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501题 同一种药物制成的口服制剂,药物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A.散剂
B.片剂
C.胶囊剂
D.溶液剂
E.混悬剂
参考答案:D
解析:
D
【解析】口服制剂药物吸收速度快慢的顺序是: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显效快慢顺序: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
第1502题 传统中药丸剂所报药物衣系用处方中药物极细粉作为包衣材料清下焦湿热类中药丸剂常包()清热解毒类中药丸剂常包()解毒杀虫类中药丸剂常包()
A.朱砂衣
B.黄柏衣
C.雄黄衣
D.青黛衣
E.赭石衣
参考答案:BCD
解析:
BDC
【解析】常见的药物衣有朱砂衣(镇静、安神、补心类药物常用)、黄柏衣(利湿、渗水、清下焦湿热的药物常用)、雄黄衣(解毒、杀虫类药物常用)、青黛衣(清热解毒类药物常用)、百草霜衣(清热解毒类药物常用)等。
第1503题 片剂制备过程中,辅料淀粉浆用作 ()片剂制备过程中,辅料硬脂酸镁用作()片剂制备过程中,辅料磷酸氢钙用作()
A.润滑剂
B.润湿剂
C.粘合剂
D.崩解剂
E.吸收剂
参考答案:ACE
解析:
CAE
【解析】淀粉浆为最常用的黏合剂。磷酸氢钙为中药浸出物、油类及含油浸膏的良好吸收剂。硬脂酸镁可作为润滑剂。
第1504题 用于定量气雾剂每揿抛射喷量的是 ()用于定量喷雾剂每揿抛射喷量的是 ()产生气雾剂抛射动力的是 ()
A.容器
B.抛射剂
C.手动泵
D.阀门系统
E.耐压容器
参考答案:BCD
解析:
DCB
【解析】 阀门系统是调节药物和抛射剂从容器中流出量及速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密程度直接影响气雾剂给药剂量的准确性。抛射剂是喷射药物的动力,有时兼做药物的溶剂和稀释剂。
喷雾剂由药物与附加剂、容器与手动泵构成。其中手动泵又分为定量型与非定量性。
第1505题 胶剂制备时,应用冰糖的目的是 ()胶剂制备时,应用明矾的目的是 ()
A.增加胶剂的硬度
B.降低胶剂的黏度
C.沉淀胶液中的泥沙
D.收胶时有利于气泡逸散
E.收胶时起消泡作用
参考答案:AC
解析:
AC
【解析】胶剂原辅料的种类与作用:
①冰糖:增加胶剂的透明度和硬度,并有矫味作用。
②油类:可降低胶块的粘度,便于切胶,且在浓缩收胶时,油可促进锅内气泡的逸散,起消泡的作用。
③酒类:起矫味矫臭作用,收胶时有利于气泡逸散。
④明矾:可沉淀胶液中的泥沙杂质,增加透明度。
第1506题 不同类型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与特点不同,其中药物通过扩散,溶蚀作用而缓散的是 ()释药速度与肠胃PH无关的是()借助油相对水溶性药物分子扩散产生屏障作用而缓释的是 ()
A.膜控包衣型
B.渗透泵型
C.乳剂分散型
D.注射混悬液型
E.注射混悬液型
参考答案:BCE
解析:
EBC
【解析】达到控缓释目的类型:
膜控包衣型 :控制包衣膜的厚度、膜孔的孔径及弯曲度。
渗透泵型:能均匀恒速的释放药物。故渗透泵型片剂的释药速度与PH无关,在胃在于小肠中的释药速度相等。
乳剂分散型:油相对药物分子的扩散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注射混悬液型:分配或溶解的延缓作用
骨架分散型:药物靠扩散、溶蚀作用或二者共同作用
A.增光剂
B.增塑剂
C.增稠剂
D.矫味剂
E.防腐剂
参考答案:B
解析:
B
【解析】明胶空心胶囊常用的增塑剂如甘油、山梨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A.助溶剂
B.抗氧剂
C.增溶剂
D.吸收剂
E.助悬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E
【解析】软胶囊对填充物料的要求:油状介质常用10~30%的油蜡混合物作助悬剂。
第1509题
某企业生产的保肾乙丸检验报告的部分项目结果如下其中,检验数据结果符合标准规定的项目有()
A.薄层色谱
B.水分
C.溶散时限
D.含量测定
E.微生物检查
参考答案:BCD
解析:
BCD
【解析】未检出与黄芪甲苷对照品相对应的斑点,故薄层色谱不符合规定。细菌数达到96000cfu/g,超过规定要求“细菌数应不超过30000cfu/g”。水分、溶散时限、含量测定均符合要求。
第1510题 治疗急症宜选用的药物剂型有()
A.糊丸
B.舌下片
C.气雾剂
D.贴膏剂
E.注射剂
参考答案:BCE
解析:
BCE
【解析】糊丸溶散迟缓,释药缓慢,“取其迟化”可延长药效。贴膏剂作用机理是透皮吸收速度慢。舌下片、气雾剂、注射剂均能起到快速释药的作用。
第1511题 影响外用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有 ()
A.应用部位
B.应用面积
C.基质组成
D.基质的PH值
E.药物的溶解性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ABCDE
【【解析】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包括
1、皮肤条件(1)应用部位(2)皮肤的病变(3)皮肤的温度与湿度(4)皮肤的清洁
2、药物性质
3、基质的组成与性质(1)基质的组成、类型与性质(2)基质的PH(3)附加剂(4)基质对皮肤的水和作用(5)其他:应用面积等
第1512题 除另有规定外,不需要检查水分的丸剂有 ()
A.糊丸
B.滴丸
C.蜜丸
D.蜡丸
E.浓缩丸
参考答案:BD
解析:
BD
【解析】除另有规定外,蜜丸和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15.0%;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不得过12.0%;水丸、糊丸、浓缩水丸、不得过9.0%。蜡丸、滴丸不检查水分。
第1513题 试验中的室温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是指()。
A.25±1℃
B.25±2℃
C.25±25℃
D.25±0.5℃
E.25±1.5℃
参考答案:B
解析:
B
试验时的温度,未注明者,系指在室温下进行;温度高低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25℃±2℃为准。
