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试题题库(393题)


第161题 起重机械安全防护装置‘起重力矩限制器是防止起重机械事故的必要措施。下列关于起重力矩限制器说法错误的是( )


A.额定起重量随工作幅度变化的起重机,应装设起重力矩限制器

B.当实际起重量超过实际幅度所对应的起重量的额定值的95%时,起重力矩限制器宜发出报警信号

C.实际起重量大于额定值但小于110%的额定值时,应自动切断全方向的动力源

D.内燃机驱动的没有电气、液压或气压等传动环节的重机械可以配备灯光或声响报警装置来替代起重力矩限制器


参考答案:C


解析:

当实际起重量大于实际幅度所对应的额定值但小于110%的额定值时,起重力矩限制器起作用,此时应自动切断不安全方向(上升、幅度增大、臂架外伸或这些动作的组合)的动力源,但应允许机构作安全方向的运动。



第162题 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其中,特殊动火作业的安全作业证审批部门应为()。


A.动火点所在车间

B.安全管理部门

C.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

D.动火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参考答案:C


解析:

二级动火作业安全作业证由动火点所在车间审批,一级动火作业安全作业证由动火点所在安全管理部门审批,特殊动火作业安全作业证由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审批。


第163题 在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对可能发生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泄漏进行检测时,应按相关规定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有毒气体检测器。下列关于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的一般规定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一检测区域内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同时报警,可燃气体报警优先

B.同一检测区域内,二级警报优先于一级警报

C.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器,应采用固定式

D.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宜独立设置


参考答案:A


解析:

同一检测区域内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同时报警,有毒气体报警优先。


第164题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器的报警设定值应符合有关规定。可燃气体的二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


A.25%爆炸下限

B.50%爆炸下限

C.100%最高容许浓度

D.200%最高容许浓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报警设定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燃气体的一级报警设定值小于或等于25%爆炸下限;

(2)可燃气体的二级报警设定值小于或等于50%爆炸下限;

(3)有毒气体的报警设定值宜小于或等于100%最高容许浓度,当试验用标准气调制困难时,报警设定值可为200%最高容许浓度。



第165题 如下关于盲板抽堵作业安全措施描述符合要求的有()。


A.在有毒介质的管道上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系统压力应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B.在有毒介质的管道上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加盲板应在有物料来源的阀门一侧,盲板两侧均应安装垫片.

C.在同一管道上同时进行2处盲板抽堵作业时应互相配合。

D.盲板抽堵作业拆卸法兰时应顺序将螺栓逐步松开


参考答案:A


解析:

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要求:

(1)在有毒介质的管道、设备上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加盲板的位置,应按要求选用防护用具。应在有物料来源的阀门的另一侧,盲板两侧均应安装垫片。

(2)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距作业地点30m内不得有动火作业;工作照明应使用防爆灯具;作业时应使用防爆工具,禁止用铁器敲打管线、法兰等。

(3)作业时,作业点压力应降为常压,并设专人监护。

(4)不得在同一管道上同时进行2处及2处以上的盲板抽堵作业,拆卸法兰时应隔1个螺栓逐步松开。

(5)盲板抽堵作业结束,由作业单位和生产车间(分厂)专人共同确认。



第166题 临时用电是指正常运行的电源上所接的非永久性用电,下列关于临时用电作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临时用电应设置保护开关,使用前检查电器装置和保护设施的可靠性

B.临时用电应有良好的绝缘,绝缘导线耐压等级不低于500V

C.临时用电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D.对需埋地敷设的电缆线路应设有走向标志和安全标志


参考答案:C


解析:

临时用电作业安全要求:

(1)施工现场用电网络防护采用三级漏电保护网络,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线路末端用电设备的开关箱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2)各类移动电源及外部自备电源,不应接入电网。

(3)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

(4)在开关上接引、拆除临时用电线路时,其上级开关应断电并加挂安全警示标牌。

(5)行灯电压不应超过36V;在特别潮湿的场所或塔、釜、槽、罐等金属设备内作业,临时照明行灯电压不应超过12V;

(6)临时用电时间一般不超过15天,特殊情况不应超过一个月。



第167题 某容器中的混合气体含有甲烷、乙烷。甲烷的爆炸下限为5.0%,上限15.0%;乙烷的爆炸下限为2.9%,上限13.0%。动火环境中可燃气体的浓度不得超过()。


