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试题题库(524题)


第181题 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火灾、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关于静电防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限制管道内物料的流动速度是静电防护的工艺措施

B.增湿的方法推荐用于消除高温绝缘体上的静电

C.接地使工艺设备与大地之间构成电气上的静电泄漏通路

D.静电消除器主要用来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


参考答案:B


解析:

静电防护的工艺措施包括材料的选用、限制物料的流动速度、加大静电消散过程。增湿虽然可以消除高温绝缘体上的静电,但是会因为含水量增大降低绝缘强度,故不宜釆用。静电消除器可以将气体分子进行电离,产生消除静电所必要的离子,接地是防静电危害的最基本措施,它的目的是使工艺设备与大地之间构成电气上的泄漏通路,将产生在工艺过程的静电泄漏于大地,防止静电的积聚。



第182题 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和静电场能量引起的。静电产生的方式也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接触一分离起电,下列关于生产过程所产生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千伏以上,能量巨大,破坏力强

B.静电放电火花会点燃可燃性物质,但不会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

C.静电不会直接使人死亡

D.静电会导致电子设备损坏,不会妨碍生产导致产品质量不良


参考答案:C


解析:

生产过程中产生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电火花。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


第183题 爆炸性气体、蒸气按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分为ⅡA级、ⅡB级、ⅡC级。下列关于这三个级别的危险气体危险性排序正确的是()。


A.ⅡA类>ⅡB类>ⅡC类

B.ⅡA类<ⅡB类<ⅡC类

C.ⅡA类<ⅡC类<ⅡB类

D.ⅡB类>ⅡA类>ⅡC类


参考答案:B


解析:

ⅡB类危险性大于ⅡA类,ⅡC类危险性大于前两者,最为危险。


第184题 浮顶式储罐是典型的存在可燃性气体的密闭式空间,下图中标记的蓝色区域固定式储罐区域划分正确的是()。



A.1号、2号,1区、2区

B.1号、2号,1区、0区

C.1号、2号,2区、0区

D.1号、2号,2区、1区


参考答案:B


解析:

浮顶式储罐液面上方封闭区域可划分为0区,顶部呼吸阀附近划分为1区,罐外3m可划分为2区。


第185题 对爆炸性粉尘环境,需要根据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分类。若在正常运行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或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此类爆炸性环境应确定为(  )。


A.1区

B.2区

C.20区

D.21区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危险物质及危险环境。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或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第186题 对危险物质进行分类、分组,目的在于便于对不同的危险物质进行管理,在划分的过程中,主要将爆炸性危险物质划分为三类:Ⅰ类、Ⅱ类、Ⅲ类。下列属于Ⅱ类危险物质的是(  )。


A.矿井甲烷

B.氢气

C.可燃性粉尘

D.人造纤维飞絮


参考答案:B


解析:

爆炸性危险物质分类如下: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


第187题 爆炸性气体、蒸气按(  )分为ⅡA级、ⅡB级、ⅡC级。


A.引燃温度

B.爆炸极限

C.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

D.闪点


参考答案:C


解析:

爆炸性气体、蒸气按最小点燃电流比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分为ⅡA级、ⅡB级、ⅡC级。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其导电性和爆炸性分为ⅢA级和ⅢB级。


第188题 正确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级别和范围是电气防爆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下列关于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固定顶式油管内部油面上方的空间应划为爆炸性气体环境0区

B.正常运行时偶然释放爆炸性气体的空间可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

C.正常运行时偶尔且只能短时间释放爆炸性气体的空间不划为爆炸性气体环境

D.良好、有效的通风可降低爆炸性环境的危险等级

E.爆炸性气体密度大于空间密度时,应提高地沟、凹坑内爆炸性环境的危险等级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C选项所指空间应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


第189题 下列关于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以及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范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划分为0区时,其危险程度低于1区

B.有效通风的可以使高一级的危险环境降为低一级的危险环境

C.良好的通风标志是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30%以下

D.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可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扩散,缩小爆炸危险范围

E.当厂房内空间大,释放源释放的易燃物质量少时,可按厂房内部分空间划定爆炸危险的区域范围


参考答案:BDE


解析:

本题目主要考查爆炸性气体场所危险区域的相关知识点。对于A选项,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存在第一级释放源区域,可划为1区;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根据上述定义可知,0区最危险,2区最安全,所以A选项错误。对于选项C,良好的通风标志是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25%以下,而非30%,所以C选项错误。其他三个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第190题 为便于对不同的危险物质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将危险物质分成三类。下列物质中,属于Ⅲ类爆炸危险物质的有(  )。


A.爆炸性气体

B.爆炸性粉尘

C.矿井甲烷(CH4)

D.爆炸性纤维

E.爆炸性飞絮


参考答案:BDE


解析:

爆炸危险物质分为3类:Ⅰ类:矿井甲烷(CH4)。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


第191题 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时,应综合考虑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先按释放源级别划分区域,再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关于爆炸危险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65%以下为通风良好

B.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55%以下为通风不良

C.存在第一级释放源区域,可划为1区,存在第二级释放源区域,可划为2区

D.存在连续级释放源区域,可划为1区,存在第一级释放源区域,可划为0区


参考答案:C


解析:

