丰富,生理情况下血浆中含量甚微。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间接发挥抗凝作用,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而抑制凝血过程。蛋白酶C由肝脏产生,其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合成后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活化后的蛋白酶C可水解灭活凝血因子Ⅴa和Ⅷa,抑制因子Ⅹa和凝血酶的激活,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T)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


第55题 生理性抗凝物质,不包括


A.肝素

B.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C.蛋白质C系统

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E.维生素C


参考答案:E


解析:

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可分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三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它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酶和凝血因子FⅨa、FⅩa、FⅪa、FⅫ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抗凝血酶Ⅲ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作用可增强2000倍。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在肺、心、肝、肌肉等组织中含量丰富,生理情况下血浆中含量甚微。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间接发挥抗凝作用,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而抑制凝血过程。蛋白酶C由肝脏产生,其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合成后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活化后的蛋白酶C可水解灭活凝血因子Ⅴa和Ⅷa,抑制因子Ⅹa和凝血酶的激活,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T)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


第56题 关于血液凝固的步骤描述正确的是


A.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

B.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

C.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形成

D.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57题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的原因是


A.没有平台期

B.0期去极化速度很慢

C.0期去极化速度很快

D.有4期自动去极化

E.静息电位水平接近阈电位


参考答案:D


解析: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的原因是:有4期自动去极化,自律性高。
教材内容:正常心的节律性活动是受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所控制,因而窦房结是心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第58题 心室肌普通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机制是


A.Na+内流,Cl-内流

B.Na+内流,K+外流

C.K+内流,Ca2+外流

D.Ca2+内流,K+外流

E.Na+内流,Cl-外流


参考答案:D


解析:

平台期的形成是由于该期间K+通道(Ⅰk)和L型Ca2+通道被激活,外向K+电流和内向Ca2+电流同时存在,K+外流倾向于使膜复极化,Ca2+内流倾向于使膜去极化,两者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量相当,因此膜电位稳定于1期复极所达到的电位水平。


第59题 心动周期中,哪期所占时间最长


A.等容舒张期

B.等容收缩期

C.心房收缩期

D.射血期

E.充盈期


参考答案:E


解析:

充盈期-在心动周期中占的时间最长。


第60题 心动周期,错误的是


A.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B.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C.一般讲,周期中的舒张期大于收缩期

D.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有关

E.心率加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为主


参考答案:A


解析:

房室没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