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01题 矿井施工优选施工方案的具体措施有()。
A.合理安排,缩短井巷工程关键线路的工程量
B.副井尽量先开工,提前形成提升、排水和供电系统
C.设有风井的矿井组织对头掘进,尽早实现矿井贯通,形成矿井通风系统
D.加大投入,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力争加快施工进度
E.认真组织,加强管理,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参考答案:ACE
解析:矿井建设施工优选施工方案的具体措施包括:(1)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全面衡量,缩短井巷工程关键线路的工程量;(2)井巷工程关键路线贯通掘进,由主、副井开拓井底车场、硐室,提前形成永 久排水、供电系统,加快主、副井永久提升系统的装备,以适应为矿井加快建设而在提 升能力方面的需要,由风井提前开拓巷道,提前形成通风系统,加大通风能力,适应多 头掘进需要;(3)制定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全面分析和制定技 术安全措施,并组织实施,做到灾害预防措施有力,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4)采用的施工工艺、施工装备,要经方案讨论对比,选择经济合理的工艺和 方案。副井先开工,不一定能提前形成提升、排水和供电系统。先进施工方法的选择不 能不计成本,应当经济合理。因此,答案选 A、C、E。
第502题 井巷工程施工进度出现延误时,有效的调整措施有()。
A.重新编制符合工期要求的进度计划
B.优化后续关键工作的施工进度指标
C.增加非关键工作时间,调整关键线路
D.增加施工工作面,组织顺序作业
E.改进施工工艺,加快施工速度
参考答案:ABE
解析:矿山井巷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出现延误时,说明项目在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出现了延 误,要调整项目的施工进度,就是要缩短关键线路上的工作时间。调整方法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分析进度偏差产生的原因,二是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整。对于进度计划发生延 误,有效的调整措施是通过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来缩短关键线路上工作 的时间,确保项目总工期的实现。具体就是要缩短后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其调整方 法可以有:(1)重新安排后续关键工序的时间,一般可通过挖掘潜力加快后续工作的施工进 度,从而缩短后续关键工作的时间,达到关键线路的工期不变。加快后续工作的施工进 度,可采用增加工作面,组织更多的施工队伍平行作业;或者增加施工作业时间,安 排后续关键工作加班加点进行作业;或者增加劳动力及施工机械设备,缩短施工作业 时间。(2)改变后续工作的逻辑关系,如调整顺序作业为平行作业、搭接作业,缩短后 续部分工作的时间,达到缩短总工期的目的。(3)重新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满足原定的工期要求。通过充分利用某些工作的机 动时间,特别是安排好配套或辅助工作的施工,达到满足施工总工期的要求。由此可见,答案为 A、B、E。
第503题 为缩短井巷工程关键路线的完成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
A.落实安全教育
B.采取平行交叉作业
C.优化施工资源配备
D.加强成本核算
E.压缩辅助工作时间
参考答案:BCE
解析:为缩短井巷工程关键路线的完成时间,可采用的主要方法有:(1)如在矿井边界设有风井,则可由主副井、风井对头掘进,贯通点安排在运输 大巷和采区下部车场的交接处。(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开掘措施工程以缩短井巷关键线路的长度,但需经 建设、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并报请设计批准单位审查批准。(3)合理安排工程开工顺序与施工内容,应积极采取多头、平行交叉作业。选项 B 正确。(4)加强资源配备,把重点队和技术力量过硬的施工队放在关键线路上施工。选 项 C 正确。(5)做好关键线路上各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在人员、器材和设备方面给予优 先保证,为关键线路工程不间断施工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6)加强关键线路工程施工的综合平衡,搞好各工序衔接,解决薄弱环节,把辅 助时间压缩到最低。选项 E 正确。因此,答案为 B、C、E。
第504题 加快井巷工程关键路线施工速度的方法有()。
A.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B.采取平行交叉作业施工方法
C.合理制定井巷施工进度指标
D.优选重点队伍施工关键工作
E.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井巷工程单进水平
参考答案:ABDE
解析:加快井巷工程关键路线施工速度的措施主要包括:(1)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特别要仔细安排矿、土、安相互交叉影响较大的工序 内容。(2)充分重视安装工程施工。随着生产设备和设施的大型化和现代化,安装工程 的工程量越来越重,甚至会成为关键路线上的内容。尽量提前利用永久设备,对提高施 工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3)采取多头作业、平行交叉作业,积极推广先进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 装备以提高井巷工程单进水平。(4)把施工水平高、装备精良的重点掘进队放在关键路线上,为快速施工创造 条件。(5)关键路线上各工程开工前,要充分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提前编制施工方 案和技术措施,以及各项辅助生产系统的准备。(6)加强综合平衡,使用网络技术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各项单位工程进度,做到 各工程的合理衔接,加快后续工程进度,解决薄弱环节,做好工程优化,降低辅助生产 占用的工时。选项 C 是制定网络计划过程中的估算工序持续时间的一个参数。因而,本题的正 确答案选项是 A、B、D、E
