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导游资格证《政策与法律法规》章节练习试题(1607题)


第1401题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持枪猎捕的,应当依法取得( )核发的持枪证。


A.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B.公安机关

C.旅游主管部门

D.环境保护部门


参考答案:B


解析: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23条规定,持枪猎捕的,应当依法取得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故选B。



第1402题 申请世界遗产须具备以下前提:( )。


A.真实性和完整性

B.稀缺性和杰出性

C.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D.设立保护机构

E.有经费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申请世界遗产须具备两个前提:备选项目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保护机构,有经费。故答案为ACDE。



第1403题 可以进行教学活动、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活动的自然保护区是( )。


A.实验区

B.缓冲区

C.核心区

D.考察区


参考答案:A


解析: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18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实验区指缓冲区的外围区域。这里可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活动等。故选A。



第1404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


A.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B.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

C.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D.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

E.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1条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故答案为ABCE。



第1405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 )。


A.真实性

B.完整性

C.整体性

D.传承性

E.实用性


参考答案:ACD


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4条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ACD。



第1406题 下列关于设立博物馆必须具备的条件的表述,正确的包括( )。


A.固定的馆址

B.足够多的藏品

C.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D.必要的办馆资金

E.确保观众人身安全的设施、制度及应急预案


参考答案:ADE


解析:

《博物馆条例》第10条规定,设立博物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固定的馆址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展室、藏品保管场所;②相应数量的藏品以及必要的研究资料,并能够形成陈列展览体系;③与其规模和功能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④必要的办馆资金和稳定的运行经费来源;⑤确保观众人身安全的设施、制度及应急预案。故答案为ADE。



第1407题 自然保护区内只准从事科学研究和观测活动的是( )。


A.实验区

B.缓冲区

C.核心区

D.边缘区


参考答案:B


解析: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18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的一定面积的区域。这里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和观测活动。故选B。



第1408题 自然保护区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也不允许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是( )。


A.实验区

B.缓冲区

C.核心区

D.边缘区


参考答案:C


解析: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18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该区非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一般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故选C。



第1409题 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第11条规定,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 )两级。


A.国家级、地方级

B.国家级、省级

C.一级、二级

D.重点级、一般级


参考答案:A


解析: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11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故选A。



第1410题 下列活动可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的是( )。


A.在景物或设施上刻画、涂污

B.乱扔垃圾

C.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D.举办大型游乐活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风景名胜区条例》第26条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的活动包括:①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②修建储存爆炸物、易燃物、放射物、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③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画、涂污;④乱扔垃圾。故选D。



第1411题 国务院( )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A.旅游

B.建设

C.陆地、海洋

D.林业草原、渔业


参考答案:D


解析: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林业草原、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故选D。



第1412题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并每( )根据评估情况确定对名录进行调整,后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参考答案:C


解析:

《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10条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并每5年根据评估情况确定对名录进行调整,后报国务院批准公布。故选C。



第1413题 《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修建储存危险物品的设施,以及开荒、开矿等生产活动项目,应该划分区域,确保游客安全。 ( )



参考答案:错


解析:在风景名胜区内,修建储存危险物品的设施,以及开荒、开矿等生产活动项目,应该禁止。


第1414题 文物,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 )



参考答案:对


解析:文物,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代建筑、历史遗迹、生产和生活用品、工艺美术品等。


第1415题 《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除外。 ( )



参考答案:错


解析: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第1416题 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 )罚款。


A.100元以上300元以下

B.300元以上500元以下

C.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D.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参考答案:C


解析: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35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除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的以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故选C。



第1417题 下列有关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


A.以保护文化遗产为核心

B.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

C.是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区域性保护

D.是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

E.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


参考答案:BD


解析:

根据《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故答案为BD。



第1418题 下列不属于世界遗产范畴的是( )。


A.文物遗产

B.文化遗产

C.自然遗产

D.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参考答案:A


解析: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故选A。



第1419题 国务院( )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博物馆监督管理工作。


A.林业

B.建设

C.文物

D.旅游


参考答案:C


解析:

《博物馆条例》第7条规定,国家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博物馆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博物馆管理工作。故选C。



第1420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设立博物馆的必备条件?( )


A.固定的馆址

B.大量的珍贵藏品

C.专业技术人员

D.必要的办馆资金


参考答案:B


解析:

《博物馆条例》第10条规定,设立博物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固定的馆址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展室、藏品保管场所;②相应数量的藏品以及必要的研究资料,并能够形成陈列展览体系;③与其规模和功能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④必要的办馆资金和稳定的运行经费来源;⑤确保观众人身安全的设施、制度及应急预案。故选B。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