A.2%

B.1%

C.0.5%

D.0.2%


参考答案:D


解析:

动火分析标准:若使用测爆仪时,被测对象的气体或蒸汽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体积比,下同);若使用其他化学分析手段时,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时,其浓度应小于1%;当爆炸下限小于10%、大于或等于4%时,其浓度应小于0.5%;当爆炸下限小于4%、大于或等于1%时,其浓度应小于0.2%。若有两种以上的混合可燃气体,应以爆炸下限低者为准。本题中,乙烷的爆炸下限为2.9%小于4%、其浓度应小于0.2%。


第168题 气焊、电焊、喷灯、电钻、砂轮均属于动火作业,下列关于动火作业说法正确的是()。


A.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小于10m

B.乙炔瓶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卧放

C.遇到四级大风天气,不应进行露天动火作业

D.动火分析与动火作业间隔一般不超过30min,中断超过60min应重新分析


参考答案:A


解析:

B选项:乙炔瓶应直立放置,不应卧放使用;

C选项:五级大风(含五级)禁止进行露天动火作业

D选项:动火分析与动火作业间隔不应超过30min



第169题 压力容器器壁内部常常存在着不易发现的各种缺陷。为及时发现这些缺陷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需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进行检验。无损检测的方法有多种,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其中,对气孔、夹渣等体积性缺陷检出率高,适宜检测厚度较薄工件的检测方法是()。


A.超声波检测

B.射线检测

C.磁粉检测

D.涡流检测


参考答案:B


解析:

射线检测的特点:可以获得缺陷直观图像,定性准确,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量也较准确;检测结果有直接记录,可以长期保存;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类)检出率高,对面积性缺陷(裂纹、熔合类)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渦检;适宜检验厚度较薄的工件,不适宜检验较厚的工件;适宜检验对接焊缝,不适宜检验角焊缝以及板材、棒材和锻件等;对缺陷在工件中厚度方向的位置、尺寸(高度)的确定较困难;检测成本高、速度慢;射线对人体有害。


第170题 关于锅炉的定期检验周期规定如下描述正确的有()


A.外部检验每2年进行一次

B.电站锅炉除外的锅炉内部检验一般每3-6年进行一次

C.电站锅炉结合锅炉检修同期进行,其内部检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

D.首次内部检验在锅炉投入运行后一年进行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171题 装有HCL的钢瓶应至少()年检测一次。


A.2

B.3

C.1

D.4


参考答案:A


解析:

(1)盛装氮、六氟化硫、惰性气体的气瓶,每5年检验1次;

(2)盛装对瓶体材料能产生腐蚀作用的气体的气瓶、潜水气瓶以及常与海水接触的气瓶,每2年检验1次;

(3)盛装其他气体的气瓶,每3年检验1次;

(4)溶解乙炔气瓶、呼吸器用复合气瓶每3年检验1次;

(5)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车用液化二甲醚钢瓶每5年检验1次。



第172题 气瓶在日常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气瓶的安全使用也关乎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下列关于氮气气瓶使用安全描述正确的有()


A.瓶阀冻结时,应使用火烤解冻

B.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应留有剩余压力(余压),余压不应低于0.05MPa

C.明火距离氮气气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D.大风天气下,应将乙炔瓶卧放固定使用


参考答案:B


解析:

(1)气瓶使用时,一般应立放(乙炔瓶严禁卧放使用),不得靠近热源。与明火、可燃与助燃气体气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2)使用易起聚合反应的气体的气瓶,应远离射线、电磁波、振动源。

(3)移动气瓶应手搬瓶肩转动瓶底,移动距离较远时可用轻便小车运送,严禁抛、滚、滑、翻和肩扛、脚踹。

(4)禁止敲击、碰撞气瓶。绝对禁止在气瓶上焊接、引弧。

(5)瓶阀冻结时,不准用火烤。

(6)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应留有剩余压力(余压)。余压不应低于0.05MPa。




第174题 关于液态物料输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易燃液体,不可采用压缩空气压送

B.输送易燃液体宜采用蒸气往复泵

C.临时输送可燃液体的泵和管道(胶管)连接处必须紧密、牢固

D.对于闪点很低的可燃液体,应用空气压送


参考答案:D


解析:

液态物料输送危险控制要点如下。(1)输送易燃液体宜采用蒸气往复泵。(2)对于易燃液体,不可采用压缩空气压送;对于闪点很低的可燃液体,应用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压送;闪点较高及沸点在130。C以上的可燃液体,如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可用空气压送。(3)临时输送可燃液体的泵和管道(胶管)连接处必须紧密、牢固,以免输送过程中管道受压脱落、满料而引起火灾。(4)用各种泵类输送可燃液体时,其管道内流速不应超过安全速度,且管道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以防静电聚集。


第175题 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称为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合成聚合物分子量高、粘度大,聚合反应热容易挂壁和堵塞,从而造成局部过热或反应釜升温、反应釜的搅拌和温度应有检测和联锁装置,发现异常能够自动()。


A.停止进料

B.停止反应

C.停止搅拌

D.停止降温


参考答案:A


解析:

聚合反应过程中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一旦发现设备、管道有可燃气体泄漏,将自动停车,反应釜的搅拌和温度应有检测和联锁装置,发现异常能自动停止进料。


第176题 某化工公司在生产装置停工处理过程中,对设备中的可燃、有毒气体进行置换,下列置换方法中,正确的有()。


A.低沸点物料倒空置换一定要先放压后排气

B.氢化塔采用注水排气法置换,将可燃、有毒气体排净

C.用惰性气体置换过的设备,若需进入其内部作业时,还应采用氧气将惰性气体置换掉

D.当用氦气置换氢化塔中的氢气时,氢气的取样点选在氢化塔的底部


参考答案:B


解析:

置换操作:

(1)对可燃、有毒气体的置换,大多采用蒸汽、氮气等惰性气体为置换介质,也可采用注水排气法,将可燃、有毒气体排净。

(2)置换介质的密度大于被置换介质,取样点宜设置在顶部及易产生死角的部位;反之则改变其方向,以免置换不彻底。



第177题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通常需要5-7人的专家团队进行完成,故俗称为“头脑风暴法”,下列关于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的完成步骤是()。


A.分析的准备、完成分析和编制分析结果报告

B.完成分析和编制分析结果报告

C.分析系列会议、编制分析结果报告

D.假设分析、分析的准备和编制分析结果报告


参考答案:A


解析:

1、操作步骤:

(1)分析准备

     1)确定分析的目的、对象和范围。分析对象通常由装置或项目负责人确定,并得到HAZOP分析组组织者的帮助。

     2)分析组的构成。HAZOP研究小组一般由5~7人组成,每个成员都能为所研究的项目提供知识和经验,最大限度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

     3)获得必要的文件资料:带控制点流程图、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

     4)将资料变成适当的表格并拟定分析顺序。

(2)完成分析:分析组对每个节点或操作步骤使用引导词进行分析,得到一系列的结果,如偏差的原因、后果、保护装置、建议措施等。

(3)编制分析结果文件



第178题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是一种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下列关于HAZOP评价方法的组织实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评价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必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

B.评价工作可分为熟悉系统、确定顶上事件、定性分析3个步骤

C.可由一位专家独立承担整个HAZOP分析任务,小组评审

D.必须由多专业且专业熟练的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完成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可按分析的准备、完成分析和编制分析结果报告3个步骤来完成。其本质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进行分析,由各种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有鉴于此,虽然某一个人也可能单独使用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但这绝不能称为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所以,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与其他安全评价方法的明显不同之处是。


第179题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本质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进行分析,由各种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的侧重点是()


A.系统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B.事故的后果

C.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D.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


参考答案:D


解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分析组对每个节点或操作步骤使用引导词进行分析,得到一系列的结果,如偏差的原因、后果、保护装置、建议措施等。


第180题 ()是一种常用的安全评价定性分析方法,通过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由此可能产生的意想不到的结果。通常由经验丰富的人员完成,并根据存在的危险隐患等条件提出降低危险性的建议。


A.PHA

B.WIA

C.FTA

D.ETA


参考答案:B


解析:

故障假设分析(WIA)是一种常用的安全评价定性分析方法,通过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由此可能产生的意想不到的结果。通常由经验丰富的人员完成,并根据存在的危险隐患等条件提出降低危险性的建议。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