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01题 提高病人依从性的方法不包括
A.及时纠正病人的不良行为
B.纠正病人对检查和治疗措施的错误认识
C.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D.提高病人对医嘱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E.教会病人自我监测
参考答案:A
解析:
遵医行为是指病人执行医嘱的程度。不配合表现为三种形式:拒绝执行医嘱、部分执行医嘱、诊疗过程中擅自停止执行医嘱。针对于此,提高遵医行为的方法主要包括:①提高医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在医疗作风、技术方面严格要求;②医嘱要切实可行,安全、经济、有效;③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和操作技巧,减轻病人痛苦;④医务人员在指导病人执行医嘱时要力求解释充分明白,用各种方法增进病人理解记忆,必要时让病人复述。
第202题 对于切除阑尾的术后患者,应采取哪种医患模式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合作-指导型
E.被动-主动型
参考答案:B
解析:
医患关系的模式类型分为三型:①指导合作型(B选项),如临床中的急性感染过程。②共同参与型,如临床中的大多数慢性患者。③主动-被动型,如临床中的昏迷、外伤、谵妄、麻醉等。
第203题 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病人的依从性,等于
A.技术交往
B.非技术交往
C.言语交往
D.非言语交往
E.治疗效果
参考答案:E
解析:
遵医是指患者遵从医生开具的医嘱有利于患者康复、预防疾病复发的指导。患者的依从性,也称为遵医行为,是指患者的医嘱执行率。患者的依从性不高,是医患交往不良最直接的结果。有人用如下公式强调依从性的重要性:治疗效果=医师的临床知识与技能×患者的依从性。
第204题 应提倡的医患关系模式是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不同情况决定医患关系,对待小孩的患者就得主动-被动型,对于外科病,急性病之类的,就需要用指导-合作型,对于慢性病,老年病啥的,久病成医的那些老年人,就可以用共同参与型。所以选择D
第205题 下列情况不易导致医患交往障碍的是
A.以对方能否带来物质利益而确定关系的好坏
B.病人情绪不稳,容易激惹,反应敏感
C.病人过分挑剔或过分冷淡
D.医生耐心解释病情
E.医生对病人的病痛缺乏应有的同情和责任感
参考答案:D
解析: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部分医生更多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以及病人本身对医生的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和疾病的复杂性等。但医生耐心解释病情不会导致医患交往困难。
第206题 良好的医患关系的作用是
A.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B.有利于实施预防措施
C.有利于病人的情绪
D.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健康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第一,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例如从诊断方面看,医患之间没有充分的交往,医生就往往采集不到确切的病史资料。从治疗方面看,患者遵从医嘱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第二,融洽的医患关系会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应。对于患者来说,不仅可消除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应激,而且可以从良好的情绪反应所致的躯体效应中获益。对于医生来说,从这种充满生气的医疗活动中亦可得到更多的心理上的满足,即良好的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的手段,它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而且对医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必须的。
第207题 女,45岁。在初次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衣着整齐,年貌相当,言语清晰,但语速较快、逻辑欠清晰,倾诉欲特别强,说话滔滔不绝,不带丝毫停顿。为了节省时间,尽快了解患者的主要问题,医生应对患者
A.训斥其说话无主题
B.使用封闭式提问
C.诊断为躁狂症
D.继续认真倾听
E.解释其多话原因
参考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医生对医患交往技巧的具体应用,为了节省时间,尽快了解其主要情况,抓住主要问题,医生应用封闭式提问引导谈话和控制时间。
第208题 一位女医生声调柔和,目光亲切,讲话面带微笑,她在下列哪方面做得好
