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01题 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采用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应使用水泥、干砂等覆盖
B.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灭火剂扑救
C.对镁粉、铝粉等粉尘,宜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
D.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钾、钠、镁引起的火灾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泄漏控制与销毁技术。对镁粉、铝粉等粉尘,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以防将粉尘吹起来,引起粉尘爆炸。
第202题 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标志。
A.易燃易爆品
B.严禁吸烟
C.注意危险
D.危险品
参考答案:D
解析: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标志。
第203题 下列物质中,与水作用会发生化学自热着火的是()。
A.金属钠
B.甘油
C.有机过氧化物
D.黄磷
参考答案:A
解析:遇水反应发生自热着火的物质主要有活泼金属、金属氢化物、金属磷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粉末等。金属钠属于一种活泼金属。黄磷、烷基铝、有机过氧化物等物质,能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着火。乙炔与氯气混合、甘油遇高锰酸钾、甲醇遇氧化钠、松节油遇浓硫酸,均可立即发生自燃着火。
第204题 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称为()。
A.闪燃
B.阴燃
C.爆燃
D.自燃
参考答案:D
解析: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下,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
第205题 乙炔发生站制乙炔通常使用的原料是电石,工业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电石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属于遇湿易燃物品,因此要加强乙炔发生站电石库的安全管理。下列关于电石库防火防爆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石制乙炔连接管道等与乙炔长期接触的部件含铜量不高于65%
B.电石库管道应有有效的回火防止器
C.电石库消防通道应为环形通道并畅通无阻
D.电石库应配备泡沫灭火器及水喷淋灭火系统
参考答案:D
解析:
电石的主要成分为碳化钙,属于遇湿易燃易爆的物质,因此严禁使用水、泡沫灭火器扑救电石火灾。
第206题 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是()。
A.消除着火源
B.及时控制火情
C.阻止火焰的蔓延
D.严格控制火源
参考答案:A
解析:消除着火源是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控制着火源对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207题 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包括:防止燃烧、爆炸物质形成,消除点火源和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下列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措施中,属于消除点火源的措施是()。
A.对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进行清洗置换
B.加强现场气体监测
C.生产场所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D.采用防爆泄压装置
参考答案:C
解析:能引发事故的点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光线照射等。消除点火源具体的做法有:①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②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③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第208题 从理论上而言,防止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点: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消除点火源;限制火灾、爆炸的蔓延扩散。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防止燃烧、爆炸系统形成的是()。
A.通风置换
B.阻火装置
C.安全监测及联锁
D.惰性气体保护
参考答案:B
解析:从理论上而言,防止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点: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消除点火源;限制火灾、爆炸的蔓延扩散。其中,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包括替代、密闭、惰性气体保护、通风置换、安全监测及联锁。
第209题 简单固体物质燃烧过程中其吸收的热力首先用于()过程。
A.分解
B.气化
C.熔化
D.氧化分解
参考答案:C
解析:可燃固体燃烧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
第210题 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能被点燃爆炸的气体是()。
A.臭氧
B.硫化氢
C.乙烷
D.二氧化硫
参考答案:A
解析:某些气体如乙炔、乙烯、环氧乙烷等,即使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能被点燃爆炸,其实质是一种分解爆炸。除上述气体外,分解爆炸性气体还有臭氧、联氨、丙二烯、甲基乙炔、乙烯基乙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氰化氢、四氟乙烯等。
A.在扩散阶段可燃气分子和氧化分子接受点火源能量,离解成自由基或活性分子
B.在感应阶段可燃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从释放源通过扩散达到相互接触
C.化学反应阶段稳定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生成新的分子和新的稳定基,完成燃烧反应
D.可燃性混合气体燃烧不需要经历第一阶段的扩散过程,则为爆炸
参考答案:D
解析:A选项扩散阶段:可燃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从释放源通过扩散达到相互接触。B选项感应阶段:可燃气分子和氧化分子接受点火源能量,离解成自由基或活性分子。C选项化学反应阶段: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生成新的分子和新的自由基,完成燃烧反应。