良好通风标志是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25%以下;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0区,存在第一级释放源区域可划分为1区,存在第二级释放源区域可划分为2区。



第192题 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程度,避免在正常或规定的过载条件下出现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电气设备称为()。


A.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

B.增安型防爆电气设备

C.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

D.充砂型防爆电气设备


参考答案:B


解析:

增安型电气设备是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程度,避免在正常或规定的过载条件下出现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电气设备。


第193题 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包含型式、等级、类别和组别,应设置在设备外部主体部分的明显地方,且应在设备安装后能清楚看到。标志“Ex e IIB T3 Gb”的正确含义是()。


A.隔爆型“e”,防护等级为Gb,用于T3类II B组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

B.浇封型“e”,防护等级为T3,用于Gb类 II B组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

C.增安型“e”,防护等级为Gb,用于IIB类T3组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

D.本安型“e”,防护等级为IIB,用于T3类Gb组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


参考答案:C


解析:

标志“Ex e IIB T3 Gb”的正确含义是增安型“e”,防护等级为Gb,用于IIB类T3组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  



第194题 防爆电气线路的敷设有严格的要求,下列关于防爆电气的敷设要求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可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宜在较低处敷设或直接埋地

B.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应冲砂,在爆炸环境中,电缆应沿粉尘不易堆积的位置敷设

C.钢管配线可采用无护套的绝缘单芯或多芯导线

D.架空电力线路严禁跨越爆炸性气体环境,架空线路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杆塔高度1.5倍

E.爆炸环境应优先采用铝线


参考答案:AE


解析:

防爆电气线路敷设要求:(l)当可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宜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2)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应冲砂,在爆炸环境中,电缆应沿粉尘不易堆积的位置敷设。(3)钢管配线可采用无护套的绝缘单芯或多芯导线。(4)架空电力线路严禁跨越爆炸性气体环境,架空线路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5)爆炸环境应优先采用铜线。


第195题 电气火灾灭火的要点是发现起火后,首先应该设法切断电源,下列关于电气火灾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的电线应在相同的部位剪断,以防止短路

B.用水灭火时,水枪喷嘴至带电体的距离,电压10KV以下者不应小于3m

C.用二氧化碳灭火时,水枪喷嘴至带电体的距离,电压10KV不应小于0.4m

D.对架空线路等空中设备进行灭火时,人体位置与带电体之间的仰角不应超过45°


参考答案:A


解析:

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的电线应在不同的部位剪断,以防止短路。


第196题 不同的接地、接零保护方式的配电系统,如IT系统(保护接地)、TT系统和TN系统(保护接零)工作原理不一致,能提供的保护也不一致。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保护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戴维南定理,保护接地系统在有低电阻接地时,加在人体的电压是安全电压

B.接零保护系统中,发生故障时故障电流不会很大,可能不足以使漏电保护器动作

C.保护接零的原理是当某相带电部分触及设备外壳时,马上形成短路,促使保护元件动作,能够把设备电源断开

D.接地保护系统是通过低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E.TN系统由于故障得不到迅速切除,故只有在采用其他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有困难的条件下才考虑采用


参考答案:ACD


解析:

保护接地系统中,根据戴维南定理:人体电阻为2000Ω,无接地的情况人体电压UP=158.3V,如有接地电阻RE=4Ω,则人体电压降低为U=4.6v,危险基本消除。TT系统中,由于RE和RN同在一个数量级,漏电设备对地电压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只有在采用其他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有困难的条件下才考虑采用TT系统。必须安装电流保护装置,优先选择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而不是TN系统(保护接零)。故B、E选项错误。


第197题 通过低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的是(  )。


A.保护接地系统

B.TT系统

C.TN系统

D.保护接零系统


参考答案:A


解析:

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其安全原理是通过低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但应注意漏电状态并未因保护接地而消失。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如某些1一10 kV配电网,煤矿井下低压配电网等。


第198题 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下列关于保护接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保护接地的安全原理是通过低电阻接地,不能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B.保护接地防护措施可以消除电气设备漏电状态

C.保护接地不适用于所有不接地配电网

D.保护接地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技术措施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其安全原理是通过低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但应注意漏电状态并未因保护接地而消失。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第199题 保护导体包括保护接地线、保护接零线和等电位连接线。下列对保护导体截面积的要求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A.没有机械防护的PE线截面积为10.0mm2

B.有机械防护的PE线截面积为1.5 mm2

C.铜质PEN线截面积为16.0 mm2

D.铝质PEN线截面积为25.0 mm2


参考答案:B


解析:

除应采用电缆芯线或金属护套作保护线者外,有机械防护的PE线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 没有机械防护的截面积不得小于4mm2,铜质PEN线截面积不得小于10mm2 ,铝质的截面积不得小于16mm2,如系电缆芯线,则截面积不得小于4mm2



第200题 变压器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采取的保护接地系统简称IT系统,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如某些1〜10kV配电网,煤矿井下低压配电网等。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保护接地电阻可以是(  )。


A.10Ω

B.15Ω

C.5Ω

D.3Ω


参考答案:D


解析:

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如某些110kV配电网,煤矿井下低压配电网等。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在380 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 100 kV • A时,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