参考答案:↓
解析:
1.施工单位编制地面工程施工网络进度计划需要注意:(1)必须遵循矿井施工总 进度计划的安排,所有施工任务要配合井巷工程关键线路工程项目的实施来安排进度计划;(2)计划工期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满足合同工期要求;(3)充分利用自身的资 源,合理安排项目的开竣工时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根据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网络进度计划,施工单位同时安排的施工项目最多是4 个。该结果可以通过绘制时标网络图分析得到,见图 12-7,第 34~36 个月,需要安 排 L、P、M、N 共 4 个项目与井巷工程 D 同时施工。
图 12-7 某矿井地面建筑工程施工时标网络进度计划
3.工程开工后,由于施工设备不能及时到位,只能先开工 1 个项目,根据施工进 度安排,首先可以开工的项目是 G 和 J,经过分析,G 的总时差是 6,J 的总时差是 10, 由此可见,G 先开工,6 个月后 J 再开工,或者 J 先开工,6 个月后 G 再开工,均可满 足工期要求,只不过前者比后者的机动时间更多一些。但是,由于整个建设期间同时施 工的项目不能超过 3 个,这就需要调整资源的配置,唯一的方案是将 P 安排在 N 后面, 这时同时施工的项目最多是 3 个,满足要求,只不过这时应当安排 J 先开工;除 G 按最 迟开工时间安排,其他均按最早开工时间安排,这样才能保证总工期不变。
4.调整优化后的时标网络进度计划如图 12-8 所示。
图 12-8 某矿井地面建筑工程施工优化调整后的时标网络进度计划
参考答案:↓
解析:
本案例主要是编制网络进度计划图。通过塔式起重机使用的相关限制,变化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熟悉网络计划的编制方法。
1.根据提供的网络进度计划,通过网络计算可以得到计划工期为 100d ,关键线路为B、E,J、L、M ,如图 12-10 所示,图上节点标注的参数是节点的最早时间。
图12-10 塔式起重机工作顺序先 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单位: d)
网络计算还可以得到各个工作的时间参数,其中G工作的最早开工时间ES。=25,最迟开工时间LS。=55,总时差TF。=30;」工作的ES=40,LS,=40,TF =0。
采取先G后J的塔式起重机工作顺序,塔式起重机正常进场时间应为第26日晨但G工作完成后等待J工作开始,塔式起重机闲置5d,因此塔式起重机自第31个工作日进入现场工作后恰好与J工作开始日期衔接。塔式起重机进入现场的合理时间为第30日晚或第31日晨。
2.先J后G使用塔式起重机的工作关系图如图12-11所示。这里必须在J和G之间增加一个虚工序,才能表示出先J后G的关系。同时考虑工工作开始时,C工作的延误已经发生,C工作时间应当加上延误的10d。
3.C工作延误10d时,经网络时间参数计算得到计算总工期为105d,与原工期相比延误5d,如图12-12所示,图上节点标注的参数是节点的最早时间。此种情况下关键线路为:C、G、J、L、M。
4.C工作延误 10d ,塔式起重机工作顺序为先G后J时, L工作位于关键路线上,将其工作时间由 35d 压缩为 30d ,总工期仍为 100d ,所以此措施可行。
参考答案:↓
解析:
1.根据建设单位给出的网络进度计划绘制时标网络计划有多种方法,但通常最好先计算出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并找出关键线路,这对绘制时标网络帮助较大。通过计算可知,本项目计算工期为26个月,关键线路为A→D→J。绘制的时标网络计划图如图 12-13 所示。
2.基于时标网络计划,根据监理单位第12个月月末各工程实际进度检查结果,绘制的前锋线如图10-13中的点划线如示。
根据实际进度前锋线可判断出:D工作会影响总工期1个月;K工作提前了1个月没有影响;H工作正常;G工作虽延误3个月,但有总时差4,因此不会影响总工期综合可知,第12个月月末的工程进展会影响总工期1个月。
参考答案:↓
解析:
1.加速井巷过渡期设备的改装,是保证建井第二期工程顺利开工和缩短建井总工期的关键之一。井巷过渡期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主副井短路贯通;服务于井筒掘进用的提升、通风、排水和压气设备的改装;并下运输、供水及供电系统的建立;劳动组织的变换等等。一般应尽量利用原设计的辅助硐室和巷道,如无可利用条件,则施工单位可以与建设单位协商后在主、副井之间选择和施工临时贯通巷道。临时贯通道通常选择主副井之间的贯通距离最短、弯曲最少、符合主井临时改装后提升方位和二期工程重车主要出车方向要求,以及与永久巷道或硐室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岩柱,并且应考虑所开临时巷道能给生产期间提供利用价值。因此,主、副井同时到底后,短路贯通线路可安排在:主井井底清撒硐室一联络巷一副井东侧马头门;贯通点宜选择在联络巷与车场绕道的连接处。
2.主、副井同时到底后,应迅速组织矿井建设二、三期工程的施工,安排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时。车场巷道施工顺序的安排除应保证主、副井短路贯通及关键线路工程项目不间断地快速施工外,同时还必须积极组织力量,掘进一些为提高关键线路工程的掘进速度和改善其施工条件所必需的巷道。如:尽快形成环形运输系统,提高运输能力;沟通通风环路,改善通风条件,改变独头通风的困难;沟通排水系统,改善工作面掘进条件等。因此,主副井同时到底后,并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施工组织是:
