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B.企业应选择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对安全风险进行控制
C.企业应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生产经营状况等,确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等级,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但对所有的风险应进行统一管理,不应有差异化
D.企业应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从业人员,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参考答案:C
解析:
企业应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生产经营状况等,确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等级,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动态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第562题
某企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评审中弄虚作假、申请资料不真实可直接终止申请,3年内不得再次评审
B.安全生产标准化以企业自愿申请为主
C.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证书三年有效
D.已经取得标准化证书的企业,其被撤销的自证书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能重新申请评审
参考答案:D
解析:
被撤销的自证书撤销之日起1年内,不能重新申请评审。
第563题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分为一级企业、二级企业、三级企业,其中一级为最高。下列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定级管理,正确的是( )。
A.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由地市级应急管理部门确定,经市级应急管理部门同意也可授权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确定
B.企业成立的自评工作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每年进行一次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
C.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的企业,五年有效期届满后,可自愿申请复评,换发证书、牌匾
D.在现场审查工作中,发现企业提供的资料弄虚作假,直接终止评审,3年内不得再次评审
E.企业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已经取得证书的企业直接撤销其证书
参考答案:BDE
解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部门:一级企业是国家应急管理部门,二级企业是省级应急管理部门,三级企业是设区的市级应急管理部门。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的企业,三年有效期届满后,可在到期前3个月提出定级申请。
A.全面辨识危险、有害因素
B.合理划分评价单元
C.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D.实地调查类比工程
参考答案:D
解析:
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第566题
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下列危险和有害因素中,属于环境因素的是()。
A.电离辐射
B.有害光照
C.脚手架缺陷
D.标志缺陷
参考答案:C
解析:
电离辐射、有害光照、标志缺陷是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属于物的因素。
第567题
紫外线主要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可以引起职业病是()。
A.白内障
B.放射性肿瘤
C.电光性眼炎
D.近视眼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此外,在雪地作业、航空航海作业时,受到大量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也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第568题
以下不属于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症状的是()。
A.热痉挛
B.骨折
C.听力减退
D.急性高原反应
参考答案:B
解析:
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
(1)中暑。是高温作业环境下发生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的结果。中暑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2)减压病。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在潜水作业后,减压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奇痒、灼热感、紫绀、大理石样斑纹;肌肉、关节和骨骼酸痛或针刺样剧烈疼痛,头痛、眩晕、失明、听力减退等。
(3)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疾病。急性高原病分为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三种类型。
第569题
依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分为10类共132 种。下列关于职业病分类及职业危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工尘肺发病人数占尘肺病总人数第一位
B.低气压职业危害引起的职业病属于高原病
C.红外线引起的职业病属于电光性眼炎
D.激光产生的职业病属于光感性皮炎
参考答案:B
解析:
P142、152、154。
[解析] 白内障是长期接触红外辐射而引起的常见职业病,其原因是红外线可致晶状体损伤职业性白内障已列人我国职业病名单。
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等。激光意外伤害,除个别人会发生永久性视力丧失外,多数经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激光对皮肤也可造成损伤。
紫外线作用于皮肤能引起红斑反应。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皮炎。
高空、高山、高原均属低气压环境,在这类环境中进行运输、勘探、筑路、采矿等生产劳动,属低气压作业。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疾病。急性高原病分为三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
[考点来源] 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第三节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A.织布车间的生产性噪声属于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B.温度和湿度对人体影响不大,不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
C.氨属于高毒物品,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mg/m3
D.苯胺属于高毒物品,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为10mg/m3
参考答案:C
解析:
织布车间的生产性噪声属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理有害因素,选项A错误。温度和湿度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选项B错误。苯胺属于高毒物品,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为7.5mg/m3。
第571题
某采石场工地的作业场所中存在大量的白云石粉尘和大理石粉尘,为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有效防范职业危害,应采用的主要工程控制技术措施是( )。
A.釆用湿式作业或密闭抽风除尘
B.采用湿式作业或排风净化除尘
C.采用局部送风和密闭抽风除尘
D.采用局部送风或排风净化除尘
参考答案:A
解析:
P160
工程控制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工程技术的措施和手段(例如密闭、通风、冷却、隔离等),控制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使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降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容许的范围之内。例如,控制作业场所中存在的粉尘,常采用湿式作业或者密闭抽风除尘的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于化学毒物的工程控制,则可以采取全面通风、局部送风和排出气体净化等措施;对于噪声危害,则可以采用隔离降噪、吸声等技术措施。
[考点来源] 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第三节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第572题
某化工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当场导致5人死亡、52人严重烧伤,事故发生后七天,严重烧伤人员中有6人抢救无效死亡,死亡人数增至11人,严重烧伤人数减至46人,则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C
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 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经济损失的事故,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火灾事故七天之内补报,七天之后伤亡人数变化不再统计。此事故造成5人死亡、52人重伤,属于重大事故。
第573题
某化工企业在设备改造过程中,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53人急性工业中毒,直接经济损失680万元,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事故的等级是(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C
解析:
3人死亡属于较大事故;53人急性工业中毒属于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680万元属于一般事故。由此可知,该事故属于重大事故。2014、2013、2011年也考查了重大事故等级。
第574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事故属于较大事故的是造成( )的事故。
A.2人死亡,5重伤
B.3人死亡,9人重伤
C.1人死亡,50人重伤
D.10人死亡,30人重伤
参考答案:B
解析:
选项A属于一般事故;选项C、D属于重大事故。
第575题
甲化工厂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由于易燃液体乙醇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最终造成10人死亡,2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等级是(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C
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 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经济损失的事故,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576题
某化工厂储料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500 万元。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事故等级是(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般事故
参考答案:B
解析:
P212
[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 000万元以上(含5 000万元)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 000万元以上(含1 000万元)5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考点来源] 第七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第一节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和分类
第577题
某工程总承包单位的多名钢筋绑扎施工人员在绑3楼顶板钢筋时,发生了顶板坍塌事故,该事故造成2人死亡,12人受重伤。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等级是()。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B
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 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 000万元以下直经济损失的事故,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578题
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则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C
解析: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4个等级,具体划分如下:
①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②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③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④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注:该等级标准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在衡量一个事故等级时按照最严重的标准进行划分。
第579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炼油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此次事故报告后,应在()内,将事故信息上报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A.1小时
B.2小时
C.24小时
D.7天
参考答案:A
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580题
某食品厂发生触电事故,事故造成1人死亡。事故发生于20时20分,当班人员15分钟后向厂长李某进行了报告。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李厂长应于()前上报此事故。
A.21时20分
B.21时35分
C.22时20分
D.22时35分
参考答案:A
解析: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