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试题题库(523题)


第321题 根据燃烧发生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可将燃烧现场分为闪燃、自然和着火。油脂滴落于高温部件上发生燃烧的现象属于(    )。


A.阴燃

B.闪燃

C.自热自燃

D.受热自燃


参考答案:D


解析:

自燃的热量来源不同,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油脂受高温部件的加热,是属于外界加热,使油的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发生燃烧现象,这种外界加热引起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


第322题 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污水水处理车间发生火灾,经现场勘查,污水处理车间废水罐内主要含水、甲苯、燃油、少量催化剂(雷尼镍)等,事故调查分析认为雷尼镍自燃引起甲苯燃爆。根据《火灾分类》(GB/T 4968)。该火灾类型属于(   )。


A.A类火灾

B.C类火灾

C.B类火灾

D.D类火灾


参考答案:C


解析:

液体火灾属于B类火灾。

【相关知识】

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第323题 叉车是一种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搬运的轮式车辆。关于叉车安全使用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严禁用叉车装卸重量不明物件

B.特殊作业环境下可以单叉作业

C.运输物件行驶过程中应保持起落架水平

D.叉运大型货物影响司机视线时可倒开叉车


参考答案:D


解析:

叉装物件时,被装物件质量应在该机允许载荷范围内。当物件质量不明时,应将该物件叉起离地100mm后检查机械的稳定性,确认无超载现象后,方可运送。叉装时,物件应靠近起落架,其重心应在起落架中间,确认无误,方可提升。物件提升离地后,应将起落架后仰,方可行驶。不得单叉作业和使用货叉顶货或拉货。


第324题 起重机械调运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检查是保证起重机械安全作业的关键,下列起重机械吊运作业安全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流动式起重机械应将支撑地面夯实垫平,支撑应牢固可靠

B.开机作业前,应确认所有控制器都置于零位

C.大型构件吊运前需编制作业方案,必要时报请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D.不允许用两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


参考答案:D


解析:

可以用两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但每台起重机都不得超载。

【相关知识】

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技术:

(1)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控制器置零,关闭总电源。重新工作前,应先检查起重机工作是否正常,确认安全后方可正常操作。

(2)有主、副两套起升机构的,不允许同时利用主、副钩工作(设计允许的专用起重机除外)。

(3)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时,每台起重机都不得超载。吊运过程应保持钢丝绳垂直,保持运行同步。吊运时,有关负责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应在场指导。

(4)露天作业的轨道起重机,当风力大于6级时,应停止作业;当工作结束时,应锚定住起重机。



第325题 起重机械作业过程,由于起升机构取物缠绕系统出现问题而经常发生重物坠落事故,如脱绳、脱钩、断绳和断钩等。关于起重机械起升机构安全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防止钢丝绳脱槽,卷筒装置上应用压板固定

B.钢丝绳在卷筒上的极限安全圈应保证在1圈以上

C.钢丝绳在卷筒上应有下降限位保护

D.每根起升钢丝绳两端都应固定


参考答案:B


解析:

钢丝绳在卷筒上的极限安全圈应保证在2圈以以上。

【相关知识】

起重机械重物坠落事故主要是发生在起升机构取物缠绕系统中,如脱绳、脱钩、断绳和断钩。每根起升钢丝绳两端的固定也十分重要,如钢丝绳在卷筒上的极限安全圈是否能保证在2圈以上,是否有下降限位保护,钢丝绳在卷筒装置上的压板固定及模块固定是否安全可靠。另外,钢丝绳脱槽(脱离卷筒绳槽)或脱轮(脱离滑轮),也会造成失落事故。



第326题 起重作业司索工主要从事地面工作,其工作质量与起重作业对司索工操作安全的要求中,正确的是(   )。


A.司索工主要承担准备吊具、捆绑挂钩、摘钩卸载等作业,不得担任指挥

B.目测估算吊物的质量和重心,按估算质量增大5%选择吊具

C.捆绑吊物时,形状或尺寸不同的物品不经特殊捆绑不得混吊

D.摘钩卸载时,应采用抖绳摘索,摘钩时应等所有吊索完全松弛


参考答案:C


解析:

A选项,可以担任指挥;B选项,按估算质量增大20%选择吊具;D选项,摘钩卸载时,禁止抖绳摘索。


第327题 沿斜坡牵引的大型游乐设施提升系统,必须设置(   )。


A.限时装置

B.缓冲装置

C.防碰撞装置

D.防逆行装置


参考答案:D


解析:

沿斜坡牵引的提升系统,必须设有防止载人装置逆行的装置,止逆行装置逆行距离的设计应使冲击负荷最小,在最大冲击负荷时必须止逆可靠。



第328题 材料在一定的高温环境下长期使用,所受到的拉应力低于该温度下的屈服强度,也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缓慢持续的伸长,即蠕变现象,材料长期发生蠕变会导致性能下降或产生蠕变裂纹,最终造成破坏失效。关于管道材料蠕变失效说法,错误的是(   )。


