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章节习题(456题)


第321题 罐区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架空线路杆基与危险区域边沿最小水平间距应大于1.5倍杆高

B.通往趸船的线路应采用硬质电缆

C.安全电压架空线路可以跨越收发油作业区

D.当防雷接地与信息系统公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参考答案:A


解析:1.禁止任何一级电压的架空线路跨越储罐区、桶装油品区、收发油作业区、油泵房等危险区域的上空。2.电缆穿越道路应穿管保护,埋地电缆地面应设电缆桩标志。通往趸船的线路应采用软质电缆,并留有足够的长度满足趸船水位上下变化。3.架空线路的电杆杆基或线路的中心线与危险区域边沿的最小水平间距应大于1.5倍杆高。4.当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设备公用接地装置时,按最小考虑,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第322题 罐区生产中要注意防雷、防静电,下列要求中正确的是( )。


A.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每年进行一次测试

B.防雷接地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须分开设置,不得共用

C.钢轨、钢栈桥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0Ω

D.罐区不宜装设消雷器


参考答案:D


解析:1.石油库和罐区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每年进行两次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接地线应做可拆装连接。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应保持完好有效。当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设备公用接地装置时,按最小考虑,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2.铁路装卸油设施,钢轨、输油管道、鹤管、钢栈桥等应按规范作等电位跨接并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3.罐区不宜装设消雷器。


第323题 储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及检查维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轻质油罐每三年清洗一次,重质油罐每六年清洗一次。影响产品质量时,可随时进行清洗

B.储罐清洗可以分为人工清罐和机械清罐两种,人工清罐需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机械清罐队伍须具有相应资质

C.罐底检查发现存在渗漏点时,须使用超声波检查

D.对罐壁进行检查时,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查罐壁剩余厚度,重点检查上部一圈板的剩余厚度


参考答案:B


解析:A选项:轻质油罐3年清洗一次,重质油罐5年清洗一次。C选项:罐底板擦洗干净后,目视检查所有焊缝和底板,需要进一步确定渗漏点时,使用真空试验或漏磁探伤来检查。D选项:重点检查下部两圈板的剩余厚度,各圈板的剩余腐蚀裕量应满足下一使用周期要求。


第324题 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 )”标志。


A.易燃易爆品

B.严禁吸烟

C.注意危险

D.危险品


参考答案:D


解析:

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 标志。


第325题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 号),指出该企业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4 分)



参考答案:该企业需要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包括槽罐车和甲醇罐装站( 2 分)。理由如下。
(1)槽罐车:甲醇量( 2000t)≥临界量(1 分);
(2)罐装站或储罐:甲醇量( 900t )≥临界量(1 分)。


第326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 1986 ),指出罐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引发的原因。( 8 分)



参考答案:(1)车辆伤害:甲醇运输车辆出入地面指挥不当、车辆之间碰撞;

(2)火灾: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违章动火、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

(3)高处坠落:操作人员上下操作台或操作台日常维修等;

(4)其他爆炸: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

(5)中毒和窒息:甲醇挥发造成操作人员中毒;

(6)触电:电气设备漏电、雷击;

(7)物体打击: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打击人体,导致伤亡事故;

(8)其他伤害等。


第327题 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罐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10 分)



参考答案:(共10分,答对1个得1分,最多得10分〉

(1)运输车辆出入现场设专人指挥;

(2)使用防爆电器;

(3)禁止明火;

(4)采取防静电措施;

(5)保证避雷装置有效;

(6)保证汽车防火罩有效;

(7)禁止产生火花;

(8)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报警;

(9)平台满足防护要求;

(10)配齐防护用品;

(11)健全规章制度;

(12)加强人员培训1J;

(13)安全标识清楚;

(14)确保各项制度贯彻执行;

(15)日加强现场巡检;

(16)加强外部人员管理等。


第328题

第50题

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5 分)

第51题

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约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13 分)

第52题

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4 分)



参考答案:↓


解析:第50题

(1)员工应急教育、培训不足;

(2)预案应急演习不足;

(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

第51题

(1)不应只由安全科员工组成预案编制组。(2分)

建议:预案编制组由生产科、技术科、安全科和工会及其相关人员组成。(1 分)

(2)预案不应只由安全科长一人审查。(2分)

建议:组织与应急有关的各部门对预案进行评审,也可邀请专家评审。(1 分)

(3)预案不应由副厂长签发。(2分)

建议:预案由厂长签发。(1分)

(4)发布后预案宣传不够,员工不了解。(2分)

建议:向员工进行宣传并进行必要的演习。(1分)

(5)预案没有及时更新。(2分)

建议:厂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预案。(1分)

(6)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分)

建议:预案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1分)

第52题

(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第329题

第53题

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不足或不正确的做法。( 4 分)

第54题

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12 分)

第55题

指出该厂应急演习中的不正确的做法。( 6 分)



参考答案:↓


解析:第53题

(1)没有成立编制组织,应急预案不能由主任丙一个人编写。

(2)预案未经评审就发布。

第54题

(1)应急原则问题改进建议:优先救助人员。

(2)应急领导小组组成问题

改进建议:应急指挥组组长是厂长甲,副组长是副厂长乙。

(3)报警程序问题

改进建议:启动应急预案后,厂长甲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综合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公安部门、质检部门等报警。

