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历史真题(720题)







第286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


解析:

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


观察发现,图形均由黑色图形和白色图形构成,可以考虑分开看,每个图形都是简单多边形,可以优先考虑数黑色图形和白色图形的边数。第一组图黑色图形边数分别为6、4、3,白色图形边数分别为5、4、4,可发现黑色图形边数与白色图形边数作差,差值为1、0、-1。


第二组图黑色图形边数分别为7、5,白色图形边数分别为6、5,差值为1、0,因此,“?”处所填图形的黑色图形边数-白色图形边数=-1,A 项的差值为-1,B 项的差值为1,C 项的差值为0,D 项的差值为-2。


故正确答案为A。



第288题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为分组分类题目。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均为封闭图形被分割,考虑面数量,但整体数面无规律,考虑面的细化。进一步观察发现,图①②④的封闭面均由曲线和直线围成,图③⑤⑥的封闭面除由曲线和直线围成外,还存在全由直线围成的面。即①②④一组,③⑤⑥一组。


故正确答案为B。


第289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解析:

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


观察发现,题干图形由小黑球、小白球、空白菱形和黑菱形构成,故优先考虑元素的种类和个数。


题干图形为九宫格图形,优先横行看,第一行图1 为6 个小黑球,图2 为1 个空白菱形,图3 为6 个空白菱形+1 个小黑球,由此发现,图1 元素个数+图2 元素个数=图3 元素个数,同时图3 两种元素的数量发生了互换;验证第二行,规律相同;故第三行也应遵循此规律,“?”处图形应该有4 个小白球,只有C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第290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解析:

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已知图形均为多圆相切变形图,考虑笔画数。题干中所有图形均由一笔画成,故?处应为一笔画图形。A、B、C 三项均有4 个奇点,由两笔画成,D 项有2 个奇点,由一笔画成。


故正确答案为D。


第291题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①④⑥,②③⑤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为分组分类题目。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是由多个封闭面组合而成,考虑图形间关系。图①③⑥中封闭面相包含,图②④⑤中封闭面相交。即图①③⑥一组,图②④⑤一组。


故正确答案为C。


第292题

下列选项中四个图形可以拼接为下图所示的正方形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


解析:



第294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解析:

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轮廓和分割区域相同,但黑块数量不成规律,考虑黑白运算。第一组图形的运算规律为:黑+黑=白,白+白=白,黑+白=黑,白+黑=黑,第二组图形运用此规律,只有C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第296题

错综是故意在对举的分句或词组中交错使用不同范畴的词语或不同结构的词组的修辞格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错名:即在对举分句或词组中,交错使用不同词类的格式。(2)错序:即在对举分句词组中交错使用不同结构(语法关系)的词语的格式。根据上述定义,


下列带下划线的句子属于错序的是:


A.甘苦寒温之节,后先胜复之用

B.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C.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洗,缝腹膏摩

D.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错综:“交错使用不同范畴的词语或不同结构的词组”;


错名:“交错使用不同词类”的格式;


错序:“交错使用不同结构(语法关系)的词语”。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选项出自《苏沈良方》,原文为:甘苦寒温之节,后先胜复之用,此天理也。中医术语中,甘、苦、寒、温均指药物的药性, 胜指“胜气”,复即“复气”,胜复是指“五运六气”在一年之中的相胜相制,先胜后复的相互关系,这句话的意思甘温、苦寒药性的节度,胜复之气的用法,是自然的法则。其中“甘温”与“苦寒”,“先胜”与“后复”结构相同,不符合“交错使用不同结构(语法关系)的词语”,不符合“错序”定义,排除;


B 项:选项出自《伤寒杂病论》,意思是既可以治疗君王亲人的疾病,又可以救助贫穷低下的百姓的困难,前后两句结构相同,不符合“交错使用不同结构(语法关系)的词语”,不符合“错序”定义,排除;


C 项:选项出自《华佗传》,意思是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涂抹上膏药,其中“缝腹”是动宾结构,“膏摩”是宾语前置,前后两个词组的结构不同,符合“交错使用不同结构(语法关系)的词语”,符合“错序”定义,当选;


