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题 大黄牡丹汤中大黄的配伍意义是
A.清泻瘀热,分利二便
B.荡涤肠胃,泄热泻结
C.泻热除湿,通肠逐瘀
D.通肠泄热,以泻代清
E.清热泻火,导热下行
参考答案:C
解析:
大黄牡丹汤中,大黄苦寒攻下为君,泻热逐瘀,涤荡肠中湿热瘀毒。
A.桃仁、红花、赤芍药
B.连翘、贝母、炙甘草
C.赤芍、连翘、金银花
D.桃仁、芒硝、冬瓜子
E.连翘、甘草、金银花
参考答案:D
解析:
大黄牡丹汤的组成是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泻热逐瘀自能康。
第3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使药功用范畴的是
A.消除或减低君、臣药之毒性
B.协助君臣药治疗兼证
C.针对某一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D.引药至病所或特定部位
E.缓和君、臣药之峻烈
参考答案:D
解析:
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第4题 “君药分量最多”的正确理解是
A.方中君药用量最大、作用最强
B.君药必是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
C.方中君药比其作为臣佐使药的用量相应较大
D.各君药用量之和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
E.君药药量在全方药物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
参考答案:C
解析:
所谓君药,李东垣《脾胃论》曰:“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君药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物。单味药治病用量较大方可见效,君药用量较大方可突出在方中的主导作用。
第5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
A.消食和胃
B.分消上下
C.调和营卫
D.舒肝和胃
E.透达膜原
参考答案:A
解析: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证。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A项“消食和胃”属消法范畴,不属于和法。因此本题答案选A。
A.方中诸药均须有相应的针对症状
B.方中必有一药专作引经之用
C.君药的用量必须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
D.方中诸药既须主次有序,各司其职,又须密切配合,相与宣摄
E.每方必须君、臣、佐、使俱全
参考答案:D
解析:
方剂不是药物的随意堆砌,它是依据辨证与治法的需要,将药物有原则、有目的地配合在一起。在遣药组方时并没有固定的程式,既不是每一种意义的臣、佐、使药都必须具备,也不是每味药只任一职。任何方剂组成中,君药不可缺少,君药的药味较少,且不论何药在作为君药时,其用量比之作为臣、佐、使药应用时要大。
第7题 决定方剂功用、主治的主要因素是
A.配伍
B.剂量
C.剂型
D.用法
E.药物
参考答案:E
解析:
药物是决定方剂功用、主治的主要因素。当方剂中的药物增加或减少时,必然要使方剂组成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并由此导致方剂功用的改变。这种变化主要用于临床选用成方,其目的是使之更加适合变化了的病情需要。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以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即我们常说的“随症加减”。
第8题 由大承气汤化裁为小承气汤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小承气汤与大承气汤相比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为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因此选C。
第9题 由半夏泻心汤化裁为生姜泻心汤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半夏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为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意在和胃而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适于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痞证。因此选C。
第10题 下述各类药物中不属于佐药范畴的是
A.引导诸药至病所的药物
B.用以消除或减低君臣药毒性的药物
C.用以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D.针对次要兼证、兼病或某一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E.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参考答案:A
解析:
佐药有三种意义。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物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物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A选项属于使药的范畴。
第11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不易变质
B.服用方便
C.吸收缓慢
D.药力持久
E.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
参考答案:A
解析:
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入适宜的黏合剂制成球形的固体剂型。丸剂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患者服用与携带。一般说来,丸剂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但也有丸剂药性比较峻猛者,多为芳香类药物与剧毒药物,不宜作汤剂煎服。若存放方式不恰当,或者超出保质期限,丸剂也会发生变质。故选A。
第12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消法范畴的是
A.消痞化积
B.通导大便
C.消痰利水
D.消疮散痈
E.消导食积
参考答案:B
解析: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下法,也称泻下法,是运用泻下作用的方药,通过泻下大便,以达到攻遂体内食积的作用,B选项属于“下法”,不属于“消法”。
第13题 下列病证中不宜使用下法治疗的是
A.结痰
B.积水
C.蓄血
D.痞块
E.宿食
参考答案:D
解析:
痞块用消法。消法与下法均可消除有形之邪,但两者作用不同。下法是在燥屎、瘀血、停痰、留饮等有形实邪必须急于排除,且有可能排除的情况下使用;消法则是在慢性的积聚,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的痞块,不可能且无条件排除的时候采用。下法是猛攻急下,消法是渐消缓散,方法不同,用药也各异。
第15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反佐”范畴的是
A.热因热用
B.以泻代清
C.火郁发之
D.壮水制火
E.寒药热服
参考答案:E
解析:
病人如果对药物产生格拒反应,我们就需要用和疾病性质相类似特性的药物,使药物能顺利进入到体内,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这种方法,在中医上就称为“反佐”。比如说,疾病的性质是寒证,本来应该用热药进行治疗,但如果寒邪较重,它就会对热药产生格拒,使热药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反佐”的方法(如在大量热药中加入少量的寒凉药)来进行治疗。“热药冷服,寒药热服”也属于反佐的范畴,正常情况下是“热药热服,寒药冷服”。当患者拒药时,采用“热药冷服,寒药热服”。
第16题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方剂组成原则要求的是
A.方中诸药,主次有序,分工合作
B.君药的药量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
C.君药的数量不宜过多,药量相应较大
D.不一定君臣佐使俱全,但君药不可缺少
E.辨证审因,随证立法,依法制方
参考答案:B
解析:
君药的药味较少,而且不论何药在作为君药时,其用量比之作为臣、佐、使药应用时要大。
第17题 最早归纳并系统论述“八法”的是
A.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B.清·汪昂《医方集解》
C.唐·王焘《外台秘要》
D.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E.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参考答案:D
解析:
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概括总结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第18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A.下法、清法
B.和法、温法
C.清法、补法
D.宣法、通法
E.汗法、吐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概括总结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第19题 桑菊饮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缓
B.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苔薄白,脉浮缓
C.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D.身热,咳逆,气急鼻塞,苔薄黄,脉滑数
E.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有汗不多,口渴咽干,舌尖红,脉浮数
参考答案:C
解析: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临床症状可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第20题 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
A.辛凉透表,兼清里热
B.辛凉宣泄,清肺解毒
C.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D.清肺泄热,止咳平喘
E.辛凉透表,宣泄肺热
参考答案:C
解析: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为辛凉宣泄,清肺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