(4)警报原则问题

改进建议:化工厂直接向周围居民发出警报。

第55题

(1)使用真正的氯气演习不正确;

(2)演练指挥部设在氯气库房的下风向不正确。


第330题

第56题

指出该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不足。( 4 分)

第57题

该厂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4 分)

第58题

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8 分)

第59题

简要说明该厂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时,危险分析应提供的结果。( 6 分)



参考答案:↓


解析:第56题

①预案编制小组组成不合理;②预案未做危险分析;③预案未评审;④预案未组织宣传(教育、培训);⑤未做应急能力评估(应急分析)。

第57题

①桌面演练;②功能演练;③综合演练。

第58题

①火灾;②爆炸;③中毒;④环境污染;⑤泄漏;⑥洪水;⑦滑坡。

第59题

(1)重大危险源( 2 分) ;

(2)危险分布情况( 2 分);

(3)重大事故类别及产生的后果( 2 分) ;

(4)周边地理地质信息(1 分) ;

(5)功能布局(1 分);

(6)特定时段情况(节假日情况) (1 分);

(7)影响应急救援的因素(1 分);

(8)周边人文信息(1 分);

(9)气象信息(1 分)。


第331题

第60题

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练? (2 分)

第61题

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8 分)

第62题

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6 分)

第63题

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6 分)



参考答案:↓


解析:第60题

全面演练。

第61题

(1)抢救伤员,撤离危险区人员,对危险区进行封闭,控制人员进入( 4 分);

(2)堵漏、控制火源,避免发生爆炸,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测( 4 分)。

第62题

(1)清理现场,解除警戒( 2 分);

(2)人员撤离,人员清点( 2 分);

(3)善后处理,事故调查( 2 分)。

第63题

(1)未安排相邻厂参加演练( 3 分);

(2)演练结束后未提交书面报告( 3 分)。


第332题 在油气场所焊接必须由具有( )的人员操作。


A.防爆基本知识

B.防爆基本经验

C.焊工作业操作证

D.经过焊工培训

E.领导允许


参考答案:C


解析:有关单位必须对司炉工、焊工、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医用氧舱维护人员、水处理人员、电梯操作人员、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客运索道管理人员、充装人员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第333题 该起事故的性质是( )。


A.自然灾害

B.刑事案件

C.责任事故

D.非责任事故

E.意外事故


参考答案:C


解析:这起事故是因为钳工甲未按照求进行动火作业,并且属于无证操作导致的事故,属于责任事故


第334题 该起事故中,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


A.通风不良

B.作业场所狭窄

C.环境温度不当

D.违章动火

E.对易燃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参考答案:D


第335题 该起事故中,直接与油气爆炸有关的因素有( )。


A.空气

B.污油挥发的气体

C.环境温度

D.电焊焊接时产生的火花

E.污油


参考答案:ABD


解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可能再次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严重。例如,炸药、旋转的飞轮等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冒险进人危险场所等。空气中有油气的聚集,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焊接进行3分钟左右,发生油气爆炸,有可能是电焊焊接时产生的火花导致的爆炸,电焊焊接时产生的火花,污油会发的气体属于第二类危险源,所以选择ABD。


第336题 钳工甲所处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 )。


A.电磁辐射

B.触电

C.油气火灾

D.油气爆炸

E.机械伤害


参考答案:BCDE


解析:油气大量聚集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钳工在作业时进行焊接时也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


第337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 1986 ),该起事故可能涉及的事故类别有( )。


A.其他爆炸

B.火灾

C.淹溺

D.灼烫

E.机械伤害


参考答案:ABCD


解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第338题 该起事故中,爆炸的间接原因有( )。


A.作业组织不严密

B.安全教育培训不够

C.动火现场监护不到位

D.没有动火票制度

E.安全意识不强


参考答案:ABCE


解析: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4个方面: (1)技术原因。机械、装置、建筑物等的设计、建造、维护等技术方面的缺陷。 (2)教育原因。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及操作经验,不知道、轻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方法,或操作不熟练、习惯操作等。 (3)身体原因。身体状态不佳,如头痛、昏迷、癫痫等疾病,或近视、耳聋等生理缺陷,或疲劳、睡眠不足等。 (4)精神原因。消极、抵触、不满等不良态度,焦躁、紧张、恐惧、偏激等精神不安定,狭隘、顽固等不良性格,以及智力方面的障碍。 综上所述,AB属于技术原因,CE属于教育原因,选择ABCE


第339题 该企业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进行的安全评价为( )。


A.安全预评价

B.安全验收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

D.安全技术评价

E.安全管理评价


参考答案:B


解析: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作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


第340题 按照上述事故损失明细,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


A.197 万元

B.397 万元

C.442 万元

D.1197 万元

E.1200 万元


参考答案:C


解析: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该事故中的直接经济损失:医药费12万元,丧葬费5万元,抚恤赔偿金180万元,罚款45万元,现场抢险费200万元,即12+5+180+45+200=442万。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