D 项:选项出自《大医精诚》,意思是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前后两句结构相同,不符合“交错使用不同结构(语法关系)的词语”,不符合“错序”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第297题

参考价格效应是指商品的价格相对于消费者认知的其他替代商品越高,消费者对价格就越敏感。反之,消费者则对价格不敏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体现了参考价格效应的是( )。


A.消费者购买了一件原价为2300元、现价为999元的衣服时,感到了一种在价格促销中省钱的喜悦

B.某高端电脑的价格高出同类产品20%以上,但消费者却很愿意购买,这是因为担心普通产品的性能无法令人满意

C.百货公司一楼大多是高档化妆品柜台,价格之高让普通人难以接受,但在看过这些几乎全是千元起步的价目牌后,消费者反而觉得二楼售价500元一件的衬衫也不贵

D.杂货店老板经常会将价格较低但毛利率较高的大众品牌放在顾客第一眼看不到的地方,而将价格较高的品牌放在显眼的位置,这样顾客看到大众品牌的价格时就会觉得便宜而购买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其他替代商品”、“价格越高(商品与其他替代商品相比)”、“消费者对价格敏感”。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原价为2300 元、现价为999 元的商品,为同一件商品,并未体现“其他替代商品”,不符合定义,排除;


B 项:消费者愿意购买高端电脑是因为普通产品的性能不能和高端电脑相比,说明消费者看重产品性能,对产品性能敏感,不满足“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不符合定义,排除;


C 项:看过高档化妆品后觉得500 元的衬衫不贵,“化妆品”和“衬衫”是两种功能不一致的商品,不存在替代关系,不满足“其他替代商品”,不符合定义,排除;


D 项:“价格较低的大众品牌”“价格较高的品牌”说明是同一种商品存在替代性,符合“其他替代商品”,并且“价格低”和“价格高”可以体现两者之间的价格比较,“顾客看到大众品牌的价格时就会觉得便宜而购买”说明顾客购买是因为价格,符合“价格越高(商品与其他替代商品相比)”、“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第298题

条件自尊是指依赖他人的肯定和表扬而产生的自尊,一旦别人不再肯定自己时,就会开始自我怀疑,产生无能感、羞耻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条件自尊的是:


A.某次古代汉语课讲授小篆的历史和写法,内容较难,十分枯燥,许多同学昏昏欲睡,然而老师却依然讲得眉飞色舞

B.小明期末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如果家长表扬他,他会很高兴;如果家长对他的成绩不屑一顾,他就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

C.小吴非常喜欢分享自己的成绩,不管是考试还是参加活动,他都会第一时间把取得的好成绩发到微信朋友圈,并盯着手机看有谁给自己点了赞

D.据统计,即使生活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多数大学生就业时依然倾向于选择名望高、地位高、地处中心城市的工作,而不愿意选择去压力较小的小城市工作


参考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依赖他人的肯定和表扬而产生的自尊”。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古代汉语课上,许多同学昏昏欲睡,即没有肯定老师,而老师却依然讲得眉飞色舞,即老师不依赖他人的肯定,不符合“依赖他人的肯定和表扬而产生的自尊”,不符合定义,当选;


B 项:小明取得了好成绩,家长表扬他,他会很高兴,家长对他的成绩不屑一顾,他就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通过两方面的对比说明小明很在意他人的表扬,符合“依赖他人的肯定和表扬而产生的自尊”,符合定义,排除;


C 项:小吴喜欢分享自己的好成绩,并盯着手机看别人给自己点赞,说明小吴很在意他人对自己成绩的肯定,符合“依赖他人的肯定和表扬而产生的自尊”,符合定义,排除;


D 项:即使生活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多数大学生依然倾向于选择“名望高”“地位高”的工作,而非去压力较小的小城市工作,说明这些大学生很看重“名望”和“地位”,这也意味这些大学生在意他人的评价,对他人的肯定存在需求,符合“依赖他人的肯定和表扬而产生的自尊”,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第299题

