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试题题库(523题)


第261题 烟花爆竹燃烧特性标志着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火药的()。


A.燃烧速率和燃烧类型

B.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

C.燃烧类型和燃烧表面积

D.燃烧体积和燃烧类型


参考答案:B


解析:主要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


第262题 烟火药组分除了氧化剂和可燃剂之外,还有()。


A.还原剂和黏结剂

B.黏结剂和阻化剂

C.安定剂和还原剂

D.黏结剂和安定剂


参考答案:D


解析:烟花爆竹的组成:(l)氧化剂。(2)可燃剂。(3)黏结剂。(4)功能添加剂。包括染焰剂、调速剂、安定剂、钝感剂以及增强烟火效应的添加物质。


第263题 某化工企业为了生产需要,储备了汽油、硝化甘油、乙醚、乙炔、磷化钙、二氧化硫、氰化钠、氰化钾等生产原料。下列关于化学物品存储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仓库A存放氰化钠、二氧化硫

B.仓库B存放硝化甘油、乙炔

C.仓库C存放乙醚、磷化钙

D.仓库D存放汽油、氰化钾


参考答案:A


解析:爆炸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遇水或空气自燃物品、能引起燃烧的物品等必须单独存放。其他危险物品可与惰性气体共同存放。


第264题 从使用工具方面分析,最有可能引起淀粉爆炸的原因是使用了()。


A.铁质工具

B.铜制工具

C.木质工具

D.铝质工具


参考答案:A


解析:摩擦和撞击往往是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爆炸物品等着火爆炸的根源之一。例如机器轴承的摩擦发热、铁器和机件的撞击、钢铁工具的相互撞击、砂轮的摩擦等都能引起火灾;甚至铁桶容器裂开时,亦能产生火花,引起逸出的可燃气体或蒸气着火。在有爆炸危险的生产中,机件的运转部分应该用两种材料制作,其中之一是不发生火花的有色金属材料(如铜、铝)。


第265题 防爆泄压装置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安全阀按其结构和作用原理可分为杠杆式、弹簧式和敞开式

B.当安全阀的入口处装有隔断阀时,隔断阀必须保持常闭状态并加铅封

C.爆破片的防爆效率取决于它的宽度、长度、泄压方向和膜片材料的选择

D.防爆门(窗)设置时,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宜采用0.05~0.22m2/m3


参考答案:D


解析:防爆泄压技术:(l)安全阀,杠杆式、弹簧式和脉冲式;隔断阀必须保持常开状态并加铅封;放空口宜引出房顶2m以上。(2)爆破片,防爆效率取决于它的厚度、泄压面积和膜片材料。(3)防爆门(窗),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m2/m3)宜采用0.05~0.22。


第266题 不属于防爆泄压装置主要有()。


A.单向阀

B.安全阀

C.防爆门

D.爆破片


参考答案:A


解析:生产系统内一旦发生爆炸或压力骤增时,可通过防爆泄压设施将超高压力释放出去,以减少巨大压力对设备、系统的破坏或者减少事故损失。防爆泄压装置主要有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等。


第267题 火灾爆炸的预防包括防火和防爆两方面。下列措施中,不符合防爆基本原则的是()。


A.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B.负压操作

C.严格控制火源

D.检测报警


参考答案:B


解析: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第一过程的出现,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2)严格控制火源。(3)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6)检测报警。


第268题 下列措施中,属于防止爆炸发生的是()。


A.严格控制火源,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检测报警

B.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C.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D.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物的破坏


参考答案:A


解析:A属于防止爆炸的发生,B、C、D均是减少爆炸发生后的破坏。


第269题 液化石油气瓶罐装站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时,其安装位置应选择在()。


A.罐装站围墙高处

B.可能泄漏点的上方

C.可能泄漏点的下方

D.可能泄漏点的上风向


参考答案:C


解析:应按所监测的可燃气体的密度选择安装位置。监测密度大于空气的可燃气体(如石油液化气、汽油、丙烷、丁烷等)时,探测器应安装在泄漏可燃气体处的下部,距地面不应超过0.5m。监测密度小于空气的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一氧化碳、氨气、甲烷、乙烷、乙烯、丙烯、苯等)时,探测器应安装在可能泄漏处的上部或屋内顶棚上。总之,探测器应安装在经常容易泄漏可燃气体处的附近,或安装在泄漏出来的气体容易流过、滞留的场所。


第270题 二氧化碳灭火器说法,正确的是()。


A.1kg二氧化碳液体可在常温常压下生成1000L左右的气体,足以使1m3空间范围内的火焰熄灭

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氧气含量低于15%时燃烧终止

C.二氧化碳灭火器适于扑救600V以下的带电电器火灾

D.二氧化碳灭火器对硝酸盐等氧化剂火灾扑灭效果好


参考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的一种灭火器具,其利用降低氧气含量,造成燃烧区窒息而灭火。一般当氧气的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浓度达30%一35%时,燃烧中止。1kg的二氧化碳液体,在常温常压下能生成500L左右的气体,这些足以使1m3空间范围内的火焰熄灭。


