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医助理医师 中医儿科学题库(450题)


第421题 中医认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位主要在


A.少阳经脉

B.阳明经脉

C.太阴经脉

D.少阴经脉

E.太阳经脉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病为感受痄腮时邪所致。当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时邪乘虚侵入而致病。其主要病机为邪毒壅阻足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于耳下腮部。


第422题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邪犯少阳证首选方剂为


A.五味消毒饮

B.仙方活命饮

C.柴胡葛根汤

D.黄连解毒汤

E.普济消毒饮


参考答案:C


解析:

痄腮邪犯少阳证
证候: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代表方剂:柴胡葛根汤、银翘散。


第423题 流行性腮腺炎邪犯少阳证的治法为


A.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B.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C.辛凉解表

D.清热凉血散瘀

E.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参考答案:A


解析:

痄腮邪犯少阳证
证候: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代表方剂:柴胡葛根汤、银翘散。


第424题 治疗蛔虫病虫瘕证,治法是


A.散蛔驱虫,调胃定痛

B.行气通腑,散蛔驱虫

C.安蛔定痛,继则驱虫

D.调气活络,驱蛔杀虫

E.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参考答案:B


解析:

虫瘕证

证候:有肠蛔虫症状,突然阵发性脐腹剧烈疼痛,部位不定,频繁呕吐,可呕出蛔虫,大便不下或量少,腹胀,腹部可扪及质软、无痛的可移动团块。病情持续不缓解者,见腹硬、压痛明显,肠鸣,无矢气。舌苔白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行气通腑,散蛔驱虫。

代表方剂:驱蛔承气汤。保守治疗无效时及时手术治疗。


第425题 治疗蛔虫病肠虫证的首选方剂是


A.化虫丸

B.使君子散

C.乌梅丸

D.驱虫粉

E.追虫丸


参考答案:B


解析:

肠虫证

证候:脐腹部疼痛,轻重不一,时作时止,或不思饮食,或嗜食异物,大便不调,或泄泻或便秘,或便下蛔虫,面色多黄滞,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粟状白点,夜寐齘齿。甚者,腹部可扪及条索状物,时聚时散,形体消瘦,肚腹胀大,青筋显露。舌苔多见花剥或腻,舌尖红赤,脉弦滑。

治法: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代表方剂:使君子散。


第426题 患儿,6岁,突然腹部绞痛,弯腰曲背,辗转不安,恶心,呕吐,肢冷汗出,常吐出蛔虫。腹部绞痛时作时止,疼痛主要在胃脘部及右胁下,痛止后可如常人。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诊断为


A.蛔虫病

B.蛲虫病

C.蛔厥证

D.绦虫病

E.钩虫病


参考答案:C


解析:

蛔厥证
证候:有肠蛔虫症状,突然腹部绞痛,弯腰屈背,辗转不宁,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常吐出胆汁或蛔虫。腹部绞痛呈阵发性,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可暂时缓解减轻,但又反复发作。重者腹痛持续而阵发性加剧,可伴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舌苔多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安蛔定痛,继则驱虫。
代表方剂:乌梅丸。


第427题 蛔虫病的治疗原则,除驱蛔杀虫外,辅以


A.补气养血

B.调和气血

C.调理脾胃

D.消食导滞

E.健脾理气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病治疗以驱蛔杀虫为主,辅以调理脾胃之法。


第428题 预防小儿蛔虫病的有效措施是


A.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

B.口服食醋60~100ml

C.可食适量使君子

D.饭后服用驱虫药

E.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用生水


参考答案:E


解析:

蛔虫病的预防与调护: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及未洗净的瓜果,不饮用生水,以减少虫卵人口的机会。
2.不随地大便,妥善处理好粪便,切断传染途径,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减少感染机会。
3.服驱虫药宜空腹,服药后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服药后反应及排虫情况


第429题 下列哪项不是蛔厥证的临床症状


A.腹部突然绞痛,主要在胃脘及右胁下

B.伴恶心呕吐,常吐出蛔虫

C.肢冷汗出

D.腹胀腹痛,腹部有包块,推之移动

E.疼痛可暂时缓解减轻


参考答案:D


解析:

蛔厥证
证候:有肠蛔虫症状,突然腹部绞痛,弯腰屈背,辗转不宁,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常吐出胆汁或蛔虫。腹部绞痛呈阵发性,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可暂时缓解减轻,但又反复发作。重者腹痛持续而阵发性加剧,可伴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舌苔多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安蛔定痛,继则驱虫。
代表方剂:乌梅丸。


第430题 蛔虫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其疼痛部位主要是


A.脐周部

B.左下腹

C.右下腹

D.痛无定处

E.胃脘部


参考答案:A


解析:

蛔虫病是感染蛔虫引起的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脐周疼痛,时作时止,饮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为主要特征。


第431题

患儿,8岁,腹痛以脐周痛为主,饮食不振,日渐消瘦,大便不调,时吐清涎,或恶心、呕吐,或吐蛔虫,精神萎靡,睡眠不安,寐中磨牙,爱挖鼻孔,咬衣角,嗜食异物。舌苔薄腻,舌尖红赤,舌体常见红色刺点。诊断为


A.肠虫证

B.蛲虫病

C.姜片虫病

D.绦虫病

E.蛔厥证


参考答案:A


解析:

肠虫证
证候:脐腹部疼痛,轻重不一,时作时止,或不思饮食,或嗜食异物,大便不调,或泄泻或便秘,或便下蛔虫,面色多黄滞,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粟状白点,夜寐齘齿。甚者,腹部可扪及条索状物,时聚时散,形体消瘦,肚腹胀大,青筋显露。舌苔多见花剥或腻,舌尖红赤,脉弦滑。
治法: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代表方剂:使君子散。


第432题 肠蛔虫证以哪种证型居多


A.虚实夹杂

B.热

C.虚

D.实

E.寒热错杂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病以六腑辨证为纲。肠虫证最为多见,虫踞肠腑,多为实证,以发作性脐周腹痛为主要症状。


第433题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肾精亏损证的治法


A.健脾助运,补肾壮阳

B.健脾补肺,益气生津

C.健脾益气,补肺化痰

D.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E.健脾益肾,滋阴壮阳


参考答案:D


解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肾精亏损证
证候:有明显的骨骼改变症状,如头颅方大,肋软骨沟,肋串珠,手镯,足镯,鸡胸,漏斗胸等,O形或X形腿,出牙、坐立、行走迟缓,并有面白虚烦,多汗肢软,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中医治法: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第434题 患儿,1岁半。头颅方大,肋软骨沟,肋串珠,鸡胸,现8颗牙,行走迟缓,并有面白虚烦,多汗肢软,舌淡苔少,脉细无力。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益脾镇惊散

B.补肾地黄丸

C.健脾益气汤

D.健脾丸

E.人参五味子汤


参考答案:B


解析:

肾精亏损证
证候:有明显的骨骼改变症状,如头颅方大,肋软骨沟,肋串珠,手镯,足镯,鸡胸,漏斗胸等,O形或X形腿,出牙、坐立、行走迟缓,并有面白虚烦,多汗肢软,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代表方剂:补肾地黄丸。


第435题

患儿,10岁,1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1天前始出现臀部及双下肢鲜红色皮疹,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伴痒感,腹痛时作,双踝肿痛,尿色鲜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应首选


A.银翘散

B.连翘败毒散

C.黄连解毒汤

D.犀角地黄汤

E.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参考答案:A


解析:

紫癜风热伤络证
证候: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凉血安络。
代表方剂:银翘散加减


第436题 患儿,11岁,皮肤紫癜反复出现3年余,瘀斑瘀点颜色紫暗,间或出现鼻衄、齿衄,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疗应首选


A.犀角地黄汤

B.连翘败毒汤

C.归脾汤

D.大补阴丸

E.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参考答案:C


解析:

紫癜气不摄血证
证候: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瘀斑、瘀点颜色淡紫,常有鼻衄、齿衄,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


第437题 佝偻病在我国各地发病率不同,从地理位置分布,高发地区是


A.北方

B.南方

C.东南

D.沿海

E.东部


参考答案:A


解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城市高于农村,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病率高于母乳喂养者。


第438题 过敏生紫癜的常见部位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第439题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部位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第440题 紫癜起病急,病程短,紫癜颜色鲜明者辩证属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