A.非言语沟通
B.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C.目光沟通
D.以上都不是
E.言语沟通
参考答案:A
解析:
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言语形式的交往和非言语形式的交往。前者顾名思义,是用语言传递信息,后者包括语调、表情等。依题意,这位女医生是非言语形式的交往做得好。
第209题 儿童患者住院后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般不包括
A.不安全感
B.抑郁心理
C.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D.依赖症
E.分离性焦虑
参考答案:B
解析:
1.儿童在患病期间,对父母更加依赖,对门诊或住院治疗造成与父母短时或相对较长时间的分离,会引起儿童极大的情绪反应,造成“分离性焦虑”情绪。2.学龄期患者初入院时有惧怕心理,缺乏安全感,表现为孤僻、胆怯、悲伤、焦虑等。
第210题 患者安于已适应的角色,小病大养,该出院而不愿意出院,此时患者的状态被称为角色行为
A.缺如
B.冲突
C.强化
D.异常
E.减退
参考答案:C
解析:
患者的角色适应不良分成五种情况(E~D)。病已减轻,或无大碍,却小病大养属患者角色强化。
第211题 某人已被确诊为精神障碍性疾病,而本人否认自己有病,此人角色行为的改变属于角色行为
A.减退
B.强化
C.冲突
D.异常
E.缺如
参考答案:E
解析:
角色行为缺如是指患者否认自己有病,未能进入角色。
第212题 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中,常表现为行为与年龄、社会角色不相符合,像回到婴儿时期,此患者的心理状态被称为
A.回避
B.猜疑
C.愤怒
D.退化
E.焦虑
参考答案:D
解析:
人的生理年龄是不可逆的,但在心理方面却有时表现出明明是个大人,但像小孩一样撒娇、依赖、退缩、情感脆弱,好像退回到童年阶段。此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退行"或"退化"。显然题干中所提到的表现不是E、B、C项的情况,也不是简单的"回避"。
第213题 患者男,62岁。离休干部,因高血压入院后,得知女儿生了小孩,偷偷跑出院去看望,结果导致病情加重,这种情况称为
A.角色冲突
B.角色适应
C.角色减退
D.角色强化
E.角色缺如
参考答案:C
解析:
角色行为减退是指病人个体进入病人角色后,由于某种原因又重新承担起本应免去的社会活动角色的责任,放弃了病人角色去承担其他角色活动,这样往往使病人的病情出现反复。
第215题 出现小病大养的情况可能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角色行为缺如是指患者未能进人角色,虽然医生诊断为有病但本人否认。角色行为减退是指已进入角色的病人由于更强烈的情感需要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能及的活动,对病考虑不充分或不够重视而影响到疾病的治疗。角色冲突是当某种非病人角色需要的强度超过求医治病的动机时病人出现的心理冲突,表现为焦虑不安、左右为难以至痛苦。角色强化是由于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病人对自己的能力怀疑,对承担原有社会角色惊慌不安,而安心于已适应的病人角色状况或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情况小病大养。角色异常是病人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观、失望等不良心境影响而导致的行为异常,如对医务人员的攻击性言行,病态固执、抑郁、厌世以至自杀等。
第216题 医生诊断为有病但本人否认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病人角色缺如表现为患者意识不到以及有病,或否认病情的严重程度,其原因是患者的社会角色或状态不能接受现实进入患者角色而表现否认心理。
第217题 由病人的家长、家属或他人作出求医决定的求医类型是
A.被动型
B.强制型
C.顾虑型
D.合作型
E.主动型
参考答案:A
解析:
自我意识尚未发育成熟的未成年人、意识丧失或缺乏自知能力以及体质虚弱的老人等患者,需由患者家长、家属或他人作出求医决定而产生求医行为,都属于被动求医型。
第218题 根据求医的决定权,可将求医行为分成
A.主动型、参与型、强制型
B.主动型、指导型、合作型
C.主动型、被动型、强制型
D.参与型、指导型、合作型
E.参与型、被动型、强制型
参考答案:C
解析:
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求医决定的作出,可能是患者本身,也可能是他人或社会。据此我们可以把求医行为分成以下三种类型:主动求医型、被动求医型、强制求医型。
第219题 患者男,50岁。省厅领导,入院后焦虑不安,烦恼痛苦,希望医生能尽快治疗,好重新工作,这种情况称为
A.角色冲突
B.角色适应
C.角色减退
D.角色强化
E.角色缺如
参考答案:A
解析:
角色行为冲突是指从健康人转变为病人时,如果病人不能从平日的社会行为角色中进入到病人的角色就会引起心理冲突,病人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愤怒、烦恼、茫然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