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81题 水气凌心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水气凌心指水气上逆,引起心脏的病变。凌,侵犯的意思。由于脾肾阳虚,气化障碍,水液停留体内,不能正常排泄,产生痰饮,水肿等水气病。水气上逆,停聚胸膈影响心阳时,可致心阳不振,心气不宁,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治宜温阳益气、宁心涤饮。肾属水,心属火,依据五行关系,水克火,而此为病理状态,故它们之间是相乘关系,即水过度克制火。故选B。
第82题 木火刑金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木火刑金,木火,指“肝火”,肺属金。肝火过旺,可以耗伤肺金,引起肺病的加重,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金原是克木的,但由于木过度亢盛,使得金不仅不能去克木,反而被木所克制,令金受损,这叫木反侮金。
第83题 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属于
A.相乘传变
B.母病及子
C.相侮传变
D.子病犯母
E.子盗母气
参考答案:D
解析:
子病及母: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子病及母一般规律有三种:一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二是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终致子母俱不足;三是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以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子盗母气”。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为子病犯母。
第84题 金虚木侮属于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参考答案:D
解析: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与克制。正常为金克木,由于金不足或木太过,使金受到木的反向制约或克制,则出现木侮金的相侮传变。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参考答案:E
解析:
考查五色、五脉、五脏的五行属性。由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外在表现,依据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和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可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推断病情进展和判断疾病的预后。即所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五行:木火土金水,
对应五色:青赤黄白黑,
对应五脉:弦洪缓浮沉,
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
所以选E。
第89题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泻南补北
B.培土制水
C.抑木扶土
D.益火补土
E.佐金平木
参考答案:D
解析: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第95题 下列哪种治法体现了五行相克规律
A.金水相生
B.益火补土
C.抑木扶土
D.滋水涵木
E.培土生金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的治疗原则是抑强和扶弱。抑强,是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抑制病邪亢盛一方以使不及一方易于恢复的法则,适用于相克太过。其中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治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第96题 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以下哪项不正确
A.古代解剖学知识的积累,认识了内脏的一些机能
B.长期对生活实践的观察总结,了解了脏腑的一些机能
C.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使藏象理论系统化
D.临床经验大量积累,丰富并完善了藏象理论
E.古代解剖学知识的积累,使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充实和修正完善
参考答案:E
解析:
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主要有四:①古代解剖学知识的积累,认识了内脏的某些机能;②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总结,认识了人体的复杂机能,并赋予相应的脏腑;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使藏象理论系统化;④临床经验的大量积累,可升华而形成理论,并通过临床疗效来探索和反证脏腑的生理病理,使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充实和修正完善。
A.指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
B.指五脏生理系统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C.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D.指五脏病理系统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E.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参考答案:C
解析:
“象”,是对以五脏为中心的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第100题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A.以五脏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
B.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C.五脏者,实而不能满
D.六腑者,满而不能实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B
解析: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