A.管道在长度方向有明显的变形

B.蠕变断口表面被氧化层覆盖

C.管道焊缝熔合线处蠕变开裂

D.管道在运行中沿轴向开裂


参考答案:A


解析:

A选项错误,长期蠕变会致使管道在直径方向有明显的变形。

【相关知识】

蠕变破坏:

1)破坏原因

在一定的高温环境下,即使钢所受到的拉应力低于该温度下的屈服强度,也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缓慢持续的伸长,即发生钢的蠕变现象。材料长期发生蠕变,使得性能下降或产生蠕变裂纹,最终造成破坏失效。

蠕变失效的特征。蠕变断口可能因长期在高温下被氧化或腐蚀,表面被氧化层或其他腐蚀物覆盖。宏观上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因长期蠕变,致使管道在直径方向有明显的变形:并伴有许多沿径线方向的小蠕变裂纹,甚至出现表面龟裂,或穿透壁厚而泄漏,或引起破裂事故。常见的管道蠕变断裂包括:管道焊缝熔合线处蠕变开裂;运行中管道沿轴向开始;三通焊缝部位蠕变失效。

2)预防措施

(1)根据使用温度选用合适的材料,并按材料的使用温度和相应寿命蠕变极限选取许用应力。

(2)合理设计管系布置和结构。

(3)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和热处理。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超温超压运行,并加强检查,避免因局部过热而导致蠕变破坏。

(5)加强定期检验



第329题 植物自燃主要是生物作用引起的,同时在这过程中也有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预防植物自燃的基本措施不包括下列的(   )。


A.使植物处于干燥状态并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B.堆垛尽量紧实,不留过大缝隙

C.加强检测控制温度,防雨防潮

D.堆垛不宜过高过大,注意通风


参考答案:B


解析:

堆垛紧实、缝隙较小,不利于植物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及时散热。


第330题 已知某混合气体中甲烷占60%,乙烷20%,丙烷20%,各组分相应的爆炸下限分别为5%、3.22%和2.37%,则该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为(   )%。


A.2.57

B.2.75

C.3.22

D.3.75


参考答案:D


解析:

由公式计算可得:Lm=3.75%。

【相关知识】

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

由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可根据各组分的爆炸极限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Lm——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L1、L2、L3——组成混合气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V1、V2、V3——各组分在混合气中的浓度,%。



第331题 蒸气锅炉超压和缺水都可能造锅炉爆炸,水位计时用于显示锅炉内水位高低的安全附件。下列关于水位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锅炉额定蒸发量为1t/h的可装1只水位计

B.水位计的安装应便于观察

C.玻璃管式水位计应有防护装置

D.水位计应设置放水管并接至安全地点


参考答案:A


解析:

每台锅炉至少应装两只独立的水位计,额定蒸发量≤0.2t/h的锅炉可只装一只。


第332题 起重机械操作过程中要坚持“十不吊”原则。在下列情形中,不能起吊的是(   )。


A.起重机装有音响清晰的喇叭、电铃信号装置,在起重臂、吊钩、平衡重等转动体上标有鲜明的色彩标志

B.起吊载荷达到起重机额定载荷的90%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200mm~300mm后,检查起重机的安全性、吊索的可靠性、重物的平稳性、绑扎的牢固性,确认后起吊

C.对关键、重要的货物,为防止吊装绳脱钩,应派人系好安全带、抓牢吊钩随重物一道安全吊至工位

D.吊运小口径钢管,按标记绑扎位置起吊,吊索与钢管的夹角为50°


参考答案:C


解析:

重物上站人或有浮置物不吊。

【相关知识】

起重机械操作过程中的“十不吊”原则

①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

②物体质量不清或超负荷不吊;

③斜拉物体不吊;

④重物上站人或有浮置物不吊;

⑤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及指挥信号不吊;

⑥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时不吊;

⑦工件捆绑、吊挂不牢不吊;

⑧重物棱角处与吊绳之间未加衬垫不吊;

⑨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时不吊;

⑩钢(铁)水装得过满不吊。



第333题 压力容器专职操作人员在容器运行期间应经常检查容器的工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设备的不正常状态。下列检查项目中,属于运行期间检查的是(   )。


A.容器及其连接管道的振动情况

B.容器材质劣化情况

C.容器耐压试验

D.容器受压元件缺陷及扩展情况


参考答案:A


解析:

压力容器专职操作人员在容器运行期间应经常检查容器的工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设备上的不正常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防止异常情况的扩大或延续,保证容器安全运行。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


第334题 锅炉结渣是指灰渣在高温下黏结于受热面、炉墙、炉排之上并越积越多的现象。结渣会使受热面吸热能力减弱,降低锅炉的出力和效率。下列措施中能预防锅炉结渣的是(   )。


A.控制炉膛出口温度,使之不超过灰渣变形温度

B.降低煤的灰渣熔点

C.提高炉膛温度,使煤粉燃烧后的细灰呈飞腾状态

D.加大水冷壁间距


参考答案:A


解析:

B选项错误,应提高;C选项错误,煤粉燃烧后的细灰呈飞腾状态,因而更易在受热面上结渣;D选项错误,与水冷壁间距无关。

【相关知识】

锅炉结渣:

(1)锅炉结渣结果:锅炉结渣,指灰渣在高温下黏结于受热面、炉墙、炉排之上并越积越多的现象。燃煤锅炉结渣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层燃炉、沸腾炉、煤粉炉都有可能结渣。由于煤粉炉炉膛温度较高,煤粉燃烧后的细灰呈飞腾状态,因而更易在受热面上结渣。结渣使受热面吸热能力减弱,降低锅炉的出力和效率;局部水冷壁管结渣会影响和破坏水循环,甚至造成水循环故障;结渣会造成过热蒸汽温度的变化,使过热器金属超温;严重的结渣会妨碍燃烧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被迫停炉。结渣对锅炉的经济性、安全性都有不利影响。

(2)锅炉结渣原因:

煤的灰渣熔点低,燃烧设备设计不合理,运行操作不当等。



第335题 锅炉停炉操作应按规程规定的次序进行,正常停炉的次序应该是(   )。


A.停止送风—停止燃料供应—减少引风

B.停止送风—减少引风—停止燃料供应

C.停止燃料供应—停止送风—减少引风

D.停止燃料供应—减少引风—停止送风


参考答案:C


解析:

停炉操作应按规程规定的次序进行。锅炉正常停炉的次序应该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减少引风;与此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


第336题 锅炉水位高于水位表最高安全水位刻度线的现象,称为锅炉满水。严重满水时,锅水可进入蒸汽管道和过热器,造成水击及过热器结垢,降低蒸汽品质,损害以致破坏过热器。下列针对锅炉满水的处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加强燃烧,开启排污阀及过热器、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

B.启动“叫水”程序,判断满水的严重程度

C.立即停炉,打开主汽阀加强疏水

D.立即关闭给水阀停止向锅炉上水,启用省煤器再循坏管路


参考答案:D


解析:

严重满水时,锅水可进入蒸汽管道和过热器,造成水击及过热器结垢。因而满水的主要危害是降低蒸汽品质,损害以致破坏过热器。一旦确认满水,应立即关闭给水阀停止向锅炉上水,启用省煤器再循环管路,减弱燃烧,开启排污阀及过热器、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

【相关知识】

锅炉满水的处理:

发现锅炉满水后,应冲洗水位表,检查水位表有无故障;一旦确认满水,应立即关闭给水阀停止向锅炉上水,启用省煤器再循环管路,减弱燃烧,开启排污阀及过热器、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待水位恢复正常后,关闭排污阀及各疏水阀;查清事故原因并予以消除,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满水时出现水击,则在恢复正常水位后,还须检查蒸汽管道、附件、支架等,确定无异常情况,才可恢复正常运行。



第337题 锅炉缺水是锅炉运行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尤其当出现严重缺水时,常常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对锅炉缺水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锅炉爆炸。当锅炉出现严重缺水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立即给锅炉上水

B.立即停炉

C.进行“叫水”操作

D.加强水循环


参考答案:B


解析:

发现锅炉缺水时,应首先判断是轻微缺水还是严重缺水,然后酌情予以不同的处理。通常判断缺水程度的方法是“叫水”。轻微缺水时,可以立即向锅炉上水,使水位恢复正常。严 重缺水时,必须紧急停炉。在未判定缺水程度或者已判定属于严重缺水的情况下,严禁给锅炉上水,以免造成锅炉爆炸事故。


第338题 某化工企业在进行原料储罐检修时,需办理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许可,在办理许可时,需要检测的项目是(   )。


A.有毒气体浓度、温度、可燃气体浓度

B.温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C.温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D.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参考答案:D


解析: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之前,应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第339题 爆炸性气体环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燃性气体或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并发生爆炸的环境,不同类型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应与爆炸性环境相对应。关于不同类型防爆电气设备适用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I类防爆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环境

B.II类防爆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甲烷环境

C.II类防爆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

D.III类防爆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以外的爆炸性气体环境


参考答案:C


解析:

用于煤矿有甲烷的爆炸性环境中的I类设备的EPL分为Ma、Mb两级。

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Ⅱ类设备的EPL分为Ga、Gb、Gc三级。

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的Ⅲ类设备的EPL分为Da、Db、Dc三级。



第340题 下列爆炸性气体危险性最大的是(   )。气体名称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体积分数)%爆炸下限爆炸上限丁烷1.58.5乙烯2.834.0氢气4.075.0一氧化碳12.074.5



A.丁烷

B.氢气

C.乙烯

D.一氧化碳


参考答案:B


解析:

危险度H:丁烷为4.67,乙烯为11.14,氢气为17.75,一氧化碳为5.21。

【相关知识】

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汽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之一。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体或蒸气在混合气体中所占体积分数来表示;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用混合物的质量浓度(g﹒m-3)来表示。

能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作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

用爆炸上限、下限之差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表示其危险度H。一般情况下,H值越大,表示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