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1题 下列可作为液体制剂溶剂的是
A.PEG2000
B.PEG4000
C.PEG6000
D.PEG5000
E.PEG300~600
参考答案:E
解析:
(1)极性溶剂:常用的有水(water)、甘油(glycerin)、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等。
(2)半极性溶剂:乙醇(alcohol)、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液体制剂中常用聚乙二醇300~600,为无色澄明液体。
(3)非极性溶剂:常用的有脂肪油(fatty oils)、液状石蜡(liquid paraffin)、醋酸乙酯等。
第22题 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想制备5%碘的水溶液,通常可采用
A.制成酯类
B.采用复合溶剂
C.加增溶剂
D.加助溶剂
E.制成盐类
参考答案:D
解析:
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如加适量的碘化钾,可明显增加碘在水中溶解度,能配成含碘5%的水溶液。碘化钾为助溶剂,增加碘溶解度的机理是KI与碘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3。
第23题 苯巴比妥在9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最大,则90%的乙醇溶液是
A.消毒剂
B.增溶剂
C.潜溶剂
D.极性溶剂
E.助溶剂
参考答案:C
解析:
注意潜溶剂、助溶剂、增溶剂的区别。对不溶或难溶于水的药物,在水中加入一种或几种与水互溶的其他溶剂而组成混合溶剂时,其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可使药物溶解度明显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将这种混合溶剂称潜溶剂。常与水组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等。乙醇是半极性溶剂,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常用的助溶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另一类为酰胺类化合物;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
第24题 对于二甲基亚砜的认识和使用哪一条是错误的
A.也可添加于注射剂,以加强吸收
B.本品性质稳定
C.本品也称万能溶媒
D.主要用于外用制剂以促进药物吸收
E.本品因有恶臭,不应用于内服制剂
参考答案:A
解析:
二甲亚砜(DMSO)溶于水、乙醇、丙酮、乙醚和氯仿,是极性强的惰性溶剂,人们称其为“万能溶剂”。可用作透皮促进剂、溶剂和防冻剂。高浓度可使皮肤有烧灼不适感,或瘙痒或出现红斑,偶可发生疤和皮炎。有时可致恶心、呕吐,高浓度大面积使用可引起溶血。因此目前仅供外用。
第27题 用吐温40(HLB值15.6)和司盘80(HLB值4.3)配制HLB值为9.2的混合乳化剂100g,两者各需
A.20g 80g
B.60g 40g
C.43.4g 56.6g
D.9.9g 9.9g
E.50g 50g
参考答案:C
解析:
简单的二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HLB值可计算如下:
1.
2.Wa+Wb=100g
根据以上那个两个公式计算出吐温40 43.4g、司盘80 56.6g。
第28题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盘)、聚山梨酯(吐温)、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或普朗尼克)。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肥皂类(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有机胺皂)、硫酸化物(硫酸化油、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磺酸化物。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季铵化物,主要有苯扎氯铵(洁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第29题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盘)、聚山梨酯(吐温)、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或普朗尼克)。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肥皂类(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有机胺皂)、硫酸化物(硫酸化油、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磺酸化物。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季铵化物,主要有苯扎氯铵(洁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第30题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盘)、聚山梨酯(吐温)、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或普朗尼克)。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肥皂类(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有机胺皂)、硫酸化物(硫酸化油、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磺酸化物。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季铵化物,主要有苯扎氯铵(洁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第31题 液体制剂的特点不包括
A.便于携带
B.适于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
C.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
D.可供内服,也可外用
E.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
参考答案:A
解析:
液体制剂的优点有:①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地发挥药效;②给药途径多,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③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④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⑤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缺点有:①药物分散度大,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②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③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④非均匀性液体制剂,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第32题 将60%的司盘-80(HLB值4.3)和40%吐温-80(HLB值15)混合后HLB值为
A.10.0
B.7.6
C.3.5
D.4.8
E.8.6
参考答案:E
解析:
混合后的HLB值为:(60%×4.3+40%×15)/(60%+40%)=8.58%≈8.6%。
第35题 具有临界胶团浓度是
A.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B.亲水胶体的特性
C.溶液的特性
D.胶体溶液的特性
E.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一)表面活性剂胶束(临界胶束浓度);(二)亲水亲油平衡值
第36题 以下表面活性剂中,可作去污洗涤作用的是
A.苯扎溴铵
B.十二烷基硫酸钠
C.普朗尼克
D.卖泽
E.苄泽
参考答案:B
解析:
硫酸化油的代表是硫酸化蓖麻油,俗称土耳其红油,可与水混合,为无刺激性的去污剂和润湿剂,可代替肥皂洗涤皮肤,也可用于挥发油或水不溶性杀菌剂的增溶。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中常用的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AS,又称月桂硫酸钠、SLS)、十六烷基硫酸钠(鲸蜡醇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硬脂醇硫酸钠)等。
第37题 氯化苯甲烃铵是一种杀菌的表面活性剂,在与下列何种药物相遇时可失效
A.皂类
B.有机酸
C.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D.无机盐
E.苷类
参考答案:A
解析:
氯化苯甲烃铵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皂类一般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者不能配伍使用。
第38题 与表面活性剂乳化作用有关的性质是
A.在溶液表面做定向排列
B.HLD值
C.表面活性
D.在溶液中形成胶束
E.具有昙点
参考答案:A
解析: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是因为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做定向排列使界面表面张力下降。
第39题 关于浊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普朗尼克F-68有明显浊点
B.温度达浊点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增加
C.浊点又称Krafft点
D.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
E.是含聚氧乙烯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
参考答案:E
解析:
因加热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而发生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昙,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浊点越低;在碳氢链长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浊点越高。大多数此类表面活性剂的浊点在70~100℃,但很多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常压下观察不到浊点,如泊洛沙姆108,泊洛沙姆188等。
Krafft点: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KrCfft点也是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的下限,或者说,只有在温度高于KrCfft点时表面活性剂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KrCfft点分别约为8℃和70℃,显然,后者在室温的表面活性不够理想。
第40题 表面活性剂由于能在油水界面定向排列而起
A.潜溶作用
B.絮凝作用
C.乳化作用
D.助溶作用
E.增溶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是因为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做定向排列使界面表面张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