(1)主、副井首先短路贯通;
(2)保证矿井关键线路工程施工不间断;
(3)尽快形成改绞井筒的调车系统;
(4)加快临时设施和硐室施工;
(5)保证副井永久装备完成时相关巷道及硐室施工同步完成
(6)保证巷道及硐室的连续施工。
3.结合图12-5和图12-6,理解网络计划与副井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及硐室布置安排,然后结合图12-5,查找不合理之处。由图12-5和图12-6可见,只有先施工“水仓入口”后,内、外水仓才具备施工作业面,才能开展后续工程的施工。因此,不当之处是:外水仓的施工安排;调整方法是:将外水仓施工安排在“水仓入口”工作之后。
4.主井井筒到底时间与装载硐室施工顺序有关。装载有三种施工顺序:
(1)与主井井筒及其硐室一次施工完毕,此方法工期较长,但是不需要井筒二次改装,而且安全性较好;
(2)主井井筒一次掘到底,预留硐口,待副井罐笼投入使用后,在主井井塔施工的同时完成硐室工程:
(3)主井井筒第一次掘砌到运输水平,待副井罐笼提升后,施工下段井筒,装载硐室与该段井筒一次作完,这种方式只有在井底部分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时(或地质条件出现意外恶劣情况时)才采用。
目前,由于主井井筒表土段施工时发生工期延误3个月,在后续井筒施工进度不变的情况下,为保证原施工组织受影响最小则需要保证主、副井筒同时到底进行贯通根据装载硐室施工方案,可不安排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简同时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主、副井同时到底。箕斗装载硐室可安排在副井提升系统移交后,主井永久装备前施工。
第509题 质量保障体系运作的基本方式 PDCA 循环,可以描述为()。
A.检查—计划—实施—处理
B.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C.计划—检查—实施—反馈
D.计划—实施—处理—反馈
参考答案:B
解析:质量保障体系运作的基本方式可以描述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循环, 简称 PDCA 循环。计划(P)阶段的工作包括:① 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②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③ 确定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④ 针对原因制定技术措施方案及解决问 题的计划、预测预期效果、最后具体落实到执行者、时间进度、地点和完成方法等各个 方面。实施(D)阶段的工作为:⑤ 将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 检查(C)阶段的工作为:⑥ 计划执行中或执行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处理(A)阶段的工作为:⑦ 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绩,处理差错;⑧ 将未解决 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计划目标。
第511题 根据统计观念,抽样判别均存在误判或漏判的概率,一般项目的误判率和漏判 率分别在()以下。
A.3%;5%
B.5%;8%
C.5%;10%
D.8%;10%
参考答案:C
解析:通常重要项目的检验,其误判概率(标为 α,称为生产方风险)和漏判概率(标 为 β,称为使用方风险)均限制在 5% 以下,一般项目的误判率在 5% 以下,漏判率在10% 以下。
第512题 工序能力指数(记为 Cp)可以判别工序施工状态好坏。一般把工序能力指数分 为 5 级,其中,表示工序能力指数合格,但不充分的是等级()。
A.特级
B.A 级
C.B 级
D.C 级
参考答案:C
解析:一般把工序能力指数分 5 级:Cp > 1.67,特级,工序能力指数过分充裕;1.67 ≥ Cp > 1.33,A 级,工序能力指数充分;1.33 ≥ Cp > 1.0,B 级,工序能力指数合格,但 不充分;1.0 ≥ Cp > 0.67,C 级,工序能力指数不足,已有质量不合格情况,必须采取 改进措施;Cp ≤ 0.67,D 级,工序能力指数严重不足,必须立即停工整顿。本题中工 序能力指数合格,应该选 C。
第513题 工序能力指数(记为 Cp)可以判别工序施工状态好坏。理想的工序能力指数的 范围是()。
A.Cp ≤ 0.67
B.1.0 ≥ Cp > 0.67
C.1.33 ≥ Cp > 1.0
D.1.67 ≥ Cp ≥ 1.33
参考答案:D
解析:同上。理想的工序能力指数是 1.33~1.67,应该选 D。
第514题 当需要在众多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中寻找影响因素时,通常采用()。
A.直方图法
B.工序能力分析方法
C.排列图法
D.因果分析图法
参考答案:D
解析:当需要在众多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中寻找影响因素时,通常采用因果分析图 方法。
第515题 在排列图法 中,通常将影响因素分为三 类,其中属于 B 类的累计频率为 ()。
A.0~80%
B.50%~80%
C.80%~90%
D.90%~100%
参考答案:C
解析:绘制排列图的目的,主要是要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习惯上通常将影 响因素分为三类:(1)将累计频率 0~80% 范围内的因素视为 A 类,这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2)累计频率在 80%~90% 范围内的因素视为 B 类,是次要因素。(3)累计频率在 90%~100% 范围内的因素视为 C 类,是一般因素。
