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医助理医师 中医基础理论题库(351题)


第321题 阳偏衰常见于


A.脾、心、肾

B.肺、心、肾

C.肝、脾、肾

D.脾、肺、肝

E.肝、心、肾


参考答案:A


解析:

阳气不足可发于五脏六腑,如心阳、脾阳和肾阳等,皆可出现虚衰病变,但一般以肾阳虚衰最为重要。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所以肾阳虚衰在阳气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322题 气不摄血多与哪一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A.心

B.脾

C.肺

D.肾

E.肝


参考答案:B


解析:

气不摄血,是指因气虚统摄无力,以致血逸脉外而出血的病理变化。由于脾主统血,所以气不摄血的病变,多与脾气亏虚有关。


第323题 气大量丢失的病理变化为


A.气滞

B.气逆

C.气闭

D.气脱

E.气虚


参考答案:D


解析:

气脱,指气虚至极,不能内守而大量脱失,以致生命功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第324题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了津液与气的哪种关系失调


A.气随津脱

B.津枯血燥

C.津亏血瘀

D.血瘀水停

E.水停气阻


参考答案:A


解析:

气随津脱是指津液大量耗失,气失其依附而出现暴脱亡失的病理变化。多由高热伤津,或大汗伤津,或严重吐泻耗伤津液等所致。


第325题 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称为


A.水停气阻

B.气随津脱

C.血瘀水停

D.津亏血瘀

E.津枯血燥


参考答案:D


解析:

津亏血瘀是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津液充足是保持血脉充盈,血行通畅的重要条件。若因高热、烧伤,或吐泻、大汗出等因素,致使血中津液大量亏耗,则血液循行滞涩不畅,从而发生血瘀之病变。


第326题 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的病理变化称为


A.水停气阻

B.气随津脱

C.血瘀水停

D.津亏血瘀

E.津枯血燥


参考答案:C


解析:

血瘀水停是指因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的病理变化。血瘀则津液不行,从而导致津停为水湿痰饮。


第327题 血虚生风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血虚生风。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导致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虚无以荣络,则虚风内动。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


第328题 热极生风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指邪热炽盛,燔灼津液,劫伤肝阴,筋脉失养而动风病理状态。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由于火热亢盛,煎灼津液,致使筋脉失养,动而生风。常见临床表现:在高热不退基础上出现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神昏谵语等。


第329题 六经由表入里传变的次序是


A.太阴→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少阳

B.太阴→太阳→少阴→阳明→厥阴→少阳

C.太阳→太阴→阳明→少阴→少阳→厥阴

D.太阴→阳明→厥阴→太阳→少阴→少阳

E.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参考答案:E


解析:

六经由表入里传变,基本形式是由阳入阴,顺次由太阳至阳明、少阳,而后太阴,少阴,最终至厥阴。


第330题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用寒远寒即气候寒凉之际不宜使用大寒大凉药物或食物,属于因时制宜。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第331题 治病时考虑年龄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年龄、性别、体质属于个人因素,故治病时考虑年龄属于因人制宜。


第332题 属于反治的是


A.以寒治寒

B.以寒治热

C.以热治寒

D.热者寒之

E.寒者热之


参考答案:A


解析:

反治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相符的病证,即病有假象者。由于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假象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究其实质,仍然是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的治疗。包括①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②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③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④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


第333题 属于正治的是


A.以通治通

B.热者寒之

C.用热远热

D.以补开塞

E.热因热用


参考答案:B


解析:

正治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原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第334题 适用于真热假寒证的治则治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寒因寒用指治疗内真热而外假寒的方法。病的实质是真热,而表现出假寒的现象,亦即内真热而外假寒,须用寒凉药治疗。


第335题 适用于脾虚腹胀的治则治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塞因塞用,系反治法之一。谓因塞证而用塞法。前塞为塞法,指补养固涩;后塞为塞证,指本虚标实之满胀不通的病证。脾虚需健脾补脾,腹胀为本虚标实,不可破气攻逐,否则更伤脾气,应用塞因塞用之法。


第336题 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其治则是


A.攻补兼施

B.实者泻之

C.虚者补之

D.通因通用

E.塞因塞用


参考答案:E


解析:

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因此,以补开塞,主要是针对病证虚损不足的本质而治。


第337题 用补益药治疗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证。


第338题 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第339题 属于既病防变的是


A.锻炼身体

B.起居有节

C.药物预防

D.早期诊治

E.调摄精神


参考答案:D


解析: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袭。A、B、C、D属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以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第340题 塞因塞用适用于


A.肠热便结

B.瘀血闭经

C.脾虚腹胀

D.热结旁流

E.食滞腹泻


参考答案:C


解析:

塞因塞用:是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之法。适用于因虚而致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司所致的脘腹胀满等症,治疗时应采取补脾益胃的方法,恢复脾升胃降之职,气机升降正常,脘腹胀满自除。这种以补开塞之法,就是塞因塞用。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