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002题
人体免疫系统是人类抵御疾病的最重要防线,以下各项不属于免疫系统作用的是( )。
A.清除人体内衰老、死亡细胞
B.清除人体内变异、恶化细胞
C.抵御外来细菌、病毒入侵
D.对进入体内有毒物质进行识别与解毒
参考答案:D
解析:
人体免疫系统具有的作用包括:(1)免疫防御功能,识别并清除外来病毒;(2)免疫自稳功能,识别并清除自身死亡和衰老细胞;(3)免疫监视功能,识别并清除自身病变、癌变细胞。
第1003题
地球被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根据随高度不同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等。其中,经常出现极光、流星灯天文现象的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散逸层
参考答案:C
解析:
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温度、湿度等各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并伴随气团变冷或变热,水汽形成雨、雪、雹、霜、露、云、雾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平流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又称“同温层”。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电离层中间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500公里,叫做“热层”。在这两层内,经常会出现许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极光、流星等。散逸层,热层顶以上是外大气层,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
第1004题
下列植物中,( )属于茄科的植物。
A.萝卜
B.棉花
C.烟草
D.南瓜
参考答案:C
解析:
烟草属于茄科植物,萝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棉花属锦葵目锦葵科木槿亚科棉属,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
第1005题
面对突发灾难,逃生方法正确与否与逃生成功率密切相关,应对不当,往往付出生命代价。在高层楼里遇到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湿毛巾封死门缝等待救援
B.快速进入电梯下行逃生
C.弯腰低头顺楼梯往下奔跑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呼吸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遇到火灾时,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进行呼吸,防止烟雾窒息。能够逃离时,应该弯腰低头靠墙通过楼梯向外逃生。如果不能及时逃离,应该用湿毛巾封死门缝、空调风口等会导致烟雾进入的通道,等待救援。火灾时,电梯不具有防高温性能,当遇到高温时,电梯厢容易失控甚至变形卡住,还会有触电的危险。当楼内电气线路被烧毁或者断电时,电梯会停在楼层中间。一方面不利于电梯内的人员逃生;另一方面不方便外面的抢险人员营救,容易造成伤亡事故。所以答案选B。
A.
B.
C.
D.
参考答案:A
解析:
A代表寒潮,B代表大雪,C代表台风,D代表阴霾。
第1007题
下列有关天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开普勒制成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证实了哥白尼学说
B.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C.世界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是《诗经》中的“鲁庄公七年星陨如雨”
D.月食发生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是伽利略所做,A项错误;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详见《春秋》“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C项错误;D项说的是日食,故答案为B。
第1008题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电站发电——核能转化为电能
B.电饭锅烧饭——电能转化为内能
C.热机工作——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参考答案:C
解析:
热机工作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项错误。
第1009题
全球大部分的货物贸易是通过海运进行的。人们为了缩短航程,在19世纪到20世纪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其中,苏伊士运河连接的是
A.地中海与红海
B.太平洋与加勒比海
C.北海与波罗的海
D.印度洋与南中国海
参考答案:A
解析:
苏伊士运河连接的是地中海和红海。
第1010题
康德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他积极探索天体的起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自然形成的理论,这一理论( )
A.“星云”假说
B.“大爆炸”学说
C.“河外星系”假说
D.“银河系中心”学说
参考答案:A
解析:
康德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和哲学。1755年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第1011题
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 )。
A.塔底地层下陷的缘故
B.受到地震的影响
C.常年遭受飓风吹袭的结果
D.钟塔的木料砖石年久破损
参考答案:A
解析:
比萨斜塔倾斜是因为地层下陷,目前正在地下加固。
第1012题
超导现象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内部电阻变为零。这一特性却并未得到实际应用,其原因在于( )。
A.超导材料比较稀缺,不易普及
B.超导材料过于昂贵,普通人买不起
C.超导并不能节省多少能源
D.超导目前还不能在常温下实现
参考答案:D
解析:
超导现象是指在绝对零度时,材料内部电阻变为零,而在地球上处于绝对零度的条件极难实现,所以这一特征并未得到实际应用。
第1013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B.在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房间太小,不会有回声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参考答案:D
解析:
声音在真空中根本无法传播,A项错误;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是反射声具有足够大的声强,并且与原声的时差须大于0.1秒,声音与回声时间不超过0.1秒的话,人是分辨不出来的,小房间里回音经过的路程很短,在0.1秒内,B项错误。声音在固、液、气态中都可传播,C项错误。
A.只有(1)
B.只有(2)
C.只有(3)
D.(1)、(2)和(3)都不是
参考答案:D
解析:
有鲦鱼出现的河中和长有浮藻的水域是大嘴鲈鱼的生长条件,没有这些条件就不会有大嘴鲈鱼,但是有这些条件也不一定有大嘴鲈鱼。漠亚河中没有大嘴鲈鱼这个条件,(1)(2)(3)三个结论都不能推出。
第1015题
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D.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参考答案:A
解析: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有局限性,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而不是不再适用,因此B、C、D项错误,只有A项正确。
第1016题
在19世纪以前,纺织原料全部采用天然纤维。下列天然纤维中,中国最晚用作纺织原料的是( )。
A.棉
B.麻
C.毛
D.丝
参考答案:A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初年,纺织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主要原料为麻和丝。到了两宋和元代,随着棉花在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广泛种植,手工棉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棉花逐渐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因此中国最晚用作纺织原料的是棉。
第1017题
2005年,我国攻克( )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
A.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环境污染
B.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复杂
C.环境污染、生态复杂、高寒缺氧
D.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参考答案:D
解析:
2005年,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段全线铺通,于2006年7月1日开通运营。青藏铁路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
第1018题 我国的住宅卧室通常朝向南面,主要依据是( )。
A.住宅设计者的习惯
B.使用方便
C.美观
D.更好的采光
参考答案:D
解析: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住宅卧室朝南是为了能更好的采光。
第1019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氟利昂
C.一氧化二氮
D.臭氧
参考答案:A
解析: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第1020题
人体中含有5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占体重0.01%以上的元素被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占体重0.01%以下的元素被称为微量元素,下列元素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 )
A.钾
B.钙
C.钠
D.碳
参考答案:D
解析:
选项中元素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