第516题 巷道施工过断层破碎带发生质量事故,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直接经济损失达 200 万元,该质量事故等级应为()。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A
解析:工程质量事故分为 4 个等级: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各 等级的划分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的等级划分基本一致。只是对 于工程质量一般事故中的直接经济损失部分给出了其下限,即直接经济损失在 1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的范围。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含 30 人,下同)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1 亿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不包括 30 人,下同)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以上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 万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题目中的质量事故没有 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 200 万元,因此是一般事故,答案为 A。
第517题 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属于施工环境因素的有()。
A.人的生理条件
B.施工机具、设备
C.工程地质条件影响
D.质量管理体系的条件
E.井下通风、照明等
参考答案:CDE
解析: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就是通常指人、料(材料)、机(设备)、法(方法)、环(环 境)五因素。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控制内容有:(1)人的因素,包括涉及单位、个人所需的各类资质要求,人的生理条件、心理 因素。(2)工程材料因素,包括材料采购、制作的控制,材料进场控制(合格证、抽样 核检),存放等控制措施。(3)施工机具、设备因素,相关的控制措施包括使用培训、操作规程要求、机具 保养工作等。(4)施工方法(方案)因素,需要在技术措施、施工方法、工艺规程、技术要求、 机具配置条件等方面进行控制。(5)施工环境的因素,包括:① 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条件影响、水文条件 影响、天气影响:② 管理环境,如质量管理体系的条件、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制 度及执行、质量保证活动的状态、协调工作状态等:③ 作业环境,这对于井下作业环 境尤其需要重视,包括通风、粉尘、照明、气温、涌水以及文明生产环境等。因此答案 为 C、D、E。
第518题 PDCA 循环中,属于计划(P)阶段的工作步骤有()。
A.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B.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C.确定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D.制定技术措施方案
E.将制定措施具体组织实施
参考答案:ABCD
解析:质量保障体系运作的基本方式可以描述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循环, 简称 PDCA 循环。计划(P)阶段的工作包括:① 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②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 因和影响因素;③ 确定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④ 针对原因制定技术措施方案及解决问 题的计划、预测预期效果、最后具体落实到执行者、时间进度、地点和完成方法等各个 方面。实施(D)阶段的工作为:⑤ 将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 检查(C)阶段的工作为:⑥ 计划执行中或执行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处理(A)阶段的工作为:⑦ 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绩,处理差错;⑧ 将未解决 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计划目标。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选项是 A、B、C、D。
第519题 在排列图法中,通常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属于三类影响因素的有()。
A.重要因素
B.主要因素
C.次要因素
D.一般因素
E.相关因素
参考答案:BCD
解析:绘制排列图的目的,主要是要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习惯上通常将影 响因素分为三类:(1)将累计频率 0~80% 范围内的因素视为 A 类,这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2)累计频率在 80%~90% 范围内的因素视为 B 类,是次要因素。(3)累计频率在 90%~100% 范围内的因素视为 C 类,是一般因素。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选项是 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