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81题 情志为病,过思则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思则气结,指过度思虑,导致心脾气机郁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及倦怠乏力、食少、腹胀、便溏等症状。
第284题 偏食辛温燥热,则可导致
A.肝经湿热
B.心肝火旺
C.肠胃积热
D.肺胃热盛
E.肺胃津伤
参考答案:C
解析:
过于偏嗜寒热饮食,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而发生某些病变,偏嗜辛温燥热饮食日久,则易致肠胃积热等。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下传肠道,所以对胃肠的功能影响最明显。
第285题 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发为泄泻、水肿、痰饮等。所以说湿易损伤脾阳。
第288题 疠气与六淫邪气的主要区别是
A.体外入侵
B.具有强烈传染性
C.多从皮毛口鼻而入
D.多与季节气候有关
E.多与地理环境有关
参考答案:B
解析:
疠气的致病特点有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这三个特点。
六淫邪气共同的致病特点是:(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二者主要区别在于疠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第289题 痰浊为病,随气上逆易致
A.停滞胃腑,失于和降
B.蒙蔽清窍,扰乱心神
C.阻滞肺气,失于宣降
D.留滞脏腑,升降失常
E.流注经络,气机阻滞
参考答案:B
解析:
痰饮致病,随气上逆,易于蒙蔽清窍,扰乱心神,致使心神活动失常,出现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等。
第290题 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
A.寒邪
B.湿邪
C.燥邪
D.火邪
E.风邪
参考答案:A
解析:
寒性凝滞,寒邪伤人,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是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
第291题 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A.寒邪
B.暑邪
C.湿邪
D.燥邪
E.风邪
参考答案:D
解析: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司呼吸,开窍于鼻,燥邪易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甚或燥伤肺络。
第294题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发病类型是
A.伏而后发
B.感邪即发
C.徐发
D.继发
E.合病
参考答案:A
解析:
伏而后发,即指感受邪气后,并不立即发病,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这种发病形式多见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伤。
第295题 疠气致病多为
A.伏而后发
B.徐发
C.继发
D.感邪即发
E.复发
参考答案:D
解析:
感邪即发,又称为卒发、顿发。即感邪后立即发病。多见于:①新感外邪较盛。如感受风寒、风热、温热、暑热、温毒邪气,邪气较盛时,多感邪即发。②情志剧变。剧烈的情绪变化,如暴怒、过度悲伤均可致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脏腑功能障碍而顷刻发病。③毒物所伤。误服有毒食品,药物中毒、吸入有毒的秽浊之气,可使人中毒而迅速发病。④外伤。无论何种外伤,伤人后立即发病。⑤感受疠气。由于其性毒烈,致病力强,来势凶猛,感邪后多呈暴发。
第298题 决定某种病邪的易感性的主要因素是
A.阴阳
B.脏腑
C.环境
D.体质
E.精神状态
参考答案:D
解析:
体质与发病:不同的体质,在发病中可①决定发病倾向,如体质虚弱,则易感邪发病,且发病后易形成虚实夹杂证。②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如阳虚之体,每易感受寒邪;阴虚之质,每易感受热邪等。③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如感湿邪,阳盛之体易热化形成温热病变;阳虚者则易寒化为寒湿病变等。
第299题 决定发病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A.精神状态
B.阴阳
C.脏腑
D.环境
E.体质
参考答案:E
解析:
体质与发病:不同的体质,在发病中可①决定发病倾向,如体质虚弱,则易感邪发病,且发病后易形成虚实夹杂证。②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如阳虚之体,每易感受寒邪;阴虚之质,每易感受热邪等。③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如感湿邪,阳盛之体易热化形成温热病变;阳虚者则易寒化为寒湿病变等。
第300题 小儿食积而致疳积,其发病类型是
A.徐发
B.继发
C.合病
D.复发
E.伏而后发
参考答案:B
解析:
继发,是指在原发疾病基础上,继发新的疾病。其特点是新的疾病与原发病的病理上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