第1514题 恒重是指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小于()。
A.1mg
B.0.5 mg
C.0.3 mg
D.0.1 mg
E.O.0l mg
参考答案:C
解析:
C
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 3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
第1515题 《中国药典》凡例规定称取“2g"样量系指取样重量可为()。
A.l.5—2.5 g
B.1.05~2.05g
C.1.4-2.6g
D.l.04-2.06g
E.1.6-2.4g
参考答案:A
解析:
A
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如称取“0. 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 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 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 995~2.005g。聽聽聽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确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第1516题 可通过测定膨胀度进行鉴别的药材是()。
A.葶苈子
B.人参
C.黄柏
D.五味子
E.西红花
参考答案:A
解析:
A
膨胀度测定:嘭胀度是药品嘭张性质的指标,是指每1g药品在水或其他规定的溶剂中,在一定的时间与温度条件下膨胀后所占有的体积(ml)。主要用于含黏液质、胶质和半纤维素类的天然药品。《中国药典》规定,车前子膨胀度不低于4.0;哈蟆油膨胀度不低于55;葶苈子膨胀度南葶苈子不低于3,北葶苈子不低于12。
第1517题 双子叶植物根茎类中药的性状特征一般有()。
A.表面无节和节间
B.表皮常有木栓层
C.横切面有放射状结构
D.断面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E.内皮层环明显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A,B,C,D
聽 聽 聽 聽根茎类是一类变态茎,为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根茎表面有节和节间,单子叶植物尤为明显;节上常有退化的鳞片状或膜质小叶、叶柄基部残余物或叶痕;有时可见幼芽或芽痕;根茎上面或顶端常残存茎基或茎痕,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药材中以根状茎多见,其形状不一,有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等。鳞茎的地下茎呈扁平皿状,节间极短,称鳞茎盘,上面有肉质肥厚的鳞叶,如百合、川贝母等。块茎常呈不规则块状或类球形,如天麻、半夏等。蕨类植物的根茎表面常有鳞片或鳞毛,有的根茎上密布叶柄残基。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横切面有放射状结构,木部尤为明显;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形成层环明显。单子叶植物根茎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横切面不呈放射状结构,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无髓部;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其次,应注意根茎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川芎、白术的油点等。还应注意少数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如大黄的“星点”等。
第1518题 中药鉴定的法定依据是()。
A.《中国药典》
B.《新编中药志》
C.《常用中药鉴定大全》
D.《中药大辞典》
E.《老药工鉴别经验集成》
参考答案:A
解析:
A
聽《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是全国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等单位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依据。《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第1519题 双子叶植物根类药材横切面上通常可见的一圈环纹是()。
A.木栓形成层
B.皮层纤维束环带
C.内皮层
D.形成层
E.环髓纤维
参考答案:D
解析:
D
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结构,木部尤为明显;形成层环大多明显,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心常无髓;外表常有栓皮。单子叶植物的根横断面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结构;内皮层环较明显;中央有髓;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第1520题 基原鉴定的内容包括()。
A.原植(动)物科名
B.原植(动)物名
C.拉丁学名
D.药用部位
E.化学成分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A,B,C,D
基源鉴别又称来源鉴别,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中药的品种准确无误。基源鉴定的内容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矿物药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以原植物鉴定为例,其步骤如下。聽聽聽1.观察植物形态聽聽聽2.核对文献聽聽聽3.核对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