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41题 可导致神经毒性四肢麻木、腱反射消失的抗肿瘤药是
A.柔红霉素
B.长春新碱
C.紫杉醇
D.博来霉素
E.环磷酰胺
参考答案:B
解析:
B
长春新碱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神经系统毒性,其主要表现是四肢麻木,腱反射迟钝或消失等症状。
第342题 属于抗雄激素类,可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首选药品是
A.他莫昔芬
B.托瑞米芬
C.氟他胺
D.乙烯雌酚
E.甲羟孕酮
参考答案:C
解析:
C
抗雄激素类的代表药物是氟他胺,该药是一种非甾体的雄激素拮抗剂,适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第343题 95.属于神经肌肽-1受体阻断剂的止吐药是()96.属于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的止吐药是()97.属于5-HT3受体阻断剂的止吐药是()
A.甲氧氯普胺
B.维生素B6
C.托烷司琼
D.阿瑞吡坦
E.西咪替丁
参考答案:ACD
解析:
D A C
第344题 使用烷化剂类抗肿瘤药,若发生药液外渗时,救治措施包括()
A.药液渗漏时应停止给药
B.药液渗漏部位进行热敷
C.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局部注射
D.地塞米松+碳酸氢钠局部注射
E.氯化钠注射剂+透明质酸酶局部注射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抗肿瘤药液外渗时的应对: 1.立即停止滴注 2.局部使用解毒剂: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②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或地塞米松局部静脉注射或渗漏部位多处皮下注射③透明质酸酶+碳酸氢钠局部注射,或透明质酸酶+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局部注射。
第345题 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宜选用的抗疟药是
A.乙胺嘧啶
B.伯氨奎
C.青蒿素
D.氯奎
E.奎宁
参考答案:B
解析:
B
本题考查的是抗寄生虫药。伯氨喹:伯氨喹对红细胞外期及各型疟原虫的配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内期作用较弱对恶性疟红细胞内期无效,因此不能控制疟疾症的发作。作为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的首选药。严重不良反应为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第346题 主要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的药物是
A.氯喹
B.甲硝唑
C.乙胺嘧啶
D.吡喹酮
E.伯氨喹
参考答案:E
解析:
E
本题考查的是抗寄生虫药。伯氨喹:伯氨喹对红细胞外期及各型疟原虫的配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内期作用较弱对恶性疟红细胞内期无效,因此不能控制疟疾症的发作。作为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的首选药。严重不良反应为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第347题 主要用于疟疾预防的药物是
A.氯喹
B.甲硝唑
C.乙胺嘧啶
D.吡喹酮
E.伯氨喹
参考答案:C
解析:
C
乙胺嘧啶可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因而干扰疟原虫的叶酸正常代射,对恶性疟及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有效,常用作病因性预防药。此外,也能抑制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故可阻断传播。临床上用于预防疟疾和休止期抗复发治疗。
第348题 下列属于咪唑类驱虫药的有
A.噻嘧啶
B.阿苯达唑
C.甲苯咪唑
D.左旋咪唑
E.吡喹酮
参考答案:BCD
解析:
B,C,D
咪唑类驱虫药的有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四咪唑、奥苯咪唑、噻苯咪唑等。
第349题 下列关于氯喹说法正确的是
A.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具杀灭作用
B.在肝中浓度高,可用于甲硝唑治疗无效的阿米巴肝脓肿
C.大剂量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D.大剂量可致金鸡纳反应
E.对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无效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A,B,C,D,E
氯喹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具杀灭作用,在肝中浓度高,可用于甲硝唑治疗无效的阿米巴肝脓肿,对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无效,大剂量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日剂量超过1000mg/d时,可导致“金鸡纳”反应。
第350题 奎宁的不良反应包括
A.金鸡钠反应
B.头晕、头痛、耳鸣
C.视野缩小、复视、弱视
D.心肌抑制
E.味觉改变或丧失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A,B,C,D