第271题 下列性质中,属于气体灭火剂特性的是()。


A.污染性

B.导电性

C.蒸发后不留痕迹

D.腐蚀性


参考答案:C


解析:由于气体灭火剂具有释放后对保护设备无污染、无损害等优点,其防护对象逐步向各种不同领域扩充。由于二氧化碳的来源较广,利用隔绝空气后的窒息作用可成功抑制火灾,因此早期的气体灭火剂主要采用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含水、不导电、无腐蚀性,对绝大多数物质无破坏作用。


第272题 粉尘爆炸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粉尘爆炸速度比气体小,燃烧时间长,破坏程度大

B.粉尘爆炸速度比气体大,燃烧时间长,破坏程度大

C.粉尘爆炸速度比气体小,燃烧时间短,破坏程度大

D.粉尘爆炸速度比气体大,燃烧时间短,破坏程度大


参考答案:A


解析: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


第273题 燃烧反应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反应过程的扩散阶段是指可燃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从释放源通过扩散达到相互接触

B.燃烧反应过程中的扩散阶段是指可燃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接收点火源能量,离解成自由基或活性粒子

C.燃烧反应过程的化学反应阶段是指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生成惰性分子和稳定自由基,完成燃烧反应

D.决定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的主要条件是反应过程中是否产生巨大的能量


参考答案:A


解析:燃烧反应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l)扩散阶段。可燃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从释放源通过扩散达到相互接触。所需时间称为扩散时间。(2)感应阶段。可燃气分子和氧化分子接受点火源能量,离解成自由基或活性分子。所需时间称为感应时间。(3)化学反应阶段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生成新的分子和新的自由基,完成燃烧反应。所需时间称为化学反应时间。三段时间相比,扩散阶段时间远远大于其余两阶段时间,因此是否需要经历扩散过程,就成了决定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的主要条件。


第274题 下列关于分解爆炸所需能量与压力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B.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C.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

D.与压力的变化无关


参考答案:C


解析:分解爆炸的敏感性与压力有关。分解爆炸所需的能量,随压力升高而降低。


第275题 爆炸破坏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低能量密度的气体产物,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膨胀,强烈压缩周围的静止空气,使其压力、密度和温度突跃升高

B.爆炸的机械破坏效应会使容器、设备、装置以及建筑材料等的碎片,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飞散而造成伤害

C.爆炸发生时,特别是较猛烈的爆炸往往会引起反复较长时间的地震波

D.粉尘作业场所轻微的爆炸冲击波导致地面上的粉尘扬起,引起火灾


参考答案:B


解析: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高能量密度的气体产物,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膨胀,强烈压缩周围的静止空气,使其压力、密度和温度突跃升高,像活塞运动一样推向前进,产生波状气压向四周扩散冲击。爆炸发生时,特别是较猛烈的爆炸往往会引起短暂的地震波。粉尘作业场所轻微的爆炸冲击波会使积存在地面上的粉尘扬起,造成更大范围的二次爆炸等。


第276题 不属于气相爆炸的有()。


A.高锰酸钾和浓酸混合时引起的爆炸

B.氢气和空气混合气的爆炸

C.空气中飞散的铝粉引起的爆炸

D.乙炔在分解时引起的爆炸


参考答案:A


解析: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称喷雾爆炸;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等。A属于液相爆炸。


第277题 属于液相爆炸的有()。


A.液氧和煤粉等混合引起的爆炸

B.氢气和空气混合气的爆炸

C.空气中飞散的铝粉引起的爆炸

D.油压机喷出的油雾液滴引起的爆炸


参考答案:A


解析: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接触或钢水包与水接触时,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等。


第278题 爆炸现象最主要的特征是()。


A.周围介质发生持续振动或邻近物质遭到破坏

B.爆炸瞬间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C.爆炸点附近产生浓烟

D.爆炸瞬间附近温度急剧升高


参考答案:B


解析: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第279题 下列关于物质火灾危险性参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小

B.一般情况下燃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大

C.一般情况下固体可燃物粉碎的越细,其自燃点越低

D.一般情况下物质最小点火能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大


参考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一般情况下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来的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可燃物粉碎得越细,其自燃点越低。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引燃能是指释放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也叫最小点火能,影响其反应发生的因素包括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和加热时间。


第280题 对于柴油、煤油、汽油、蜡油来说,其自燃点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汽油一煤油一蜡油一柴油

B.汽油一煤油一柴油一蜡油

C.煤油一汽油一柴油一蜡油

D.煤油一柴油一汽油一蜡油


参考答案:B


解析: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比如,下列油品的密度: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而其闪点依次升高,自燃点则依次降低。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