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是联想实验的基本方法。自由联想实验中,主试者以听觉或视觉方式呈现一个刺激后(通常为词或图片),要求被试者尽快地说出头脑中浮现的词或事实,不管是什么东西,属于什么性质。与自由联想实验不同的是,控制联想实验中主试者会对被试者的联想作出一定的控制。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控制联想的是( )。


A.在一个安静且光线适宜的房间里,心理咨询师让来访者躺在沙发上,完全放开地讲述自己童年的委屈与怨恨

B.在一项针对外国留学生对中国形象认知的研究中,研究者要求被试者在听到“中国”一词时,写下联想到的10个词语

C.美术课上在鉴赏《昭陵六骏图》时,老师让学生想象画中的马是否在运动,一名学生答到:它的四蹄是腾空的,这只马像是在飞奔

D.警察在提审嫌犯时,让他在听到一个词后马上报出所想到的其他词,一开始是正常对答,然后警察突然提到“蜡烛”,嫌犯答以“牛奶瓶”,暴露了他将蜡烛插在牛奶瓶内照明的盗窃手段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自由联想:“要求被试者尽快地说出头脑中浮现的词或事实”、“不管联想的是什么东西,属于什么性质”;控制联想:“主试者对被试者的联想作出一定的控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心理咨询师让来访者完全放开地讲述自己童年的委屈与怨恨,没有对被试者的联想进行控制,不符合“主试者对被试者的联想作出一定的控制”,不符合“控制联想”定义,排除;


B 项:要求被试者在听到“中国”一词时,写下联想到的10 个词语,对10 个词语没有任何限制,符合“要求被试者尽快地说出头脑中浮现的词或事实”、“不管联想的是什么东西,属于什么性质”,符合“自由联想”定义,不符合“控制联想”定义,排除;


C 项:老师让学生想象画中的马是否在运动,“是否运动”即是对学生关于马的想象进行了限制,符合“主试者对被试者的联想作出一定的控制”,符合“控制联想”定义,当选;


D 项:警察让嫌犯在听到一个词后马上报出所想到的其他词,对嫌犯想到的词没有任何限制,符合“要求被试者尽快地说出头脑中浮现的词或事实”、“不管联想的是什么东西,属于什么性质”,符合“自由联想”定义,不符合“控制联想”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第300题

吸纳效应是指一个地区最初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得到加速发展,一旦步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就会产生很大的“磁性”,不断吸纳各种生产要素,将其他地区甚至国外市场的资本、技术、信息、人才和物质资源不断地吸纳到本地区来,使本地区具有丰裕的经济资源,从而突破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短缺、技术落后、人才不足、信息不畅等瓶颈,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即使原先赖以发展的优势已经丧失,它仍然可以向前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吸纳效应的是( )。


A.浦东是最早成立的国家级新区,1990年浦东新区成立之初人口仅133万,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568万,增长率超过300%

B.在资源红利的诱导下,资金、装备等各种经济要素汇聚到了煤炭及其相关产业领域,促进了煤炭经济的繁荣,但在后期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煤炭业逐渐衰落

C.某地在开发建设新区后,颁布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多家科技巨头纷纷在该地建厂办公,全国各地毕业生到该地就业,即使是在全国范围内的抢人大战中也不落下风

D.某地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时人口逐渐集聚,而商业设置配套却严重不足,以外来人口为主的流动摊贩应运而生,形成了繁荣的夜市。近年来,夜市遭到周边居民投诉而被限制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一个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吸纳各种生产要素”、“突破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浦东新区从1990 年到2020 年人口增长率超过300%,只涉及当地人口的增长,没有体现具体的经济发展,不符合“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也没有体现“突破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不符合定义,排除;


B 项:各种经济要素汇聚到了煤炭及其相关产业领域,强调的是产业领域,没有体现具体地区,不符合“一个地区”,不符合定义,排除;


C 项:某地在开发建设新区后颁布扶持政策,多家科技巨头建厂办公,全国各地毕业生到该地就业,能够体现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符合“一个地区”、“吸纳各种生产要素”,即使在抢人大战中也不落下风,符合“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符合定义,当选;


D 项:某地商业设置配套严重不足,最终形成了繁荣的夜市,但是夜市遭到周边居民投诉而被限制,证明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问题,不符合“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