奎宁的不良反应:①奎宁每日用量超过1g或连用较久,常致金鸡纳反应,此与水杨酸反应大致相似,有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听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产生暂时性耳聋,停药后常可恢复;②24小时内剂量大干4g时,可直接损害神经组织并收缩视网膜血管,出现视野缩小、复视、弱视等;③大剂量中毒时,除上述反应加重外,由于抑制心肌、扩张外周血管而致血压骤降、呼吸变慢变浅、发热、烦躁、谗妄等,多死于呼吸麻痹;④奎宁致死量约8g;⑤少数病人对奎宁高度敏感,小量即可引起严重金鸡纳反应;⑥少数恶性疟患者使用小量奎宁可发生急性溶血(黑尿热)致死;⑦奎宁还可引起皮疹、瘙痒、哮喘等。
第351题 目前主张联合使用抗疟药的目的是
A.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B.使疟原虫的不同代谢环节受到干扰
C.防止耐药现象发生
D.减少给药剂量
E.加快杀灭疟原虫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B,C,D,E
联合应用不同作用点的抗疟药,使疟原虫的不同代谢环节受到干扰,防止耐药现象发生,起到协同作用,既能减少给药剂量,加快杀灭疟原虫速度,又有效杀灭已对其中一种药物产生抗药性的疟原虫。
第353题 作用机制为使虫体神经一肌内去极化,引起痉挛和麻痹的抗寄生虫药是
A.氯硝柳胺
B.甲苯咪唑
C.噻嘧啶
D.哌嗪
E.吡喹酮
参考答案:C
解析:
C
噻嘧啶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对寄生虫的神经肌产生阻滞作用,能麻痹虫体使之止动,安全排出体外,不致引起胆道梗阻或肠梗阻。
第354题 治疗蛔虫病、鞭虫病和蛲虫病菌选
A.伊维菌素
B.阿苯达唑
C.甲苯咪唑
D.噻嘧啶
E.吡喹酮
参考答案:BC
解析:
B,C
寄生在人肠道的蠕虫有很多,主要有绦虫、蛔虫、钩虫、蛲虫、鞭虫和姜片虫等。常用药物有哌嗪、左旋咪唑、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和噻嘧啶等。其中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对蛔虫病、鞭虫病和蛲虫病均有效。
第355题 对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兼有抗阿米巴原虫作用的抗疟药是
A.氯喹
B.哌嗪
C.青蒿素
D.乙胺嘧啶
E.阿苯达唑
参考答案:A
解析:
A
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内期的间日疟、三日疟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药效强大,能迅速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对恶性疟有根治作用,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也可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
第356题 作用机制与甲氧苄啶相同的抗疟药是
A.氯喹
B.左旋咪唑
C.乙胺嘧啶
D.青蒿素
E.伯氨喹
参考答案:C
解析:
C
乙胺嘧啶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疟原虫叶酸代谢过程,阻碍疟原虫的核酸合成,导致疟原虫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与磺胺类或砜类合用,可在叶酸代谢的两个环节上起到阻断作用,增强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乙胺嘧啶对原发性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有抑制作用,是较好的病因性预防药。对红细胞内期未成熟的繁殖体也有抑制作用。含药的血液被蚊虫吸入后,能阻止疟原虫在蚊虫体内进行增殖,从而起到阻止传播的作用。本品半衰期长,作用持久,临床用于疟疾的病因性预防。
第357题 下列对于吡喹酮药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
B.对血吸虫成虫有杀灭作用,对未成熟的幼虫无效
C.对其他吸虫及各类绦虫感染也有效
D.促进Ca2+内流,使虫体肌肉产生痉挛性麻痹
E.促进血吸虫的肝转移,并在肝内被灭活
参考答案:B
解析:
B
吡喹酮为广谱抗蠕虫药,对各种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肝片吸虫、姜片虫、囊虫和绦虫均有杀灭活性,对眼囊虫也有较好的活性。
第358题 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首选抗疟药是
A.氯喹
B.奎宁
C.青蒿素
D.伯氨喹
E.乙胺嘧啶
参考答案:D
解析:
D
伯氨喹对红细胞外期及各型疟原虫的配子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内期作用较弱,对恶性疟红细胞内期无效,因此不能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临床作为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的首选药。疟原虫对此药很少产生耐药性。
第360题 对伯氨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控制疟疾症状发作
B.控制疟疾传播有效
C.与氯喹合用可根治间日疟
D.疟原虫对其很少产生耐药性
E.少数特异质者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
参考答案:A
解析:
A
伯氨喹聽对红细胞外期及各型疟原虫的配子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内期作用较弱,对恶性疟红细胞内期无效,因此不能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临床作为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的首选药。疟原虫对此药很少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