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试题题库(393题)


第141题 化工装置停车检修过程中,为做好检修设备隔绝。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拆除部分管线并插入盲板

B.关闭相关的阀门

C.插入相关的盲板

D.用铁皮代替盲板


参考答案:D


解析:化工装置停车检修过程中,为做好检修设备隔绝,不可用铁皮代替盲板,铁皮为导电材料。


第142题 化工装置停车后,作业应使用()工具。


A.铜质或木质

B.对设备内可燃物的沉积物,可以用人工铲刮的方法予以清除

C.铁质或木质

D.铁质或铝质


参考答案:A


解析:化工装置停车后,对于可燃物的沉积物的铲刮应使用铜质、木质等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并对铲刮下来的沉积物妥善处理。进行此项作业时,应符合进入设备作业安全规定,设备内氧及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含量必须符合要求。


第143题 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1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限空间。下列各组场所中,均属于密闭空间的是()。


A.炉、塔、釜、罐、储藏室

B.沟、坑、井、池、锅炉房

C.炉、塔、沟、坑、配电间

D.釜、罐、井、池、仪表间


参考答案:A


解析: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1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限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


第144题 在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内作业要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下列场所中的作业,不属于设备内作业的是()。


A.反应釜

B.炉膛

C.锅炉房

D.地下室


参考答案:C


解析:凡进入石油及化工生产区域的罐、塔、釜、槽、球、炉膛、锅筒、管道、容器等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称为设备内作业。


第145题 化工生产中的加氢裂化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加氢裂化装置类型较多。下列关于加氢裂化过程存在的危险和控制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在高压下与钢接触,会提高钢的强段

B.要防止油品和氢气的泄漏,以避免发生火灾爆炸

C.加热炉要平稳操作,防止局部过热,烧穿炉管

D.反应器必须通冷氢以控制温度


参考答案:A


解析:加氢为强烈的放热反应,氢气在高温高压下与钢材接触,钢材内的碳分子易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使钢制设备强度降低,发生氢脆。


第146题 化工操作单元中的冷却操作过程中,在开停车时要注意操作顺序,开车前,首先应清除冷凝器中的积液;并且,()。


A.开车时,应先通入冷却介质,然后通入高温物料;停车时,应先停物料,后停冷却系统

B.开车时,应先通入高温物料,然后通入冷却介质;停车时,应先停物料,后停冷却系统

C.开车时,应先通入冷却介质,然后通入高温物料;停车时,应先停冷却系统,后停物料

D.开车时,应先通入高温物料,然后通入冷却介质;停车时,应先停冷却系统,后停物料


参考答案:A


解析:化工操作单元中的冷却操作过程中,开车前,首先应清除冷凝器中的积液;开车时,应先通入冷却介质,然后通入高温物料;停车时,应先停物料,后停冷却系统。


第147题 氢与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的反应过程,通常是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加氢反应属于还原反应的范畴。而氧化工艺则属于典型的氧化反应。下列关于加氢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氢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需要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

B.加氢反应设备间应形成联锁关系,设立紧急停车系统

C.加氢工艺在反应过程中不会发生氢脆反应,只有在冷却后才发生氢脆反应

D.氧化反应中通常只有反应原料具有爆燃危险性


参考答案:B


解析:A选项中,加氢反应是典型的放热反应,在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中进行。C选项中,加氢工艺在反应过程高温高压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氢脆反应。D选项中,氧化反应的反应原料及产品均有爆燃危险性。


第148题 裂解反应是指石油系的烃类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烯烃及其他产物的过程。裂解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A.低温吸热反应

B.低温放热反应

C.高温吸热反应

D.高温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C


解析:裂解反应的反应类型为高温吸热反应。


第149题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为一种基本无机化工流程。合成氨工艺的反应类型为()。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吸放热平衡反应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A


解析:合成氨工艺是吸热反应。


第150题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为一种基本无机化工流程。下列不属于合成氨工艺特点的是()。


A.液氨大规模泄漏形成大范围中毒,遇明火发生空间爆炸

B.高温高压加速设备金属材料发生蠕变,使其机械强度减弱

C.电解溶液腐蚀性强

D.高温高压使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扩宽,引发爆炸


参考答案:C


解析:C选项中,电解溶液腐蚀性强是电解工艺危险特点。


第151题 根据国家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的要求,下列关于重点工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光气泄漏事故时,应立即开启自来水喷管进行喷淋并启动通风排毒系统