第212题 下列对可燃固体燃烧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硫、磷等单体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
B.硫、磷等单体物质,受热时熔化,并同时燃烧
C.复合物质必须受热分解成单体物质后才能发生燃烧
D.点燃固体可燃物质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熔化分解
参考答案:A
解析:固体燃烧一般有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可能首先分解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而后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
第213题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导线电流过载而发生金属气化进而引起的爆炸属于()。
A.气相爆炸
B.液相爆炸
C.固相爆炸
D.冲击爆炸
参考答案:C
解析: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固相爆炸。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炔铜的爆炸导线因电流过载,由于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等)。
第215题 室外消防栓距外墙边缘不宜小于()m。
A.0.5
B.1
C.2
D.5
参考答案:D
解析:
(1)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间距不应大于120m。
(2)每个室外消火栓的出水流量按10~15L/S计算。---则根据设计流量能求出消防栓个数。
(3)消火栓距路边不宜小于0.5m,但不应大于2m;距建筑外墙或外墙边缘不宜小于5m。
第216题 乙醇着火时,消防员喷出消防水使其的浓度降低到可燃浓度以下,燃烧即自行停止,该原理属于()。
A.冷却
B.乳化
C.稀释
D.窒息
参考答案:C
解析:
灭火机理
(1)冷却作用,水的热容量和汽化热都比较大。
(2)乳化作用。乳化作用可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能够阻止可燃蒸气产生的含水乳化层。--非水溶性液体
(3)稀释作用。使水溶性可燃液体的浓度降低到可燃浓度以下时,燃烧即自行停止。--水溶性
(4)水力冲击作用。高压水流强烈冲击燃烧物和火焰,可以冲散燃烧物,使燃烧强度显著减弱直至熄灭。
第217题 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主要有:一方面要控制静电的产生,另一方面要防止静电的积累和放电。关于静电防护措施和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接电源式中和器消除静电的方法,属于泄漏导走法
B.输送液体物料时,可通过控制介质流速来限制静电的产生
C.添加抗静电添加剂,可使静电迅速消散,属于中和电荷法
D.轻质油罐收油作业结束后即可进行检测温度和采样等作业
参考答案:B
解析:
消除静电的方法:
1、泄漏导走法:泄漏导走法即在工艺过程中,采用空气增湿、加抗静电添加剂、静电接地和规定静止时间的方法,使带电体上的电荷向大地泄漏消散。
(1)空气增湿,提高环境的相对湿度,不只是加快静电的泄漏,还能提高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2)加抗静电添加剂,对于悬浮的粉状或雾状物质,则任何防静电添加剂都无效。
(3)静止时间,装卸完成后,停止一段时间再作业。不准在挺泵后马上检尺、取样。
(4)静电接地连接,它只能消除导体上的静电而不能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接地方式:
①油罐罐壁用焊接钢筋或扁钢接地。
②注油金属喷嘴与绝缘输油软管应先搭接后接地。
③在可燃液体注入容器时,注入器件(如漏斗、喷嘴)应接地。
2、中和电荷法:绝缘体上的静电不能用接地法消除,但可利用极性相反的电荷中和原理以减少带电体上的静电量,即中和电荷法。属于该法的有静电消除器消电、物质匹配消电和湿度消电等。
(1)静电消除器
(2)封闭削尖法:封闭削尖法是利用静电的屏蔽、尖端放电和电位随电容变化的特性,使带电体不致造成危害的方法。
(3)人体防静电:人体接地措施操作者在进行工作时,应穿防静电鞋,防静电鞋的电阻必须小于100KΩ。
第218题 如下属于易燃易爆环境下铝芯绝缘导线的连接与封端应采用的连接方式的有()。
A.压接
B.熔焊
C.钎焊
D.绞接
E.螺栓连接
参考答案:ABC
解析:
1.导线材料选择
(1)在1区内应采用铜芯电缆;煤矿井下不得采用铝芯电缆。
(2)接线盒选择:1区和2区应选择防爆型接线盒,1区宜采用隔爆型接线盒,2区宜采用增安型接线盒。
(3)敷设在爆炸性粉尘环境20区、21区以及在22区内有剧烈振动区域的回路,均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
(4)在1区内电缆线路严禁有中间接头,在2区、20区、21区内不应有中间接头。
(5)铝芯绝缘导线或电缆的连接与封端应采用压接、熔焊或钎焊,当与设备(照明灯具除外)连接时,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
第219题 如下关于爆炸性环境内电气设备保护级别(EPL)的选择不符合的有()。
A.0区用设备保护级别Ga型的
B.21区用设备保护级别Dc型的
C.21区用设备保护级别Da型的
D.1区用设备保护级别Ga型的
参考答案:B
解析:
爆炸性环境内电气设备保护级别(EPL)的选择符合下表:
危险区 | 设备保护级别 | 危险区 | 设备保护级别 |
0区 | Ga | 20区 | Da |
1区 | Ga或Gb | 21区 | Da或Db |
2区 | Ga、Gb或Gc | 22区 | Da、Db或Dc |
第220题 防爆电气设备等级分为I类、Ⅱ类、Ⅲ类,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应用于相应的爆炸性环境。关于电气设备的分类与使用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B.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
C.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
D.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参考答案:C
解析:
爆炸性环境使用的电气设备与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相对应,被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1)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Ⅰ类防爆型式考虑了甲烷和煤粉的点燃及地下用设备的机械增强保护措施。
(2)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具体分为ⅡA、ⅡB、ⅡC三类。ⅡB类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类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类的设备可用于ⅡA或ⅡB类设备的使用条件。
(3)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具体分为ⅢA、ⅢB、ⅢC三类。ⅢB类的设备可适用于ⅢA设备的使用条件,ⅢC类的设备可用于ⅢA或ⅢB类设备的使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