B.光气生产环节应采用双路电源供电,防止突发断电

C.氯化工艺的重点监控单元是氯化反应釜、氯气储运单元

D.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尤其在较高温度下反应更为剧烈


参考答案:A


解析:A选项中,光气生产工艺应安装自动氨或碱液喷淋装置,一旦发生泄漏,应开启氨水、碱液喷淋,启动通风排毒系统,将事故部位的有毒气体排至处理系统。


第152题 典型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氧化反应、过氧化反应、氯化反应、硝化反应等,下列选项中关于上述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反应常用到的氧化剂有空气、氧气、双氧水等

B.过氧化反应是向有机化合物中引入过氧基(—o—o—)的反应

C.氯化反应是一个吸热过程,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氯化

D.硝化反应往往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反应物料大都具有燃爆危险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氯化反应更加剧烈,速度快,放热量大。



第153题 根据国家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的要求,下列关于重点工艺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光气泄漏事故时,应开启氨水、稀碱液喷淋,启动通风排毒系统

B.光气化工艺副产物氯化氢具有腐蚀性,易造成设备和管线泄漏中毒

C.硝化工艺重点监控单元是硝化反应釜、分离单元

D.硝化工艺有两种硝化方法分别是,直接硝化法、间接硝化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硝化方法可分成直接硝化法、间接硝化法和亚硝化法,分别用于生产硝基化合物、硝胺、硝酸醋和亚硝基化合物等。



第154题 氟化是冶金工业中使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氟化物,从而把金属元素从原来氧化物中提取出来的过程。氟化工艺的反应类型为(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吸放热平衡反应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B


解析:

氟化反应的反应类型是放热反应。



第155题 合成氨工艺是氮和氢两种组分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气体(合成气),在高温、高压(一般为400一450℃,15一30 MPa)下经催化反应生成氨的工艺过程。合成氨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A.高温吸热反应

B.高温放热反应

C.吸热反应

D.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C


解析:

合成氨工艺的反应类型为吸热反应。



第156题 根据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的工作步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第一步是危害辨识,查找危险、有害因素

B.第二步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排定次序

C.第三步是确定可能事故类型

D.第四步是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指定危险性分析表


参考答案:A


解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的工作步骤如下:

1)危害辨识。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确定可能事故类型。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3)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按危害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

5)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



第157题 ( )是对工艺过程或操作的创造性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可辨识检查设计、安装、技改或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危险分析人员在分析会上围绕分析人员确定的安全分析项目对工艺过程或操作进行分析。


A.PHA

B.ETA

C.WIA

D.FTA


参考答案:C


解析: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WIA)是对工艺过程或操作的创造性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可辨识检查设计、安装、技改或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危险分析人员在分析会上围绕分析人员确定的安全分析项目对工艺过程或操作进行分析,鼓励每个分析人员对假定的故障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分析的结果通常以工作表的形式体现



第158题 金属压力容器一般于投用后3年内进行首次检验,下列关于以后得检验周期正确的是( )


A.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检验一次

B.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每1年检验一次

C.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年

D.安全状况等级为5级的,可对缺陷暂缓处理,保证安全情况下继续使用


参考答案:A


解析:

金属压力容器一般于投用后3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以后的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按照以下要求确定:

①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检验一次。

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每3一6年检验一次。

③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监控使用

时间不得超过3年,在监控使用期间,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

④安全状况等级为5级的,应当对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得继续使用。



第159题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且公称直径大于50 mm的管状设备。下列介质中,不必须用压力管道输送的是( )


A.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 1 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

B.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 1 MPa(表压)的蒸汽介质

C.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D.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低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 . 1 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必须使用压力管道输送。



第160题 锅炉运行后的定期检验分为外部检验、内部检验和水(耐)压试验。下列选项中,关于三种检验说法错误的是( )。


A.锅炉外部检验可能影响锅炉正常运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事先同使用单位协商检验时间

B.锅炉(电站锅炉除外)内部检验一般每3年进行一次

C.电站锅炉内部检验可以结合锅炉检修同期进行,一般每3一6年进行一次

D.水(耐)压试验。因结构原因无法进行内检时,应当每3年进行一次水(耐)压试验。


参考答案:B


解析:

锅炉的定期检验周期规定如下:

1)外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锅炉外部检验可能影响锅炉正常运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事先同使用单位协商检验时间;锅炉外部检验应当在检验检测人员指导和锅炉使用单位的具体操作下进行,不得危及锅炉安全运行。

2)内部检验,锅炉(电站锅炉除外)一般每2年进行一次,电站锅炉结合锅炉检修同期进行,一般每3一6年进行一次;首次内部检验在锅炉投人运行后一年进行,电站锅炉可以结合第一次检修进行。

3)水(耐)压试验,检验人员或者使用单位对设备安全状况有怀疑时,应当进行水(耐)压试验。因结构原因无法进行内检时,应当每3年进行一次水(耐)压试验。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